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有你 一世情深

2017-06-22文丨

遵义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病魔监护室生活

文丨 芋 洁

一生有你 一世情深

文丨 芋 洁

“回不到过去,就擦干泪水前行。”现年41岁的李刚怀,是播州区第八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面对人生的变故,她始终抱着这一坚定的信念,接受命运的挑战,用爱呵护孩子成长,守护着自己的家庭。

2011年,李刚怀参加县城教师招考,从边远的西坪镇考入八中,开始了新的事业征程。儿子王曈也于2012年进入县八中就读。孩子勤学上进,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成绩也好,曾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员、县级和市级优秀学生。爱人也是一名教师,一家人平静而幸福生活着。

可无情的疾病几乎在瞬间残忍地撕裂了这个家庭的幸福。2015年4月中旬,15岁的孩子在参加完中考体育考试后,脚疼得站不起来,一家人从此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经医院诊断,孩子患左胫骨骨髓炎、脓毒血症、化脓性关节炎,至今未痊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历时半年多,先后在遵义、重庆、北京等地多家医院治疗。不知掉下多少辛酸的泪水,但她挽救孩子,战胜病魔的决心从未动摇,更加坚定。4月底到6月中旬,她带着孩子在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在重症监护室住了20天,按规定一周只能探望三次,每次半小时。她觉得时间不够,为鼓励孩子战胜病魔的勇气,她买来一个小本子,母子俩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通过医护人员传递交流。她觉得和孩子之间有着心灵感应,每天都在监护室外守候到半夜,默默地给予孩子鼓励。

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孩子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她担心孩子不习惯北方的口味,便租住在可以做饭的家庭旅馆,买来炊具、菜谱、原料,自己做饭给孩子吃。6月中旬,孩子转到位于昌平城郊的圣济骨伤医院做净骨冲洗手术,这期间只能躺在病床上,连大、小便也下不了床。这样持续冲洗了52天,她无微不至地守候和照顾着孩子,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她认为信心是控制病情的关键,陪护在病床边,耐心地和孩子谈心交流,开导他树立勇气战胜病魔。隔三岔五的乘公交车到昌平城区去采购书籍和营养品,给孩子精神鼓励和身体体质的支撑。

经过长期治疗,孩子的感染得到控制,各项体能指标逐步恢复了正常,但是留下了左踝关节僵直的后遗症。从北京回来后,她一边承担着教学任务一边照顾孩子。2015年秋季学期起,孩子继续上学,同时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定期吸高压氧,爱人在相隔较远的单位上班。她忙里忙外,任劳任怨,生活节奏紧凑如打仗,一人吞咽着生活的苦累。因为孩子大病初愈,身体还比较虚弱,加之行动不便,为防意外,上学、放学她都要亲自到教室接送。她查阅了大量资料,有关于康复治疗的、营养的、心理辅导的,觉得有用的东西就记下来,并且立马付诸行动。每一餐她都根据孩子的口味和营养需要,精挑细选,做饭做菜。到晚上临睡前,她还拖着一身的疲乏,给孩子兑药水泡脚,泡后再按摩揉动关节,讲述励志故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她从未表现出不堪重负的无奈。她常常对孩子说:“命运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任何时候都不要气馁!”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在她的耐心开导、鼓励和感染下,孩子脸上重现了自信的笑容,顽强地生活和学习,坚持锻炼身体,学习成绩比起生病前更加优秀。

在精心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她对工作毫不懈怠,对别的孩子同样关爱有加。她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同样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她亲近每一名学生,积极帮扶留守儿童。她帮扶的留守儿童廖家莹同学家住三合镇长青村,她亲自家访,与家长见面交流情况,辅导孩子学习,并给予物质支持。在她的努力帮助下,孩子找回了缺失的亲情,学习充满了信心,生活充满了自信,在学校健康快乐地生活着。通过具体行动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带给留守儿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这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李刚怀,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一位坚强的母亲,尽管遭受着生活的重大打击,她没有抱怨和退缩,仍以女性柔弱的肩臂担负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重担坚毅地前行,赢得身边人的赞许。

猜你喜欢

病魔监护室生活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向往春天
同心战病魔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病魔无情 师生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