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师《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探析

2017-06-21武圣洁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变革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的出现,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此为启发,本文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探究更为有效的幼师《音乐欣赏》课程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9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条件”。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即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对“互联网+”的界定

2014年4月21日,腾讯总裁马化腾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首次公开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传统的各行各业。”由此,“互联网+教育”将形成一种教育新形态。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教育体现的是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整体及部分创新,使教育发生质的变革,达到水平的飞跃”。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不是仅仅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中,而是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在现行教育模式中,吸取“互联网+教育”的长项,使教学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引发教学变革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正在使教育领域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MOOC(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的出现,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传统教育。“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一)师生地位的转变——由不平等到平等。传统的课堂虽然也要求人格的平等,但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主角,传递的内容单一而有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互联网出现后,网络中大数据和便利的搜索环境,使知识的获得变得非常容易,人们随之看重的是学生作为“学习”这个行为主体的过程性表现。教师退居二线,观察多于讲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要做学习的建构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探讨并解决彼此的困难。

(二)教学资源的创新——从封闭到开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育资源集中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固定场所,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固定人群。“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变得更加广泛与多元化,可以跨越校园、地区、国家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使优质资源的分享变得极为便利。互联网的存在,使慕课和微课成为可能,这些资源不但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还可以成为教师提升、完善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方式的变革——从灌输到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获得教师讲授的有限知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内容前置,学生首先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在线完成知识的学习,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或教师布置的任务进入课堂,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完成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更看重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的变革——从单一到多元。学习评价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就像工业批量生产,教师集中授课,以批作业、纸质测验等形式进行结果性评价。但这种评价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处理工具实时跟踪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参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学生做出更有效、更全面、更多元的过程性评价。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师《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新形态

《音乐欣赏》课在幼师学校一直都是必修科目,因其不仅能够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还能提升艺术品位、完善人格。然而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师学生存在音乐素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等方面的不足,难以迅速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需要。“互联网+教育”的思路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比较符合中职学生学情的新课程体系。

(一)以“职业化”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有失针对性的问题。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音乐欣赏》课不单是一门知识普及的公共课,还应该具备一定职业导向性与实用性。新课程将音乐通识性知识与幼教音乐欣赏专业性知识结合在一起,添加了有代表性的幼儿音乐,又搜集整编了幼儿园常用的音乐欣赏活动。同时,在课程内容框架上,按照不同音乐类型的欣赏特点,将其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这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又便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创编支持翻转学习的立體式教材,解决学习方式有失灵活的问题。音乐是一门立体的艺术,欣赏音乐也要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新课程的教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课本,它已变为充分支持学生的翻转学习,最大限度实现个性化教育的一个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平台。它涵盖了与课程有关的微课程、音乐资源库、学案、制作精美的FLASH课件、音乐电子杂志等,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多途径去学习和聆听。

(三)采用“亦生亦师”教学模式,解决教学方法有失推动性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多、反馈少,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并没有激发出潜在的能动性,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新课程则根据音乐欣赏基于感受与表达的学科性质,以翻转课堂理念为依托,课程将学案导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将课堂学习内容前置,学生通过课前预听、查阅资料,以自主学习与分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出任务汇报PPT或进行艺术表演,在课堂上实现“亦生亦师亦赏亦演”。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解决评价形式有失全面性的问题。传统的音乐欣赏考试是书面答卷,但这种考试无从检验学生是否将知识与真实的音乐真正联系在一起,是否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新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内互评与自评的方式,内容涉及出勤、课堂纪律、听赏检测、小组展示、课堂表演、课堂讨论等各个方面。

“互联网+”的思维带给《音乐欣赏》教学以崭新的面貌,在新一轮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获得了学生较高的满意度。这也为其他音乐学科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互联网+教育”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自身还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等,而且在线平台教育还受到许多环境限制。因此目前看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不失为一个良策,但仍需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4]张茂聪,秦楠.互联网+教育:内涵、问题与模式建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3).

作者简介:

武圣洁,青岛幼儿师范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变革
变革开始了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