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为官”初心 方得“为民”始终

2017-06-22文丨易小殊

遵义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方得情结百姓

文丨易小殊

不忘“为官”初心 方得“为民”始终

文丨易小殊

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

巧宦,出自《史记》《昭明文选》,意为善于钻营谄媚的官吏。中国人似乎有崇拜“巧”的情结。文学词章上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巧例”;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中有善用“巧”劲以至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读书学习、应试备考据说也有很多与“巧”相关的诀窍、门道。就连肢体形态上,古人也有“巧言”、“巧笑”之譬喻。

清人魏源讽刺当时官场风气道:不担责任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则被官员们统统抛到脑后。现如今,“巧宦”之心恐怕依旧是不少官员普遍着迷的心理情结。因为“巧宦”的存在,“官”字被诸多百姓揶揄:一个“官”字真形象,上下两个口,一张上面的嘴在主席台说的是冠冕堂皇的一套,一张下面的嘴在酒桌饭局、私底交易说的又是一套。

对官员个人而言,居官治事、为任一方,能干成事、树立威望和政绩并得到上级赏识荐举提拔是给予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这必然要求处理好与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做事与做官的关系。但有些干部却将两者极端对立化,多副面孔,精明乖巧,惟以事上为能,将一己仕途看成立身根本。挖空心思地找寻巧宦之术,他们走“终南捷径”。

“巧宦”误事,甚至误国。历史发人深思,让人警醒,也烛照当下。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清代廉吏于谦有一首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说的就是要“清清白白为官”。

古语有云:“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凡事如果只求‘差不多’,那么最后只能是‘差多了’。做任何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好上加好,精益求精。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能有得过且过、敷衍应付的思想,反之领导干部需恪守本职、心系群众、始终如一、方能挺直腰杆,成为百姓口中所说的好官。

猜你喜欢

方得情结百姓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书法作品)
不让百姓撇嘴骂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唯有“师古” 方得“创新”——记退役军人书画创作者夏雪虹
百姓记着你
无用方得从容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百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