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野生鸟类多样性与生存环境对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影响
2017-06-21李平
李 平
(黄冈师范学院 数理学院,湖北 黄州 438000)
黄冈市野生鸟类多样性与生存环境对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影响
李 平
(黄冈师范学院 数理学院,湖北 黄州 438000)
野生鸟类的分布与其生境的状态不仅是反映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晴雨表,也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宝贵资源。使用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黄冈市生态环境及其在全国主要保护区湿地生态圈中的区位关系进行研究,结合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和动物分区的特点,分析了黄冈市野生鸟类多样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可行性。最后选择了三个国内典型生态观鸟旅游地城市,将之与黄冈市在五个影响因素上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黄冈市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思路和规划作了粗浅的探讨,以期为黄冈市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提供借鉴。
观鸟旅游;栖息地;聚类分析;多样性
生态观鸟旅游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初,自其产生以来就在世界各地不断聚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并以其知识趣味性、发展可持续性和环境亲和性等特点逐渐成为生态环保旅游中最具活力的代表[1]。统计数据表明,包含生态观鸟旅游在内的野生动物相关旅游在国际旅游活动中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中国具有的地形地貌类型丰富,河流水系复杂完整,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中国境内有明确记载的野生鸟类有一千三百余种,占全球野生鸟类总数13%以上,其中包括很多珍稀和特有鸟种[2],这些无疑都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先天优势。但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生态观鸟旅游的悠久传统和广泛流行,中国的生态观鸟旅游起步较晚,市场容量较小,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3]。根据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统筹安排,改变以往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的粗放式旅游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旅游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健康生态环保的新型旅游方式将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追求之外对精神文明方面的刚性需求。国家政策层面的外因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内因综合决定了生态环保旅游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黄冈市属于革命老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黄冈市境内森林密布,湖泊河流众多,森林湿地面积之和占全市总面积55%以上,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数十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坐拥大别山脉主峰,紧邻国际重要湿地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完备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构筑了黄冈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黄冈市坐落于以中国三大旅游集散地北京、上海和广州为顶点的三角形中心位置附近,三大旅游集散地之间高密度旅游客流的互动与辐射为此地发展旅游创造了便利条件。毗邻长江黄金水道和贯穿境内的四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加上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网为黄冈市构筑了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综上可知,黄冈市具备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所必需的良好生态和便利交通等基础条件。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对黄冈市的自然环境及野生鸟类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地区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思路和设想。
1 黄冈市地理概况与自然保护区体系
湖北省黄冈市总面积17 453平方千米,位于华中地区的大别山麓,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在世界动物地理分区中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界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年均气温15.7~16.9℃,平均降雨量1 223~1 493毫米。黄冈市北部和东部为海拔介于500~800米大别山低山丘陵,中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岗地;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多湖泊河流。罗田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 729米,为黄冈市最高点。全市海拔1 000米以上山峰96座,500亩以上的天然湖泊38个。全市森林总面积6 680平方千米,湿地总面积3 055平方千米,合计9 73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5.78%。
