APP下载

凝心聚力构建立体化育人网络

2017-06-22马小芳

中国德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古田家长学校

马小芳

德育不同于智育,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德育往往贯穿人的一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开花结果。也许德育并不能给学校带来立竿见影的可量化的成绩,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和他的家庭,进而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德”是一个人行走世间的脊梁骨,德育则是教育工作中永恒的主旋律。“立德树人”需要从娃娃抓起,更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福建省古田县正是调动了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起德育工作,把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提供美德成长的沃土

在依山临水而建的古田县,每个学校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探索属于自己的品牌,依托校园文化环境来育人。

走进古田县第一小学,校门口右侧的内墙嵌着壮观的书法文化碑林。据该校校长陈小菊介绍,这是学校专门请来书法专家指导塑立的“立字立人”文化碑林。碑林上的字或苍劲有力,或飘逸洒脱,都彰显着中国数千年文人墨客的风骨。碑林下是象棋棋盘。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这里下象棋或欣赏书法。有趣的是,校园一角的地面也是棋盘格局。地为盘,人为棋。学生们互相配合,在玩耍中学会了象棋,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古田一小就是要用书法去‘立人,让孩子们‘写端端正正方块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陈小菊掷地有声地说。

跟随校长参观完整个校园,随处可见的兰花深深地吸引了我。“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教学楼后面的花圃中,成百上千株兰花在阴暗处吐露着清芬。这座花圃原本是校园角落里的一片废墟,经由全校师生的打理终成一座美丽的花园。盆栽的兰花还被标上了号码,用来送给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家长。

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办公室等也摆满了清秀可人的兰花。整个校园里都散发着兰花的清香。兰花文化已成为古田县第一小学的特色文化。蘭花的高洁和坚韧品格时刻感染着老师和学生。在兰花文化的熏陶下,培养气质、品格如兰的学生成为全校老师的共同奋斗目标。

“以字立人”的书法文化和“以兰育人”的兰花文化构成了古田县第一小学的特色,而有着“先贤过化之乡”之称的杉洋镇本身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则赋予了杉洋中心小学以独特的底蕴。

驱车两个小时才抵达这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学校。学校建在高处,长长的阶梯仿佛昭示着求知之路的不易。没有过多的修饰,简洁的校园在蓝天、白云、青山的映衬下,灵动而充满朝气。学生们在操场上施展拳脚练习武术。

书法教室里,学生们一笔一划认真地描摹着方块字。“杉洋镇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教育,这里的许多农民也会书法,镇上还保存有他们的书法作品。书法这一传统文化也就一直延续至今。”杉洋中心小学的一位老校长向我们介绍道。

这座与蓝田书院遥遥相望的学校继承了书院有史以来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文化风俗。除了书法,杉洋中心小学还有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剪纸、武术、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缘故,杉洋中心小学借助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剪纸、武术等文化传承项目。学校聘请当地的老艺人林开志先生为校外辅导员,教授学生剪纸艺术,协助学校实施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挂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鱼跃龙门》《斗鸡》《牡丹富贵》《福娃》等,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这些作品都出自该校师生之手。

在古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古田县实验小学校园的一面墙壁上, 30米长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廊上画满了各种交通安全标识;学校还在校内设立了交通警示牌、道路斑马线等,并安排小交警站岗执勤,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二、开展丰富社会实践,

助推综合素养的形成

德育仅有说教和熏陶还不够,古田县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还有实践育人。学校利用校外的资源为学生搭建起认识社会的桥梁,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

古田县实验小学早在1998年就开启了警校共建活动,与古田县交警大队合作教育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从小便树立起“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的理念。随着活动的开展,学校还逐步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文明交通”德育课程体系。

现如今,交通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古田县实验小学的常态化教育内容。每学期初上好安全第一课,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前进行一分钟安全提示,同时保证每月上好两节交通安全教育课,促进学生对交通安全常识、交通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率达100%。

“小交警不仅自己懂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他们还会在和父母外出时提醒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古田县实验小学校长说,“学校和交警大队还共同培育了一支50人的小交警队伍。他们会定期由交警大队专业人员外出执勤,展现风采的同时也体验真实的交通环境状况,使所学能投入实践。”

和古田县实验小学类似的德育模式还有罗华中心小学的军校结合。由于学校地处电台部队附近,就发挥地域优势,于1992年12月与“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驻古田61275部队共同创办了少年军校。学校还参与制定了具体的军事训练计划,并由教官制定教学教案。1992年至今,罗华中心小学聘请教官多达125 人次,参加军事训练学生达4,800多名,每学年参训时间都保证在30次以上,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入校仪式、有军事训练、有内务管理、有汇报表演,保证了每届学生接受军事训练。

