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不要捉急,就连猛张飞也能写好毛笔字
2017-06-21王谦
王谦
书法在中国,是这样一个东东——
一方面,谁都敢对它评头论足,哪怕是名气很大、很权威的书法家的作品都难过得了草根百姓的法眼(今年央视春晚上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现任主席及顾问等五位书坛大佬各写“福”字献给全国观众,结果天还没亮就在网上迎来此起彼伏的批评之声,就是最鲜活一例);但另一方面,却又不是谁都有两把刷子、谁都敢拿毛刷子蘸墨就写好的。
法国华裔文化名人熊秉明有一句很有拔高书法之嫌的名言:“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
为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是书法而不是其他文化样式,这里姑且不去细穷,但如果说书法是国人一代代自古打娘胎里就带着的文化基因,估计不会有人反对。就算一个人他不是书法家,甚至本职工作也不是干文化的事儿,但字一样能写得很不赖,比如岳飞还有张飞。
什么?张飞?
岳飞可以理解——如果您经常带孩子游览名山大川,在杭州岳庙、西湖的文物店里遇到有人叫卖岳武穆写的那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满江红》行草书拓片,不难承认岳飞是书法家。
至于张飞,大概大多数人会“呵呵”两声表示“你蒙不了我”。事实上,猛张飞是书法家,也早有定论。半个世纪前,邓拓在文章《由张飞的书画谈起》中说:“我国书法家并不限于文人,武将中也不少,如岳飞、张飞等。”当时有位读者看了,去信问邓老师:“张飞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长坂坡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人物,怎么也会是书法家呢?”对于这样的疑问,邓拓引了几本古书中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来佐证,黑张飞会写字应当不成问题。
不过上面说的都是老早的事儿了。晚到民末清初,文化人还都用毛笔写字,不少人把临写碑帖当成日常功课,比如鲁迅,虽然众所周知写投枪匕首式的杂文忙得连喝咖啡的空闲都没有,他却肯花大把的时间伏在北平的寓所里钞古碑帖练字(至于他十幾岁时抄《说文解字》上的篆字玩,就更不用说了),他一生用毛笔写的稿件就有一千万字。
梁启超更厉害,用毛笔写成的书稿文稿有1400多万字!这是文人的例子。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中年人都会记着里面有个国军将领张灵甫,这位张将军虽说没能投到解放军的革命阵营里来一展宏图,可人家肚子里的传统墨水喝得真不少,写的家书和书房条幅上的字,恕我在此说句十分负责的话,那可真比咱们当今的书法家协会的人有功力、有气质。这是现代武将的例子。不相信的朋友,可以到网上去搜搜张灵甫书法。
看吧,以前的人物真是人物,不服不行。
世易时移,如今就算是知识分子,而且即便文科出身的,一旦要跟书法真的面对面,才骤然发现自己原来所知甚少。最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是:当家里的孩子长到上幼儿园、小学的年龄时,看着隔壁邻居家孩子都跑去学“特长”,就牙根儿痒得不行不行的,一跺脚毅然决定叫自家孩子也去学,想想跳舞、唱歌那都得天赋,得了,让咱家公主相公去学写字吧,长大了当一书法家也不丢人啊不是?可是一到替孩子选择书法辅导班和指导老师的当口,才发现自己对书法竟然缺乏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老家的一位亲戚忽然加我微信,将一段书法班老师的写字示范视频给我看。我点开,差点气得要破口大笑:写这样子,也好意思出来混充书法老师?!我努着劲看了两回,才将两分多钟的这段视频看完。然后将视频转发给一位书法专业的硕士。书法硕士看到一半,一拍脑瓜恍然大悟:“我以为是教硬笔书法呢,敢情这大叔用的是毛笔!”
视频上做示范的书法老师,须发皆白,端的是仙风道骨,但握笔姿势跟手里握着根木棍没多大区别,蘸墨写字,完全看不到写字最基本的提按动作,将毛笔杵到纸上将笔画一笔一笔地拖出来,笔画质量差,结体缺乏合理和美感,整体上尚处于没有入门的层次。
再问发来视频的亲戚怎么找这样水平的来教孩子,她说:“我看写得很好啊,听人说是我们区书法家协会的副会长哪,我都成功动员了好几位家长带孩子来报班啦。”
尽管到处在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眼前的现实就是这样“骨感”——太多的家长已经失去了对书法好坏的判断能力。当下社会上书法等艺术辅导班良莠不齐,尽管每周只上一小时的课、每学期就动辄收费几千元,如果择师不当,我们的损失还“真不是钱的事儿”,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接触到书法的第一步就已经崴肿了脚脖子,就算有机会重回正路,但入门前的这行脚印也忒歪歪扭扭啦。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家长和孩子一方面对艺术求之若渴,一方面是饥不择食。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在从前,社会上没有当下风起云涌的书法学习班,但文化人却都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我们只需要用先前那些很简单、很直接的学习方式来练书法,就会很见效。
下一回,我会告诉家长和孩子——学书法,其实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