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末点》的女性主义解读

2017-06-21杜明秦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伍迪艾伦女性形象

杜明秦

【摘 要】伍迪·艾伦在影片《赛末点》中展示了现代社会都市女性的命运,以及生存困境中的诸多问题,折射了人性的阴暗面,突显了女性主义。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其女性形象;从男性的缺席,探讨了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伍迪·艾伦;赛末点;女性主义;女性形象;男性缺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35-01

一、女性形象

克罗伊在影片开头便以善良单纯,几近完美的形象示人。影片中,克罗伊对威尔逊一见倾心。从小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她,相较诺拉,更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她帮助威尔逊步入上流社会,规划着自己的家庭生活,了解如何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当察觉到婚后关系有问题时,更是先从自身寻找原因。宽容,善良,忍耐,这些都是男性理想中的标准。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①这样的女性形象在成长的过程中已逐渐形成,塑造成男权社会需要的女性。她们不仅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有一定的学历和生存技能。然而,这些特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男性的需求。男性期盼为了更好地驾驭女性,强迫女性变得完美。

诺拉作为第三者,同威尔逊一样,企图攀附名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影片中是性感和诱惑的符号,可以说是男性欲望的寄托。导演从未表现诺拉的脆弱。又用克罗伊的善良来反衬诺拉的孤注一掷。甚至,诺拉可以说是这场游戏的牺牲品。女性的生存常是一种镜式的生存:那不是一种自恋式的迷惑,也不是一悲剧式的心灵历险,而是一种胁迫,一种挤压,一种将女性的血肉之躯变为钉死的蝴蝶的文明暴行。②在诺拉身上也能寻找到这样的本能。诺拉是打过一次胎的,这样的遭遇让她认识到这一次不能松手。“我得藏起罪恶感,继续生活”人的脆弱就在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虚伪险恶和无止境的欲望。诺拉拒绝打掉腹中的胎儿表露了她对男权社会的抗争,最终却被贪恋富贵的威尔逊谋杀。诺拉对于爱情的抗争也印证了爱情对于男女两性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而它卻是女人生活的本身。

二、男性缺席

电影中的男性看似在和不同的女人周旋,但正是他们的缺席,导致了片中女性的悲剧。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认为,欲望是对某种已知的可以带来愉悦或满足事物的渴求,它起源于对某种事物的缺乏感。③诺拉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地位的缺席对诺拉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了诺拉心理潜在的软弱。与克罗伊相比,诺拉更渴望有一个依靠和归宿,寻求一种保护。波伏娃强调这类的女性通常要去寻找能象征男性优越地位的男人④。即使诺拉深知自己对男性的影响,表面上强大的她却一味对威尔逊妥协。在二人相遇美术展览,威尔逊一再询问诺拉电话号码,诺拉不得已说出自己的号码,体现了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服从。她对威尔逊的每一次质问和逼迫,只是在“堵死的墙壁上开一面洞开的窗”⑤,只是诺拉并没有如愿得到幸福或者保护,命丧在男人手中。虽然诺拉不经意提到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其影响却是不可忽视。

无论是汤姆,还是威尔逊,他们都是男性社会下的缩影。他们的出现,满足了女性的期待。他们一方面享受女性的崇拜,同时又需要女性提供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威尔逊通过婚姻获得了丰厚的物质生活。克罗伊对威尔逊充满了爱意,这种“女追男”的方式,同时也是导演的用意所在。一方面,表现出克罗伊心中对男性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克罗伊心甘情愿地付出,事事迎合,让男性地位显得渺小。值得一提的是,克罗伊一直想拥有和威尔逊的孩子。她相信有了孩子,可以让家庭更加完整。让人心酸。汤姆和诺拉的交往,更让人唏嘘。无论汤姆爱她或者玩弄她,诺拉都没有选择的余地。诺拉的命运,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却缺少一个有担当的男性角色。

由于男性的缺席,让女性意识渐渐苏醒。但依然无法摆脱男性主宰。他们的悲剧命运也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威胁。影片中的女性都深陷泥淖,威尔逊的梦境仿佛是女性对男性社会的拷问。

三、结语

在男权社会中,女人不能为自己的生存做出辩护,不能通过自己的自由创造活动来证明自身,她需要给男人做妻子与家庭主妇,为孩子做母亲,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得到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证明。所以女人只能作为为男人的存在,作为“绝对他者”存在。⑥导演展示了一个渴望婚姻改变命运的女性;一个拥有婚姻却不幸福的女性。或许也是想表达女性的地位无法通过婚姻来改变。这是真实生活里女性生存的现状,依然承担着男性附庸品的角色。

注释:

①④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住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09,727.

②⑤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9,230.

③扬-艾森德拉思.性别与欲望[M].杨广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7,96.

⑥屈明珍.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18.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住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伍迪艾伦女性形象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