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2017-06-21林丽卿
林丽卿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开始受到中小学管理者的积极关注。我校也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师生以积极的心态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彰显其积极品质,建立向上向善的学校文化,促进了学生的阳光成长。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1.多渠道创设和谐环境。涵养学生积极品质
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证实: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积极体验和积极人格的养成,当个体的周围环境为其提供了最优的同情、支持和可选择机会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致力于创设积极合作的人际环境。例如:我们通过开讲座、开主题班/队会、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理性认识与应对各种人际关系:我们通过创设多种交往情境,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对于不善交往的学生,教给其人际交往技巧,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
其次。我们重视积极班风与校风的形成。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通过倾听、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班风。我们以“德勤和美”校训为抓手,以百年校史为载体,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校风教育,初步形成“有一种向上的精神。有一种乐观的心态,有一种乐于思考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良好校风。
2.发挥各学科育人功能,熏陶学生积极人格
我们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人格的培育。例如: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中。我们注重学生正直、诚信、友善、宽容、乐观、坚强等积极品质的培养:在体育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合作、勇敢、耐挫、吃苦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视其积极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积极思考与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掌握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挫败与挑战。
3.科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建设能力
我校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我们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五阶段疗法,对部分学生实施心理干预。(1)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正面和负面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区分自己的心理处境。(2)调查阶段,学生根据上述报告,确定自己及冲突对象的积极品质和消极品质。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品性、行为方式和能力。(3)场合鼓励阶段,学生不再一味批评冲突对象的消极行为,转而反思自身存在且易引起冲突的消极品性,鼓励对方的积极行为,改变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模式。(4)语言表达阶段,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沟通训练,练习如何与冲突对象有效沟通并消除误解。(5)扩大目标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展学生视野,指导学生努力追求过去从未体验过的新目标。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积极心理体验
一是开展“感恩教育”。比如: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闭上双眼。回忆在生活中帮助过自己而自己又没有认真感谢过的人。学生要给那个人写一封感谢信。或给对方打个电话。对他念出这封信。这对于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很有帮助。
二是推广经典诵读与经典阅读。我们精心建设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走廊书吧等。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实现了学生无障碍阅读。学校每天开展晨诵、午读、暮省,学生早晨到校进行10分钟诵读经典,中午进行25分钟午间阅读,晚上回家与父母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积极心态。
三是加强社团建设。我校以“琴棋书画”为特色组织学生社团活动。通过手工、编织、电子百拼等动手实践性社团,培养学生創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合唱、舞蹈、文学等艺术性社团,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其艺术素养。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开展“一节、一会、一专场”活动,即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元旦文艺专场汇演,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活动文化氛围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养成健康人格。
(编辑 崔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