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 方兴未艾
2017-06-22文丨
文丨 凌 余
特色小镇 方兴未艾
文丨 凌 余
汇川区泗渡镇松杉村一角(潘义军/摄)
在市场持续火爆和政策推动加深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旅游圈内时髦而热门的关键词之一。由于各地文化资源、资金实力乃至配套政策的不同,全国各地的小镇们必然会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才是小镇发展的王道。
2017年5月6日至7日,首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杭州春季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论坛期间,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设计研究院、《小康》杂志社、《浙商》杂志社、中国龙泉青瓷小镇、杭州艺尚小镇以及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等共同发起的“中国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正式启动。
三天时间,峰会共举行了16场精彩演讲和2场圆桌对话,并进行深入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和剖析特色小镇发展问题,梳理政策、策划、规划、运营、投融资解决方案,打造学术前瞻性、规划科学性、管理先进性的国内顶级智库平台。
忽如一夜春风来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6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在国家提出到2020年实现特色千镇的宏伟目标下,全国各地一呼百应,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
2017年5月14日,在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来自淄博淄川区双杨建筑陶瓷小镇的陶瓷艺术、琉璃制品吸引了大量观众。今年初,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了60个特色产业小镇,均在此次文博会展示之列。根据公布的《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特色小镇强调的是文化涵养,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山东省计划到2020年创建100个左右特色小镇。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根据各大OTA(在线旅游企业)统计可知,小镇休闲游、乡村度假游深受游客热捧。同程旅游假日出游大数据显示,城市近郊的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乡村小镇等成为城镇居民自驾周边游的首选,出游需求以休闲度假为主。而驴妈妈的出游报告则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十大热门古镇分别为西塘、平遥古城、婺源篁岭、乌镇、宏村、朱家角古镇、南浔古镇、西递、连南千年瑶寨、云水谣。
在市场持续火爆和政策推动加深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旅游圈内时髦而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事实上,自去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特色小镇”忽如一夜春风来,不少投资商和开发商已瞄准了这块大蛋糕,跃跃欲试。
就在不久前,天猫宣布联合大地风景集团打造猫咪主题的休闲特色小镇:天猫小镇。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业内热议,令人猜测该项目是阿里进军文旅板块所下的一步大棋,同时也再次把“特色小镇”这一概念置于公众面前。
众所周知天猫的发力点一直聚焦于零售快消行业,缘何此次会选择打造文旅项目,背后又有哪些考虑?该项目负责人回复说:“项目启动的初衷,是天猫希望能将平台上的品牌集合起来做一次创意落地,让消费者们通过天猫上的品牌真实感受到天猫的创造力。”
更确切地说,天猫的参与实际上并不是一种长期品牌授权的形式,而是天猫联合平台上的家电家装宠物品牌,将各自独特的品牌元素融入其中,再联合知名的设计师和建设机构,一同在一个时间点构造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换句话说,过了这个时间点,这个空间就消失了。
如此说来,天猫小镇说不上是一个传统意义上长期落地的旅游项目。再来看看另一个特色小镇+文化遗产的实践案例:贵州省遵义市海龙屯的土司小镇,其背后的运营者是来自北京的传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土司文化遗址,海龙屯于2015年成功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用传奇文化设计运营总监柏松的话来讲,海龙囤是一个“能让人看得见曾经的辉煌,并且这种历史沧桑感毫不做作”的地方,她作为该项目的设计开发者之一,当初就是被这种独特气质所深深吸引。
毫无疑问,由于各地文化资源、资金实力乃至配套政策的不同,全国各地的小镇们必然会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才是小镇发展的王道。正如劲旅网CEO魏长仁所言,小镇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确实要由当地产业支撑,产业是小镇生存的经济基础,脱离了产业的小镇只会变成“鬼镇”。
