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媒体时代的保护与宣传策略

2017-06-21丁锐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宣传保护文化遗产

丁锐

【摘 要】在当今多媒体时代,多样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已经成为形势所需、时代所需和文明发展所需,文化遗产已经融入到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关系着现实的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文脉的传承,更关系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实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时代;保护;宣传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79-01

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刚刚起步,且与见“物”为主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选择更注重如何留住看不见的文化传承,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其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一个新兴遗产名录体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公约》和名录体系寻找一定的方法,促进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延续。同时各国应该制订宣传计划、教育计划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鼓励社区和个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振兴中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宣传

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创新,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数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多优势,但数字博物馆不是万能的,它的数字化技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将具有“活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历史定格,参观者了解到的也只是固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活态的、变化的文化现象,这对参观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片面强调记忆工程或以人为本,应该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联系的各要素做通盘考虑,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中与之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方法和原则不是僵死的,要根据文化遗产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区域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在遵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对文化遗产规定的具体方针和政策的条件下,对保护原则与保护方法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或方法。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理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庞朴、朱维铮等学者都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本质进行了辨析,几位学者都认为文化传统是“活文化”。文化传统是活态的,其在民族共同体中产生、传承、延续,文化传统中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统的存在是民族存在的标志。近年来,“祭孔”、“祭黄帝”、“祭炎帝”等活动在各地悄然兴起,这是中华儿女通过这种形式在表达自己对民族和祖先的情感,是文化上的一次次寻根,表达了他们在心理上和组织上的各种诉求。只要民族的文化不断,民族精神就不会断,民族文化传统在延续,民族精神就会延续。

(二)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如我国东北和西南等少数民族的衣饰文化,云南地区保存有树皮衣制作技艺,即用“见血封喉”树的树皮制作衣服;北方黑龙江地区保存有鱼皮衣制作技术,这些技艺现在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但这些少数民族保有的树皮衣和鱼皮衣制作技艺是鲜活的历史材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各民族文化的特异性,证明民族发展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证明功能是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代替的。留存这些文化创造,就是留存民族的文化记忆,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起步时间晚,法律和制度还没有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精神的延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构建文化和谐的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语

文化遗产见证了民族或地区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体现了民族文明发展的高度和社会的进步状态。19世纪以来,人类对自身文化遗产创造的认识轮廓日渐清晰,并在100多年来的保护历程中形成了一套渐趋完整的保护框架体系,文化遗产的类别也从单纯的物质性文化遗产逐渐跨界到双遗产,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到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并衍生出了线性文化遗产,比如乡土建筑、记忆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新形式,日渐丰富的文化遗产已经不仅包括历史的馈赠,也涉及当下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居饮食等。总之,多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形势所需、时代所需和文明发展所需,文化遗产已经融入到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與发展关系着现实的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文脉的传承,更关系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新宇.试析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2]王进云.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媒介营销趋势分析[J].新闻传播,2016(18).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媒体时代的传播式保护策略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编号:2016D076。

猜你喜欢

宣传保护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