黄冈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和大别山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团风县大崎山自然保护区和麻城市狮子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五个:罗田县大别山、浠水县三角山、红安县天台山、英山县吴家山、麻城市五脑山;国家级湿地公园八个:蕲春县赤龙湖、红安县金沙湖、麻城市浮桥河、黄州区遗爱湖、罗田县天堂湖、武穴市武山湖、浠水县策湖、浠水县白莲河。此外还有省级森林公园八个,省级湿地公园十六个。分布合理,层次分明的保护区体系构筑了黄冈市生态保护网络的核心与基础。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面积1 962.2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1.24%,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表1为黄冈市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基本信息表。
表1 黄冈市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基本信息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市十个县级行政区域(龙感湖管理区并入黄梅县范围考虑)都拥有一个以上自然保护区或者森林湿地公园。拥有数量最多的是麻城市和武穴市,数量均为七个,拥有数量最少的是团风县,数量为一个。从地理特征来看,全市的四十个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森林湿地公园可分为两类:位于大别山区及周边丘陵地区的山地型保护区及森林公园,和位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流域的湖泊型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前者包含的广袤山林可为大部分华中留鸟及部分夏候鸟提供繁殖和栖息的良好生境,而后者则是众多鹭类鹤类等冬候鸟的理想越冬栖息地。
2 黄冈市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位置及过境的全球候鸟迁徙路线
世界上现存鸟类9 700多种,其中90%以上的种类生活于陆地和淡水环境中。动物地理学家将地球表面的陆地分为六大动物地理区,它们是:澳洲界、新热带界、热带界、东洋界、古北界、新北界。在每一地理区内都生活着独特的鸟类群,具体分布如图1(a)中所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横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其中在东部秦岭以东地区的分界呈现为一条过渡带:北界为自秦岭—伏牛山—淮河—苏北灌溉总渠;其南界为伏牛山—桐柏大别山—淮南丘陵—通扬运河一线[4],如图1(b)中所示。黄冈市恰好坐落于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过渡带上,如图1(c,d)所示。横跨两个动物地理区,为该地区展现丰富的动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理上的优越条件。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南麓黄冈市北部,紧邻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60.48平方千米。拥有金雕、白鹳、白肩雕、白尾海雕、大鸨等五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白额雁、鸢、赤腹鹰、普通鵟、白腹山雕、秃鹫、白尾鹞、鹊鹞、鹗、灰背隼、红隼、白冠长尾雉、勺鸡、斑头鸺鹠等二级保护鸟类十四种[2,5-6]。
鸟类根据活动范围和移动距离可分为留鸟、候鸟和旅鸟,其中候鸟又分夏候鸟和冬候鸟。中国鸟类有一千三百余种,其中候鸟有六百余种。每年的特定季节,它们都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大规模、有规律的迁徙。全球共有八条候鸟迁徙路线,它们是:太平洋东部迁徙路线;密西西比迁徙路线;大西洋西部迁徙路线;大西洋东部迁徙路线;地中海黑海迁徙路线;西亚东非迁徙路线;中亚印度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具体线路如图1(a)中所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中经过中国形成的候鸟迁徙通道有三条,如图1(b)所示:(1)西亚东非迁徙路线中经过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等地的西部通道;(2)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中通过内蒙古中东部、陕西、四川等地的中部通道;(3) 中亚印度迁徙路线中通过东北、华北地区至华中或华南的东部通道[7-8]。
经过黄冈市境内的候鸟迁徙路线东部通道为这里带来了数量庞大的越冬候鸟,每年冬季十月至次年三月都会有雁鸭鹤鹭等三十多种候鸟此越冬。黄冈市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23.22平方千米,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五种、二级保护鸟类三十二种。在此越冬的白头鹤达425只、黑鹳54只,均为国内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9]。
3 黄冈市在全国森林湿地保护区生态圈中的位置
大多数野生鸟类选择栖息地有三个条件:隐蔽性强、容易觅食和邻近水源[10]。森林(包含灌木林)和湿地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野生鸟类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栖息地,因此对森林和湿地的保护状态直接关系到鸟类生存环境的好坏[11-12]。根据中国林业和环保部门的数据,截止2016年7月,全国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2 740个,合计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8%,形成了规模庞大、功能完备的保护区体系,全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如图2(a)所示。
