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条件分析及对策
2017-06-21周铁成王巨安
周铁成,王巨安
(慈溪市环保局 观海卫分局,浙江 慈溪 315300)
慈溪市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条件分析及对策
周铁成,王巨安
(慈溪市环保局 观海卫分局,浙江 慈溪 315300)
从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指标入手,系统分析慈溪市土壤、大气和灌溉水环境的状况。结果表明,慈溪市绝大多数土壤符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要求,东部和中部原来种植水稻区域的土壤相对风险高,建议发展有机农业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东部、南部山区空气质量较好,发展有机农业应优先考虑这些区域。水环境对慈溪发展有机农业不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即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监测和服务工作,规划有机农业发展引导区,依托环境条件发展特色有机农业,扶持针对有机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研究。
有机农业; 产地环境; 慈溪
有机产品是一种源于自然、高品质、无污染的国际公认的环保型健康产品,发展有机农业符合当前政府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经济发达的慈溪市发展有机农业有着诸多的便利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理清慈溪在发展有机农业中是否存在环境限制因子,筛选出合适的区域发展有机农业,通过文献检索和相关数据的采集,对慈溪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慈溪市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参考。
1 有机农业及研究概况
2015年中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193万hm2,有机农产品销售额达600亿元(87亿美元)[3]。从2006年起,中国由有机农产品出口国转为进口国,成为继美国、德国和法国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1,4]。据宁波市质监局统计结果,2014年底宁波市共有37家企业获得55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以茶叶、杨梅、竹笋、蔬菜等农产品为主,慈溪市认证企业不足10家,主要为杨梅和水产品。国内总体上对有机产品的研究也集中在作物生长过程(产中)和最终产品指标(产后),对产地环境的研究较少,而慈溪目前仅有少量对无公害生产环境研究的报道,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土壤上。无论是慈溪还是国内,对土壤、大气和灌溉水环境三要素与有机农业的研究都鲜有报道,对于大气和灌溉水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而事实上产地环境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有机农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环境状况与制约因子
2.1 土壤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11中对产地环境的土壤质量标准是直接引用GB 15618—2008的二级标准,该标准对土壤环境的检测包含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DDT)等10项基本指标[5]。罗湖旭等[6-7]对慈溪284个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铅含量为2.0~40.8 mg·kg-1,平均含量为22.3 mg·kg-1;铬含量为17.0~102.8 mg·kg-1,平均含量为35.1 mg·kg-1;镉含量为0.098~0.566 mg·kg-1,平均含量为0.209 mg·kg-1;汞含量为0.034~0.943 mg·kg-1,平均含量为0.138 mg·kg-1;砷含量为2.6~14.3 mg·kg-1,平均含量为6.4 mg·kg-1;农药六六六残留量为0~0.015 mg·kg-1,平均残留量为0.005 mg·kg-1;DDT残留量为0~1.107 mg·kg-1,平均残留量为0.034 mg·kg-1。91.5%的样点(260个)符合GB 15618—2008中的二级标准,8.5%的样点(24个样点)有污染物超标,主要超标物为汞,另有少量的镉和DDT超标,而且超标点集中在水稻土中,总体而言,慈溪土壤质量中滨海盐土最好,潮土次之,水稻土问题较多。沈群超等[8-9]对慈溪市蔬菜产区150个土壤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其重金属铅、镉、铬、铜、汞、砷平均含量分别为22、0.17、65、27、0.083和6.5 mg·kg-1,93.3%的样点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污染严重程度为西部<中部<东部。除铜、锌、镍外,上述文献对慈溪土壤的研究检测指标涵盖土壤质量标准中的检测指标,可以看出,慈溪绝大多数土壤符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要求,东部和中部原来种植水稻区域的土壤相对风险高,建议发展有机农业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若想在此区域发展,建议对拟实施的地块进行土壤分析,以避免产生麻烦和损失。
2.2 大气
GB/T 19630—2011没有专门制定针对产品大气环境要求的普适性规范文件,而是引用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该标准中涉及的检测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选择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NOx)、铅、苯并[a]芘等10项。将标准中的限值与目前慈溪监测的7项指标监测值进行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慈溪的环境空气检测指标除一年指标外都符合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唯一不符合的指标是PM2.5年均浓度,为43 μg·m-3,高于国标的35 μg·m-3,对有机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监测点主要设在城区附近,慈溪东部、南部山区空气质量较好,发展有机农业应优先考虑这些区域。
表1 2016年慈溪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限值的比较
2.3 灌溉水
GB/T 19630—2011对灌溉水引用的是农田水质国家标准GB 5084—2005的规定,慈溪市没有专门对农田灌溉水的检测数据,但在“五水共治”背景下对地表水环境有较为系统的检测,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分类,V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其指标基本涵盖了灌溉水的检测指标(仅悬浮物、全盐量、苯、挥发酚、三氯乙醛、丙烯醛、硼、蛔虫卵数等8个指标未包括)。从表2可以看出,地表水的检测限量标准要求远高于灌溉水,即只要符合地表水检测标准,用于灌溉完全不存在问题。