细分错位谋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和传统意义上纯旅游的综合体项目不同,从官方定义来看,特色小镇除了休闲观光这一功能以外,更多赋予侧重于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增强区域发展动能的空间组织形式,不少专家更把特色小镇建设视作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
然而,在遍地开花的小镇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发展同质化、持续能力不强,甚至沦为房地产开发马甲或由此凭空掀起的一堆泡沫。在这中间,政府和运营企业该如何扮演好各自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各方共同探讨。
从127个首批公布的特色小镇的区域位置来看,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小镇大部分地处城市近郊,而北方小镇则散落于农业地区的比较多。其中,旅游型的特色小镇占了总数量一半以上。
特色小镇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从其就业的特征分布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特色小镇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表现突出。就业规模最大的镇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18.7万个就业岗位),最小的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1010个就业岗位)。127个特色小镇平均提供的就业岗位为26624个。但也不可否认,长江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色小镇的就业供给能力依然偏弱。再进一步地分析特色小镇的就业人员构成,可以发现,除了为镇区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以外,特色小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
“目前各界对于小镇的定义比较宽泛,它的面积并不一定需要好几平方公里,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聚落也可以成为一个小镇。”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认为,小镇并不一定要以旅游形态体现,其开发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持原生特色。
在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研究员、总规划师陈南江看来,除了以旅游开发为目的的小镇以外,一些在市场当中自发形成的产业小镇,才是真正的具有生命力的特色小镇,例如开平水口的卫浴产业集群、广东中山古镇的灯具城、佛山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小镇群等。特色小镇首先是一个产业集聚区,还是要实实在在把产业做起来,小镇才有活力,才有人愿意在小镇居住生活。
特色小镇——枫香(何玉梅/摄)
显而易见的是,有重点、有特色的发展是指导小镇规划的首要原则。杨彦锋进一步分析指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建设,在“美丽乡村”的打造过程中,有些项目忽视了对当地风土和文化历史的保护,破坏了原有村庄的风貌,出现了大量翻建的、乃至于复制成一模一样的新区。“特色小镇”正是在这些问题出现并反思后所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规划。
市场主导,则成为错位协同发展的助推器。佛山市南海区目前正全力打造的12个特色小镇,就在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导致“撞车”、以实现错位发展上做文章。各镇(街道)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等特色,探索推进实现产业错位协同发展。
狮山镇和丹灶镇突破区域限制,依靠制造业产业优势资源,从科技研发、信息智能、医药健康、人才培养、产业培养等方面联手打造全省首个科技创新小镇群,包括智造小镇、IT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星光小镇、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
桂城街道依托成熟的公共服务配套和优越城市环境,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小镇,建设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桂城街道以国家级4A景区平洲玉器街为核心区,全力打造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聚、文化旅游、生态宜居一体的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里水镇以“绿色”为调,整合里水生态资源和广佛同城资源,着力建设绿色脉动、健康机体的绿色健康小镇,力求实现“梦里水乡•幸福家园”的总体目标。
……
这些规划,无不显示着对特色小镇的理解——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
为子孙留下文化财
大帽山下,南溪江畔,青山绿水环绕间是那一座座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厝,红砖红瓦,燕尾高琢,散发着特有的闽南风情,这里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
埭美古村位于龙海市东园镇西部、九龙江南溪下游,环抱于鸡笼山、大帽山、峨蛋山之中。走过现代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宁静安详的田园,感受过高低不一的楼房大厦,反观如此精心布局的古厝群,感叹先人巧思妙手之余,让人不禁好奇,如此整齐有序的古厝,是如何炼成的?
