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广播双冗余对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7-06-21张双莹程永军安徽广播电视台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码流机房广播

张双莹 程永军 安徽广播电视台

安徽广播双冗余对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张双莹 程永军 安徽广播电视台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广播对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本文介绍的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主备传输系统的设计, “一键直通”应急功能的实现,在广播中心播控机房的搭建及传输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通过E1码流传输的双向性实现对传输环节广播信号的链路监测,更是今后网络技术在播控领域发展的方向。【关键词】 E1码流 ASI码流 2选1

1. 引言

az 广播播控中心对外传输是播出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传输系统如何更好的与下一个传输环节融合尤为重要。结合我台下游传输单位的系统架构,对外输出信号我们采用了ASI和E1两种编码格式,便于我台广播信号能在多种网络中复用传输;对外传输方式我们采用了双冗余的系统设计;应急手段我们采用了2选1手动无源开关,一键操作,安全简单。系统在新播控中心三年多的应用,没有出现过广播信号的传输故障,运行稳定、安全。

2. 对外传输系统设计

2.1 码流传输和基带传输的选择

广播信号全省覆盖主要通过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光传输机房(简称省网机房)和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简称地球站)传输,另外还需要传输到微波总站、省数字电视机房和本地调频、中波发射台等共计7个接收点,需要的信号格式也不相同。

需要ASI码流信号的有地球站、省数字电视机房、合肥市有线机房、国家有线网络和微波总站,需要E1信号的有省网机房、电信机房、移动机房和本地调频、中波发射台。E1信号是电信、移动和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传输码流,目前我台已经租用电信和移动多条光纤通路传输广播信号。我们广播中心对外传输的信号源,选择采用ASI和E1两种码流光缆传输,即在广播中心E1和ASI码流均配置主备传输设备,然后直接采用光纤方式传输到接收站点,这样就可以在接收站点机房进行直接复用、传输或解码后使用,大大降低了转换信号格式所带来的设备成本和环节故障率。

图1 总控对外传输系统框图

2.2 传输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时,采用了两套完全独立的主、备E1码流对外传输的方式。E1码流信号传输到E1码流分配器上,由码流分配器输出到光端机,这种方式的信号连接,在实际应用和维护中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对ASI码流信号设计时,采用了主、备ASI码流信号互为备份的传输方式,经编码复用后的主路和备路信号交叉接入主、备码流切换器,经切换器输出到码流分配器上,再由码流分配器分配出多路ASI信号接入各个光端机,实现了多重保证,当任意一台编码器故障时,两台切换器就起到了主、备信号源的作用。

图2 2选1设备实际应用

E1码流和ASI码流光端机均采用独立光端机的方式,不使用光分路器。根据以前用光分路器的经验总结,可能会有两个弊端,一是可能造成远距离的光功率不够,无法正常接收信号,二是一旦光端机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所有环节均接收不到信号。对于E1信号的光端机更是要求光口是单纤双向的。总控对外传输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2.3 “一键直通”功能的设计

根据广电总局62号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中心实施细则要求,一级广播中心主要播出通路应具有应急节目源,避免因单节点故障引起系统瘫痪,应具有应急手段,可将直播室系统的节目信号直接送到传输系统中。目前较多的广播系统一般都采用音频跳线的方式实现应急,但跳线盘通常都放置在设备机房,值班员应急操作距离较远,且在跳线盘上应急操作不太方便。

如何进行设计,既能实现应急功能又方便值班人员及时操作,经过考虑,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们选用了手动拨位2选1开关设备作为应急通道开关,设置在总控机房的末端设备编码器之前。将经过总控系统处理分配后的主路源信号和直播间输出的备路应急源信号分别接入拨位开关的1、2输入端,输出端接入总控末端编码器, 开关设备放置在值班台上,一旦总控系统有故障,在2选1设备上只要一次拨位键操作,就能实现直播间应急信号直接传输到主ASI编码器上,直观易操作。我们向厂家定制2选1设备时,要求主通路是无源设备,设备前面板需要有2路输入信号的彩条显示,且具有监听功能,这样更便于值班人员监控,同时也能在应急操作时确定应急信号源是否正常。

在工艺方面我们又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原先是按照一套节目一台2选1设计占用1个U的空间,按照我台20套通路设计共计有20台,需要占用控制台5到6个工位的位置。最后优化为在1U设备上实现2套节目2选1功能,通过改造整体效果很好,不仅节约了一半工位的空间,而且也节约了电源插板的空间。

实际使用效果如图2,从应用面板彩条看出,两路信号彩条显示不一致,那是因为主路源信号是直播间主输出延时后信号,备路源信号是直播间的备输出信号,是没经过外延时的信号,两者有10秒差,经过无数次的应急操作试验,完全满足广播中心应急要求。此应急手段已成为我们每月例检时的必修操作训练之一。

2.4 全省覆盖E1信号源的优化设计

省网机房是广播信号传输到全省各发射台的枢纽,全省各发射台主用信号源是省网机房传输的E1信号,因此也是广播信号传输的各关键点。省网机房距离广播总控机房路程较远,日常的信号和设备管理都不方便。我们设计在省网机房采用两项措施来保证E1信号的正常传输。第一项措施:在省网机房放置E1信号切换器,广播总控送主备E1信号源至切换设备,采取自动切换的方式传输,一旦主路E1信号中断会自动切换到备路E1信号上;第二项措施:利用E1光端机双向传输的特点,把省网机房传输的E1回传至广播中心总控机房,总控机房将回传信号通过E1解码器解码后接入总控监测系统,一旦远端设备故障导致信号中断时,广播总控机房监测系统会立即报警,值班员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从实际应用来看,几年来,仅有的2次传输故障,都能及时的报警,为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故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处理故障争取了时间,实现了远端监测的应用效果。

省网机房E1传输示意图见图3

图3 省网机房E1传输示意图

3. 结束语

在实际的系统设计和应用中,我们的经验是,广播信号对外传输系统一定要采用主备两套系统,而且主备系统的设备一定要是同一型号;总控对外传输的信号,最好采用通用的码流方式,既便于选择网络传输运行商,也便于下一个环节的接收与复用,既节省了编解码设备,也方便了技术维护。

另外,在系统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广电总局62号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中心实施细则的各项要求,特别是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手段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位。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对广播链路的全链路监测是以后广播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台在新系统的建设中,利用E1码流传输的双向性实现了对传输环节广播信号的链路监测。

猜你喜欢

码流机房广播
分布式码流实时监控与录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电视TS码流协议简要分析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N通信公司机房节能技改实践
新型有线电视机房UPS系统的配置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大功率发射机房冷却送风改造
一种比较ASN.1码流差异的方法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