慈溪市农业生产中,平原地带大部分灌溉用水采用河网水。据2016年16个河网站位水质检测结果,劣Ⅴ类占37.5%,其余为V类或以上水质,污染物主要为氨氮、总磷,而这2个指标不是灌溉水的评价指标,慈溪的河网水基本上都可以作为有机生产的灌溉用水。在匡堰、横河、桥头、掌起、观海卫、龙山镇的水源保护地中,10个湖库水质在Ⅰ~Ⅲ类,这些区域的水源完全可以用于发展有机农业。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慈溪主导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大部分经济作物如茶叶、杨梅等均依靠自然降水,完全不需要灌溉水,因此,水环境对慈溪发展有机农业不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
表2 地表水环境质量与农田灌溉水水质的标准限值
数据名称周最大水温升/℃周最大水温降/℃水温/℃pH值氯化物/(mg·L-1)CODCr/(mg·L-1)BOD5/(mg·L-1)总砷/(mg·L-1)总汞/(mg·L-1)总镉/(mg·L-1)六价铬/(mg·L-1)Ⅲ类12-6~925020 4005000010005005Ⅳ类12-6~925030 60100010005005Ⅴ类12-6~9250401001000100101水作--3555~8535015060005000100101旱作--3555~8535020010001000100101蔬菜--3555~85350100(60)40(15)005000100101数据名称总铅/(mg·L-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1)粪大肠菌群/(个·L-1)硫化物/(mg·L-1)石油类/(mg·L-1)总铜/(mg·L-1)总锌/(mg·L-1)氟化物/(mg·L-1)四价硒/(mg·L-1)总氰化物/(mg·L-1)挥发酚/(mg·L-1)Ⅲ类00502200002005101010001020005Ⅳ类005035000050510201500202001Ⅴ类01031000010101020150020201水作0254000150522,3002051旱作0284000110122,3002051蔬菜0252000(1000)11122,3002051
注:Ⅲ类、Ⅳ类、Ⅴ类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作、旱作、蔬菜为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CODCr为化学需氧量,BOD5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2 mg·L-1为一般地区,3 mg·L-1为高氟区。括号前限值用于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括号内限值用于生食类蔬菜、瓜类和草本水果。
3 对策
3.1 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监测和服务工作
总体而言,慈溪大部分区域的土壤、大气、灌溉水条件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的要求,且近年来慈溪的这些环境要素都在不断变化中,如土壤中的剧毒农药残留随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分解,原先超标的土壤多年后会符合相关要求,随着五水共治的推进,灌溉水的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大气环境中一些指标如PM2.5近年比较反复,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测,以便为有机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有机农业生产的服务力度,及时提供相关监测数据,为企业在选址环境条件上进行相关指导,并在有机生产中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条件支撑。
3.2 规划有机农业发展引导区
在摸清慈溪农业主产区土壤、大气和灌溉水等环境的背景值基础上,对相关区域进行划分,如部分重金属等污染较重区域引导规划为非食用作物种植区,将环境条件优越,适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区域规划为有机农业发展引导区域,引导拟发展有机农业的企业向规划区域内发展。通过功能区域的划分,将有机农业安排在最适合的环境中,避免因环境条件的限制产生污染事故[10]。
3.3 依托环境条件发展特色有机农业
针对慈溪各个区域的产业特色和环境条件,选择有比较优势且适宜有机种植的产品发展有机特色农业。如在南部山区土壤、大气、灌溉水环境均较好,结合杨梅产业的发展势头,发展有机杨梅生产;在一些水源缺乏的高山区域发展对灌溉水需求较少的有机茶生产;在北部滨海滩涂区发展有机水产养殖和有机蔬菜种植等。
3.4 扶持针对有机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研究
加大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如针对慈溪的土壤特性开发相应的精准培肥管理技术,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研究应用有机防治技术,在此技术上形成相关作物有机生产技术的集成,为扩大慈溪的有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曹志平,乔玉辉.有机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5-6.
[2] 王二平.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有机产品认证及监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6):70-74.
[3] 冀宏杰,张怀志,龙怀玉,等.我国不同产品认证体系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比较[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5):625-632.
[4] 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11):338-342.
[5]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GB/T 19630—2011 [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20-50.
[6] 罗湖旭,陆宏,赵先军,等.慈溪市土壤环境质量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6(2):174-176.
[7] 陆宏,罗湖旭,赵先军,等.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增1):183-186.
[8] 沈群超,蒋开杰,陆宏,等.慈溪市主要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1):152-155.
[9] 刘庆,王静,史衍玺,等.浙江省慈溪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639-644.
[10] 徐静姿,郑培.查假冒 促认证 强监管:我国有机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2):64-65.
(责任编辑:吴益伟)
2017-03-11
周铁成(1985—),男,浙江慈溪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管理与研究工作,E-mail:656771214@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49
TS20
A
0528-9017(2017)05-0879-03
文献著录格式:周铁成,王巨安. 慈溪市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条件分析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87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