由于鸟类通常活动范围大,通常需要占据较多的环境类型和分布连续的栖息地。人类的活动显著改变了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导致某些鸟类的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一些连续分布的栖息地出现了分割或断裂,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生境斑块[13-14]。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状。大部分鸟类每天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约为6~8小时,飞行时速约30~40千米每小时,由此可知鸟类以一个白昼为时间单位的平均活动半径的上限大约为300千米。对于大多数野生鸟类来说,一块以其惯常栖息地为中心,300千米为半径的区域往往能覆盖它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而直线距离小于300千米的森林或湿地的分布状况直接关系着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本文对全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按照地理距离邻近的原则将主要保护区进行分类。为了简化问题的处理,本文所研究的主要保护区的位置以其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表示。截止2016年,根据国家林业部门发布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124个主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生鸟类生境聚类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根据124个自然保护区的中心位置坐标计算相互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每个保护区为中心,设定300=d1 步骤二 选取具有最大密度的保护区作为第一凝聚点,记为z1,再选距离第一凝聚点z1远于d2=600的具有最大密度的点作为第二凝聚点,记为z2,再取距离z1和z2均远于d2=600的具有最大密度的点作为第三凝聚点,记为z3,如此反复,直到没有新的凝聚点产生为止,对d2=600范围内没有其他相邻保护区的点作为孤立点。计算结果如图2(c)所示。 步骤三 将全国范围内除步骤二中孤立点以外的保护区按照其空间聚集趋势分为七类,使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如图2(d)所示。 图1 黄冈市地理区位及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图2 主要保护区湿地聚类分析图 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的主要自然保护区按其地理空间位置可以分为七个生态区。如图2(d)中所示,按序号①~⑦依次记为:①东北生态区;②环渤海生态区;③华北生态区;④西北生态区;⑤长江中下游生态区;⑥西南生态区;⑦华南沿海生态区。其中,长江中下游生态区在七个生态区中所包含的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在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显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生态区的西部,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黄冈市位于长江中下游生态区的中心,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黄冈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野生鸟类分布非常广泛。全国有记录的1 329种野生鸟类中,黄冈市境内分布有352种,占比26.5%。在黄冈市邻近县市范围内分布有41种,两项合计393种,占比29.6%。在41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黄冈市分布有9种,邻近县市分布有2种,两项合计11种,占比26.8%。在16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中,黄冈市分布有45种,邻近县市分布有9种,两项合计54种,占比32.9%[2]。在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鸟类中,属于黄冈市范围特有种的有三种:白头鹤、白冠长尾雉、乌雕鸮。黄冈市境内有分布的鸟类中,被联合国列入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名录的有38种。其中白鹤和丹顶鹤分别属于极危和濒危名录,前者全球仅剩2000余只,冬季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的龙感湖及邻近的鄱阳湖等少数长江流域湖泊越冬。后者仅分布于龙感湖和江苏省盐城地区[15-20]。 种类众多的野生鸟类尤其是国家级保护鸟类是黄冈市不可多得的重要生态资源。黄冈市及周边县市野生鸟类分布概况如图3所示。黄冈市一/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本底调查名录如表2所示。 表2 黄冈市一/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本底调查名录 注: S: 夏侯鸟,W: 冬候鸟,T: 旅鸟,R: 留鸟; P: 古北种,O: 东洋种,W: 广布种; 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Ⅱ: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带※表示在黄冈市邻近县市有分布,稀有程度描述源自参考文献[2],鸟类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学名和英文名(括号中)三部分。 图3 黄冈市及周边县市野生鸟类分布概观图 观鸟旅游以其对环境的友好性、趣味性、知识性、及对自然生态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作用,逐渐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观鸟旅游伴随着其带来的显著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在美国有两千万以上的爱鸟人士每年进行一次以上的离家野生鸟类观赏,而在欧洲,这一数字超过一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生态观鸟旅游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获得喜爱,近十年里中国的野生鸟类观赏爱好者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国内观鸟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大部分地区发展生态观鸟旅游仍然处于较为粗放式的管理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以及合理有效的调研与规划[21]。黄冈市丰富的鸟类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便利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与国内乃至世界著名观鸟旅游地相比,丰富的鸟类资源和便利条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对黄冈市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与规划十分必要。 根据国内外著名观鸟旅游城市的经验,野生鸟类多样性、珍稀性、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配套水平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必要条件[22-26]。