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与《道德经》

2017-06-21陈燊官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道德经哲学家道教

陈燊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学识渊博,曾任周朝史官,是当时颇有声望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称他像龙一样高深莫测。

老子见周朝衰落,便辞官隐居,跨青牛而去。西行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知他乃圣人,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余言,这就是传诵千古、名扬四海、誉及五洲的名著——《道德经》,它成为了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以其他人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们以无穷的思想启迪。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学、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因而,《道德经》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老子的思想深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都研读过老子的《道德经》。我国历代道教徒学道修真、济世度人,莫不潜心研习、领悟《道德经》的主旨。《道德经》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有了“道”才生成宇宙,宇宙生出了元气,从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肘,由此而化生万物。《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所以道教徒要“修道养德”。

道教是以人为贵、追求实现生命自身价值的宗教。因为“人”有生死,而“道”无生死。“人”若知“道”,与“道”同在,就超越了生死之域而获得永生。道教正是由于在生死问题上表现出了特有的智慧和气魄,从而在人类文化中独树一帜。

道教认为,“人”是天的阳气和阴气化合而成的万物中最高级的,而其尊与贵,同天地一样。人一死,就永远从天地之间消失,再也不会有日常的生活起居,所以要表示哀悼、表示深切同情。道教从乐生出发,认为死是对生的绝对否定,生死异途。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鲜明地体现了道教“生道合一”“重人贵生”的本色,俨然成为道教热爱生命的一面大旗,成为道教养生观的重要纲领,推动道教不断地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以至于發展出“内丹”“外丹”等众多炼养生命的道法,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神圣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删改)

猜你喜欢

道德经哲学家道教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船夫和哲学家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道家道教研究
泥泞处脚印深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哲学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