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大别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7-06-21李晓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全域旅游

李晓云

摘 要:豫南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边缘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是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全域旅游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在全域旅游要素特征与旅游系统理论的共同指导下,构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供给子系统的全要素资源整合路径、旅游需求子系统的全时空产品开发路径、旅游中介子系统的全智慧形象传播路径、旅游保障子系统的全方位设施建设路径,从而实现旅游业的精准扶贫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系统;路径;大别山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06

1 全域旅游理念解读

全域旅游是指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强调以旅游引导的空间域的全效益,一定地域空间(即旅游目的地)的所有资源要素全整合,得以优化配置,通过量的集聚实现整体的规模效应,既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共同富裕。全域旅游的“全”具体涵盖了全新的资源观、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和全新的市场观。

所谓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指,全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都被开发形成吸引旅游者的吸引节点、旅游整体形象突出、旅游设施服务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多样、能吸引相当规模的旅游者的综合性区域空间,是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目的地。在全域旅游目的地空间中强调的是整体性、完备性、多样性、规模性、全新性,是在全面整合资源、全面创新产品的过程中实现全面满足的社会需求,这个需求包括旅游者的愉悦性需求,也包括目的地居民的富裕性需求和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需求。

2 旅游系统理论与全域旅游要素的耦合对接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旅游系统可以分为供给子系统、需求子系统、中介子系统和支持子系统四部分,各子系统互相依赖,共同组成了旅游系统有机整体。供给子系统是指由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旅游吸引物系统;需求子系统是指由旅游者需求引导的旅游产品系统;中介子系统是指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络媒介系统,如旅行社、产品营销渠道等;支持子系统是为资源开发成产品提供支撑的环境系统,如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

全域旅游开创旅游发展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地区通过全域旅游规划布局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旅游产业的有效供给,发挥旅游经济的全局统筹作用。基于全域旅游理念下的旅游系统应更注重旅游业的全局带动作用,通过旅游系统理论与全域旅游理念的耦合对接,衍生出全域旅游系统的要素特征,包括供给子系统的全要素化、需求子系统的全时空化、中介子系统的全智慧化、保障子系统的全方位化。

3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豫南大别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构建

3.1 旅游供给子系统的全要素资源整合路径

旅游供给要素资源一方面表现在物质资源上,如旅游吸引物资源,另一方面表现在非物质资源上,即人力资源的供给。物质资源要素应有效整合,实施一体化发展,形成旅游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上应以精准扶贫为主要目标,注重革命老区居民的旅游供给参与性。

豫南大别山是生态绿色山系,更是红色文化圣地,具有以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金刚台、黄柏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品,以鄂豫皖苏区首府、许世友将军故里、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王大湾会议纪念馆、红军洞群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经典产品,以及以平桥区郝堂、新县西河湾、商城七里冲村等为代表的传统乡土文化产品,形成了“绿”、“红”、“乡”三大旅游资源特色。在全域旅游规划过程中,将散落在大别山区域的红色、绿色、乡土各资源要素进行归纳整合,延伸旅游资源链条,形成完整的特色文化系列产品。如将商城县与新县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红+红”形成强强联合的效应;将红、绿资源进行整合,“红+绿”开发红色生态旅游;将红色文化与乡土文化进行整合,“红+乡”创新红色旅游体验产品;等等。

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应强调共同富裕的扶贫目标,将大别山区的居民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认知到旅游业发展对革命老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性,鼓励村民积极从事旅游就业和旅游创业,既能解决农村居民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保证大别山区旅游人力供给的“原真性”。

3.2 旅游需求子系统的全时空产品开发路径

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旅游者不在仅仅满足于旅游景点的景与境,而是追求“点—线—面”的全方位旅游体验。对于全域旅游目的地而言,一年四季不分淡、旺季,从游客进入目的地始,到游客離开目的地止,旅游体验应无处不在,四季全时、空间全境是全域旅游必备的时空特征。景是全域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因为全域旅游依然有观光旅游,震撼力的景观依然是市场所需要的;境更是全域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因为全域旅游将突出休闲度假,浸润力的环境更是市场所追求的。

豫南大别山区主要指河南信阳地区,包括信阳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固始县、商城县,共两区八县,是一个完整的地域空间,兼具北国风光与南国风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应充分利用交通沿线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构筑“景境双全”的全域旅游。如商城县的西河景区,是集飞瀑流泉、红色古迹、高山茶园、科普教育、度假疗养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充分整合自身的生态资源、红色文化、体育文化,开发了四季不同的主打产品,春有高山茶文化旅游产品,夏有激情漂流旅游产品,秋有素质拓展体育项目,冬有“重走红军路”体验旅游产品,白天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晚上尽享篝火盛宴,打破了传统乡村旅游的季节性与时间性限制。在空间景观设计与利用上,从商城县城到西河景区的交通沿线上,充分利用了自然、村落、古建和乡愁意境等,打造了一条交通景观带,沿线的美丽乡村——秀美里罗城,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物界的绚丽多姿,还有自然农田一年四季不同的农作物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景观。

3.3 旅游中介子系统的全智慧形象传播路径

豫南大别山区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地域单元,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单元,从而应注意全域整体旅游形象的品牌打造。在进行市场营销规划时,要打破传统景区、景点各自为战的单一、薄弱推广模式,构建全域市场营销观念,整合豫南大别山区各旅游目的地优势营销资源,面对全域化市场,采取一体化营销战略,打造豫南大别山区整体鲜明的旅游形象。

不仅要抱团实施全域化营销,在信息化时代,更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切入旅游产业,建立智慧旅游平台,线上线下齐推广,通过线上宣传片、线上旅游攻略等打造豫南大别山区直观生动的线上旅游形象;提供智慧化旅游服务,如线上咨询、线上预订等便捷式服务;利用微营销的“病毒式”传播效应,如微信公众号推广、微博营销等扩散旅游活动信息;开发特色附加线上旅游产品,如结合豫南大别山区的茶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发线上茶艺旅游产品、线上红色文化学习与红色精神传扬的旅游培训项目等。

3.4 旅游保障子系统的全方位设施建设路径

保障子系统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支持条件,起到了辅助吸引的作用,全域旅游产品的全时空性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完备的旅游设施服务,如旅游指引设施、解说服务、休憩设施、网络设施等。豫南大别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边缘特征明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弱、乱、差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流的集聚。因此,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业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由政府牵头做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立旅游扶贫资金,用于修建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的硬环境。另外,为了推动豫南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全域展开,应推进城际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区内旅游交通;突出完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筹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等。

4 结语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全域化发展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需要,也是革命老区文化传承的需要。在全域旅游观念的引领下,豫南大别山区两区八县共同协作、一体化发展,旅游资源得以整合,旅游要素得以优化配置,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大大提升了大别山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獻

[1]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2016,31(12):13.

[2]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3]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31(11):20942102.

[4]厉新建,马蕾,陈丽嘉.全域旅游发展:逻辑与重点[J].旅游学刊,2016,31(9):2224.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