“每年都有200多名同学在开学之初接受军训,学习军事和国防知识。”罗华中心小学校长边介绍边向我们展示学生军训时的照片。一个个稚气童真的小军人透露着坚定无比的眼神,在阳光下操练。汗水打湿了他们的额头,也依然保持着军姿,似乎将来就要成为优秀的军人。

军校结合的育人模式从小就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了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当我们来到建在城乡结合部的古田六中,校门口“仁爱 民主 理想 责任”八个大字仿佛诉说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古田六中为培养这样的人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极乐寺、了解圆瑛法师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事迹。学生在参观中明白了个人的成长一定要经过艰苦磨练,也会努力成就自己,将来为人民、为社会奉献力量,继续传承和发扬“三爱”的优秀传统。

杉洋中心小学还把当地的蓝田书院开辟为国学经典诵读校外实践基地,把其中环境清幽的“雪堂”作为教室,聘请国学教师在周末和暑期讲授国学。每次开课前,老师和学生都要身着汉服,对孔子像行三叩礼,表示注重礼仪、感恩教育。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学习国学。

除此之外,古田县各个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和雷锋纪念日、分别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火红青春,激情五四”和“雷锋精神伴我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学校还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继续对全县学生免费开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电子阅览室;开展舞蹈、跆拳道、合唱等20多个兴趣小组培训活动;组织“我为活动中心添色彩”大型美术拓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策划组织“流动少年宫”进校园,積极推进与各中小学的互动机制。

三、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提高家长教子水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许多父母并不懂得教育,于是,古田县教育局就制定政策,积极带头实施了区域落地式家庭教育工程。从2013年到现在,落地式家庭教育在古田县已经开展了4年,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从中受益的学生和家庭不计其数。

据古田县家庭教育中心负责人吴明介绍,古田县区域落地式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传统的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为主。老师向家长通报学生成绩,汇报班级工作,或者学校一个学期请专家做1—2次讲座。这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提高家长的素质,教给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吴明说,“以前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古田县的家庭教育覆盖到了全县的每一个学校。在学校的配合下,每位家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晚上七点走进古田县实验小学,校园里挤满了带着雨披的电动车,琅琅的读书声从教学楼里灯火阑珊处传来。这读书声不是来自学生,而是家长。尽管下着大雨,每位家长还是按时赶到学校上课。他们手捧学校发放的家庭教育教材,在老师的带领下逐字逐句地读着。有的教室则是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所学的内容,各抒己见,交流经验。

像这样的家长集中学习每周都有一次。另外,家庭教育中心还设有个案咨询室,聘请专业教师指导需要个别帮助的家长。经过长期的培训,每位家长都能学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庭教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展起来的。

古田一中则依托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据古田一中副校长卓张众介绍,心理剧早已成为古田一中的一大特色。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心理剧大赛,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家长在观看心理剧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轨迹有了一定的了解,亲子间平时积累的矛盾也得到了缓和。

随着古田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非常乐意到学校心理辅导站求得专业指导师的帮助。每当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古田一中的心理辅导老师总能及时地奉上一剂良药,帮助家长解开孩子的心结。

在家校结合方面,古田县第三小学还创新了自己的方法。亲子共读是他们的一大特色。学校老师为家长和孩子选择书目。家长每天读半个小时的家庭教育书籍,读完由孩子在《亲子共读》记录本上签字;孩子则每天阅读半个小时的中华经典或其他推荐书目,读完由家长在《亲子共读》记录本上签字。这种共同阅读、互相监督的形式不仅帮助了家长和孩子的学习,还有效促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以及亲子感情。

除此之外,古田县第三小学考虑到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甚至还有留守儿童,他们还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督促家长在群里分享阅读,使一些不能直接参与亲子共读活动的家长多了一个选择。多彩多样的家庭教育方式着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家长切实参与到孩子成长教育中,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古田县第三小学的亲子共读创新了家庭教育的方式,而古田县实验幼儿园的“妈妈课堂”则以更直接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

讲台上一位妈妈绘声绘色得讲着故事,孩子们在台下或侧着脑袋,或端坐着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在教室外面,我们看到展板上贴着照片,每张照片周围贴着数目不等的红色五角星。这其实是实验幼儿园的一个特色亲子活动。每周都由几位妈妈进入课堂讲故事,然后由小朋友给他们认为故事讲得最好的妈妈贴上一颗五角星。

在彩虹楼的长椅上,几位妈妈陪着孩子阅读。古田县实验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就是“游戏点亮生命、书香启迪智慧”,始终把阅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也让家长参与到阅读中,和孩子一起阅读。

责任编辑︱郭文佳

猜你喜欢

古田家长学校
用户共情下的古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