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芥川龙之介小说《罗生门》中比喻的表现效果
2017-06-21陈永岐
【摘 要】日本新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发表于1915年11月,反映了利己主义的主题。在本稿中笔者考察了关于仆人、老妪以及罗生门景色的比喻实例。结果表明:比喻,在描写人物和景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读者看到了又矮又小、动作异常、说话含糊、狡猾的老妪形象,看到了置身于正常人类生活秩序之外原始的、冲动的、野性的仆人形象,鸟兽出没、令人毛骨悚然衰微荒芜的罗生门也跃然纸上。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比喻;表现效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25-01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罗生门》于1915年11月发表于《帝国文学》杂志上。小说《罗生门》的内容:被主人解雇的仆人,走投无路,某夜,登上罗生门城樓,发现一个老妪在拔死人的头发。仆人出于正义,拔刀追问其缘由,从老妪的话语中,仆人得知为了生存作恶也是能够被原谅的,于是抢夺了老妪的衣服,消失在夜色中。
关于《罗生门》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是,笔者认为,芥川龙之介在小说《罗生门》中使用了诸多的比喻来描写仆人、老妪以及罗生门的景色,这些比喻的运用展示了其独特的效果。因此,在本稿中笔者将通过考察关于仆人、老妪、罗生门景色的比喻实例,探讨其表现效果。
一、表现仆人的比喻与效果
被主人解雇的仆人,为了找一个能挡风遮雨的放松地睡觉的地方,登上了罗生门的二楼。“像猫似的缩着身子”[1]、“像蜥蜴似的蹑着脚”,这些比喻很好地表现了仆人蹑手蹑脚,不发出声响的样子。在这里芥川龙之介将仆人的行为比喻成动物,不仅符合罗生门自然野性的状况,同时也展示了仆人不同于平日的原始的、冲动的、野性的感觉。更加暗示了仆人置身于正常人类生活秩序之外。
在抢夺老妪的衣物、逃走之前,“嘲笑似的”、“抓住老太婆的后脖领,咬住不放似的说”,这些比喻很好地表现了仆人的冷漠和决心,也表现了仆人作为强者决心行动之前高涨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仆人走向深渊,无可挽回的自我嫌弃以及对老妪的蔑视。
二、表现老妪的比喻与效果
仆人在罗生门二楼看见老妪拔死人头发时,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老妪,“像猴子似的老太婆”、“胳膊像鸡腿一样”、“哑巴似的硬是不开口”、“眼眶赤红,鸷鸟般的”、“好像在嚼什么东西似的在蠕动着”、“从喉咙发出好像乌鸦叫似的声音”、这些比喻很好地表现了又矮又小、动作异常的老妪的性格、表情、声音、状态。
“发出蛤蟆一样的聒噪声”,原文是癞蛤蟆,这个比喻巧妙地描写了老妪的浑浊不清的声音,给人一种丑恶的感觉。
“像老猴给小猴捉虱子那样”、这是用来形容老妪行为的比喻,一方面,是在阳光中,令人微笑的画面,另一方面是从死人头上拔头发,二者是迥然不同的比喻。
此处使用鸟兽类的比喻,表现出狡猾的老妪形象。在雨夜中,在罗生门上,看到异样的人,为仆人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妪的衣物被仆人抢走之后,“好像昏死过去倒在那儿的老太婆”、“发出既像嘟囔又像呻吟的声音”,这些比喻很好地表现了被仆人突如其来的抢夺,没缓过神来的老妪的状况。
三、表现景色及状况的比喻与效果
黑色的乌鸦飞过晚霞映照的红色的罗生门的上空。“那些乌鸦却像撒下的芝麻似的”。这一比喻的使用表现了乌鸦的数量之多,还表现了乌鸦群飞的远景。色彩红与黑的搭配给人一种不祥之兆。
仆人登上罗生门看到死人,“好像是捏的泥人”。在描写楼上被抛弃的死尸之后,用“像哑巴似的永世沉默着”来做总结。永久地坚守沉默是死尸的宿命,相对于流转中的众生世界,这里令人毛骨悚然。
仆人抢夺老妪的衣物之后,“消失在黑洞洞的夜里了”,原文是“夜之底”,楼梯之下,罗生门之外无边无际的世界已经一片漆黑。如果“夜”是容器,那么地面正是容器之底。“夜之底”象征了仆人对人生深深的绝望。“黑洞洞的夜”预示了仆人未来的世界。在楼上仆人抢夺了老妪的衣物,怀着新的勇气,飞奔出去,那是一个被无底的黑暗所封闭的世界。是一个痛苦的世界,在那里人们相互认同的是极端的利己主义。
四、结语
在本稿中笔者考察了关于仆人、老妪、罗生门景色的比喻实例。结果表明:这些比喻在表现仆人、老妪、罗生门周围景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比喻的运用,读者看到了又矮又小、动作异常、说话声音含糊、狡猾的老妪形象,看到了置身于正常人类生活秩序之外原始的、冲动的、野性的仆人形象,鸟兽出没、令人毛骨悚然的罗生门也跃然纸上。
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主要使用的是明喻。明喻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这种比喻可以把抽象、深奥和难懂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第二,通过这种比喻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生动、形象、鲜明而具体的描绘或渲染,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者简介:
陈永岐(1964-),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