为了客观、直观地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雷达图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如图4所示)。从国内选择了盐城、芜湖、昆明三个国内比较典型的观鸟旅游目的地与黄冈市进行比较。从野生鸟类资源种类数、野生鸟类珍稀指数、生态环境(森林湿地面积)、交通条件、旅游业配套水平五个维度分析一个地区发展观鸟旅游的潜力。每个因素分成5格,由内到外代表着这方面的优势程度递增。 图4 生态观鸟旅游发展框架关系简图 野生鸟类多样性(D):指本地区的野生鸟类资源种类数量,分为五档:0~100、101~200、201~300、301~400、401及以上。 野生鸟类珍稀性(R):指本地区野生鸟类的珍稀程度,统一用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值分为五档:0~20、21~40、41~60、61~80、81及以上。 生态环境(H):指本地区适合作为野生鸟类生存环境的森林和湿地环境及自然保护区状况。 交通条件(T):描述本地区交通的便捷程度,主要参考一百公里内机场数量、一百公里内高铁火车站数量、境内高速公路数量。 旅游业配套水平(M):刻画本地区的旅游业配套设施完善程度,主要参考本地区旅行社数量,在册导游员数量,星级宾馆床位数,统一用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值分为五档:0~20、21~40、41~60、61~80、81及以上。 对盐城、芜湖、昆明和黄冈四个城市按照上述五个维度作对比它们的生态观鸟旅游发展潜力水平,结果如图5所示。综合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黄冈市在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方面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一方面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野生鸟类和珍稀鸟类分布、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筑的快速交通网络都表明本地区对于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有着优越的先天条件。但一方面旅游业配套方面的低水平显示了本地区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短板。提高旅游业配套的整体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旅游人才的培养、旅行社业务的拓展、硬件软件水平的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黄冈市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可谓任重而道远。 图5 生态观鸟旅游发展潜力雷达图 观鸟旅游的科普属性和示范效应,能促进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鸟类及其生存环境了解越深入,显然越有助于对鸟类及环境的保护。而环境的持续改善会吸引更多的野生鸟类来此栖息和繁殖,进一步促进生态观鸟旅游的发展和对世界各地观鸟旅游爱好者的吸引并形成品牌效应,由此形成良性循环。除了对生态环境的互动影响外,观鸟旅游的发展能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和财政收入,为本地提供就业机会,为人才培养提供教育和实践环境。总而言之,规模化的生态观鸟旅游产业可为本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诸多益处。发展生态观鸟旅游,黄冈市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使黄冈市在国内乃至国际知名观鸟旅游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独具慧眼的远见卓识,更需要合理科学的系统规划。针对黄冈市生态观鸟旅游发展的路径,本文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设想。 (1)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对国内外生态观鸟旅游的最新成果和著名观鸟旅游地的发展经验进行系统性研究,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为黄冈市发展观鸟旅游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2)统筹管理,稳态持续。对黄冈市的野生鸟类资源状况和森林湿地保护区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论与实地调查并重。对黄冈市境内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或原生态环境的野生动植物分布特性、区位地理特性、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调查,以作为黄冈市规划观鸟旅游的参考依据。并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游客容量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观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内重基础,外抓机遇。发展观鸟旅游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经济、效率和环保的因素,设计出具有一定内涵和品牌效应的观鸟旅游线路。在设计线路的过程中,依照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层次搭配,依照留鸟、繁殖鸟、夏候鸟和冬候鸟等不同种类野生鸟类的栖息特性,参考所辖区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路线便捷程度的差异性等因素,综合设计兼顾环保性、趣味性、经济性的生态观鸟线路。 (4)人才培养,注重储备。发展观鸟旅游需要优秀的观鸟导游人才,合格的观鸟导游需要具备合格的外语水平、专业的鸟类学知识和旅游业务管理能力。观鸟导游的高门槛与迅猛发展的生态观鸟旅游产业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大部分地区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主要障碍。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黄冈市地方院校的旅游、外语类专业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优化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培养一批兼具外语、鸟类学、旅游业务等综合能力素质的优秀观鸟导游,未雨绸缪,为黄冈市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储备人才。 