古厝群的整齐划一,还得益于后代对祖训的遵从。埭美古厝群四周环水,3.2公里的蜿蜒水道绕村而过,恰似玉带佩在古厝群,又如一条长龙盘旋着古民居。整片古厝群恰似飘浮在河面上,夕阳泛舟,古厝映影。蜿蜒的南溪港不仅给养着世世代代的埭美村人,更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明末清初,依托着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埭美村人通过环村河这条黄金水道把农副产品运输到外地贸易,走厦门,过台湾,往返于三地之间,用辛勤换取财富,用财富来铸造家园。由于祖先有遗训,埭美子孙后代以后所建的房子不能超过后祠堂的高度,埭美村人牢牢遵循祖宗遗训,沿用祖辈的规划,坚持“五统一”,统一坐向,统一造址,统一风格,统一配套,统一排水。五百多年过去,无人破坏先辈遗训,才保留了如此整齐的古厝群。
埭美古村有着安静而优美的环境、古朴的人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人类经历的见证,历经五百多年风雨,需拭去一身尘埃,方能焕发新机。
昔日宁静的村庄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日接待游客量达2000人次,同时,也让当地的村民享受着“福利”。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村民们或是利用自家古厝开设茶水馆、小吃店、农家饭店等,或是将古厝提供给游客作为民宿休憩,古村的发展增加了村民们收入的来源,提高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
高瞻远瞩的规划、始终如一的遵循、公平公正的监管,造就了埭美古村的“一张规划管五百年”。整齐的古厝群,不仅是先辈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更是一种延续,延续着五百多年来的文化和和谐。宁静的古村,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骚客,流连忘返。
正如台湾百亿桐花祭操盘手庄锦华女士所言,特色小镇是为子孙留下文化财。庄锦华眼中的特色小镇是这样的:有年岁累积,有丰富的人文故事,有地产业,而且在地产业围绕生活需求和在地特色结合起来的丰富体,它是有生命的、多维度的有机体,有独特、有温度。
打造示范山地城镇样本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多民族聚居省份和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省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承载产业和人口的平地极为稀缺,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良;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1%,历史和民族文化悠久。基于贵州的独特条件,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设立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推动贵州形成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由于可用于建设的平地较少,贵州省的山地特色城镇化不得不更好地利用山势地貌,在城镇建设融入自然、保护历史记忆和传承文化脉络、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等方面多下功夫。
城镇建设依山依景,在不破坏地域风貌的前提下实现了城景相融。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贵州省赤水市、播州区等地注重以自然融入而不是改变自然、开山造地的方式开发建设城镇。比如,赤水市城区沿赤水河布局,城镇建筑形态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河道的承接顺其自然,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又彰显了山水特色。在河谷旁边,赤水市还投资6000万元对河岸土地进行整理,新增步行道、自行车道、旅游车道以及绿地、广场等休闲空间,为市民和旅客提供了非常好的观景和走步运动环境。在赤水大瀑布,方便行人观赏的100米高电梯隧道在不破坏周围山体面貌的前提下实现了山体内部通行。
播州区枫香镇则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前提下,依托周边自然田园景色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基地、开放式花卉基地或林果木基地等,让田园成为“乡愁”的记忆和归宿。
注重保护历史记忆和传承文化脉络,很好地融入了红色文化。依托苟坝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建成枫元餐饮文化品尝园、土坝农耕文化观光园、花茂土陶乡愁文化体验园。丙安古镇则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为依托,结合古城门、古渡口、依山而建的木质吊脚楼,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紧扣少数民族特色做文章。雷山县依托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安静悠闲的慢城,其中西江镇的千户苗寨最为成熟。苗寨内银饰、刺绣、拦门酒、游方、长桌宴等民族文化逐一展现,让世人更深刻地领会西江的苗族文化。目前,千户苗寨品牌效应初步显现,2008—2014年苗寨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省外游客由原来的15%上升至50%,入境游客由原来的3%上升到11%。2015年西江苗寨共接待游客345.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62亿元,实现税收579.3万元。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贵州省所独具的山水自然优势,特别适合发展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据统计,2011—2015年贵州全省每年的旅游总人数由1.7亿人次增长为3.76亿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由1429亿元上升为3512亿元。
在西江镇的千户苗寨,目前已有宾馆酒店、农家乐326户,床位数7216张,解决就业人数近3000人。与此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山地经济。如以金钗石斛为代表的中药材,以竹制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轻工,以香猪、油茶为代表的特色种养殖产业。赤水市把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依托竹原料为主体,向后延伸到加工业和观光旅游业,2015年实现竹产业加工业总产值37.3亿元。赤水市还拥有金钗石斛商品生产基地7.1万亩,占国内金钗石斛人工种植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金钗石斛生产基地,目前投产面积3万亩,年产金钗石斛鲜品2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