鸟类的繁殖、栖息和迁移通常不是以人类活动的范围界限为标准的,这决定了发展与鸟类观赏相关的旅游活动具有跨区域、跨地域的特点,因此发展地方观鸟旅游需要将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纳入考虑范围[3-5]。可行的策略包括与周边省份中观鸟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如江西鄱阳湖和婺源、安徽金寨、河南信阳等联合开发观鸟旅游线路,利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旅游集散地的游客流辐射效应提升本地品牌效应等。 纵观国内外,生态旅游方兴未艾,观鸟旅游大可作为。如何内外兼修抓住机遇将黄冈市的生态旅游产业推上一个台阶,是黄冈人民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的一点粗浅探索能起到类以诱之、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赵金凌, 成升魁. 国内外观鸟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2006,21(12):85-90. [2] MacKinnon J, Phillipps K.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M]. Hunan educational press, Changsha: 2010. [3] 廖明旗. 中国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89. [4] 陈领. 古北和东洋界在我国东部的精确划界——据两栖动物[J].动物学研究,2004,25(5):369-377. [5] 张雁云. 鸟类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 知识就是力量,2003,(4):8-9. [6] 邱骥. 鸟类在全球的分布[J].森林与人类,2008,(3):32-49. [7] Ivan Valiela,Jennifer L.Bowen. 全球变暖和人类居住地地域性变化的影响:鸟类越冬分布的转移[J].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3,32(7):476-480. [8] 尹晓宇. 全球候鸟迁徙的中国通道[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13(015). [9] 尤鑫, 戴年华. 鄱阳湖观鸟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 江西科学, 2010,(6):866-870. [10] John Law, Michael Lynch. Lists, field guides, and the descriptive organization of seeing: Birdwatching as an exemplary observational activity[J]. Human Studies, 1988, 11: 271-303. [11] Arash Shaban-Nejad, Volker Haarslev. Strategic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Forecast: The Birdwatching Approach[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10,6423:457-468. [12] Paul C Reynolds, Dick Braithwaite.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wildlife 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 31-42. [13] 徐基良, 张正旺, 郑光美. 鸟类栖息地片段化研究的理论基础[J]. 生物学通报,2004,39(11):9-12. [14] 张淑萍. 城市化对鸟类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8,27(11):2018-2023. [15] 马纲, 张敏. 中国雉科鸟类特有种分布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3):495-499. [16] 孙全辉, 张正旺. 气候变暖对我国鸟类分布的影响[J]. 动物学杂志,2000,35(6):45-48. [17] 李雪艳, 梁璐, 宫鹏等. 中国观鸟数据揭示鸟类分布变化[J]. 科学通报,2012,57(31):2956-2963. [18] 雷富民, 唐羊芋, 安书成. 中国鸟类特有属物种分化与分布格局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04-114. [19] 赵洪峰, 高学斌, 雷富民等. 中国鸟类的分布与受胁现状[J]. 生物多样性,2005,13(1):12-19. [20] 刘成汉, 邝哲师. 中国雀科鸟类分布聚类区的探讨[J]. 资源开发与保护杂志,1988,4(1):3-6. [21] Li X Y, Liang L, Gong P,etal. Bird watching in China reveals bird distribution change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58(6):649-656. [22] 李永民, 吴孝兵, 段秀文. 芜湖市鸟类组成及分布[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25(1):22-27. [23] Birgit Trauer. Conceptualizing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frameworks for analysis[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2):183-200. [24] 王阳. 浅谈湿地观鸟园景观设计思路——以丹东市鸭绿江口湿地观鸟园为例[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4):15-17. [25] 谭耀匡, 郑作新. 云南玉龙山鸟类的垂直分布[J]. 动物学报,1964,16(2):295-314. [26] 侯元生, 崔鹏, 星智,等. 青海湖主要集群繁殖鸟类巢区分布及其生境特[J]. 野生动物学报,2010,31(3):131-134. 责任编辑 周觅 2017-03-07 doi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3.10 李平,男,湖北浠水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及应用。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Q20162901)。 F592.7 A 1003-8078(2017)03-0046-084 黄冈市鸟类资源概况
5 生态观鸟旅游现状与黄冈市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可行性
6 黄冈市生态观鸟旅游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