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种药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2017-06-21何贤彪刘伟明黄立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基部病株甘薯

何贤彪,刘伟明,黄立飞

(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2.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黄岩 318020;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9种药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何贤彪1,刘伟明2*,黄立飞3

(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2.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黄岩 318020;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选用8种常用杀菌剂和1种土壤消毒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进行田间防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菌灵加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效最好,达77.7%,折667 m2产量1 791 kg,比对照增加886 kg,增幅97.9%,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戊唑醇和代森锰锌,防效分别为73.3%和62.4%,折667 m2产量分别为1 671和1 497 kg,比对照分别增产84.6%和65.4%,达极显著水平,然而戊唑醇易产生药害,应慎用;其他药剂防效均低于50%,不推荐使用。

杀菌剂; 甘薯; 茎基部腐烂病

台州市是浙江省主要甘薯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历史最高年份曾发展到3.33多万hm2[1]。近年来,由于茎腐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等病害发生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危害,导致了甘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当地的甘薯产业尤其是甘薯加工业的发展[2]。目前,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在台州市的临海、黄岩、三门、温岭、玉环、仙居等县、市、区均有发生。为有效控制该病害,2012年以来,作者通过利用栽培技术、筛选化学药剂、鉴定抗病品种等多种措施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进行防控[2]。本文采用9种不同药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进行了田间防控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设在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沙溪下村;试验时间2016年6—11月。试验地块平整,砂壤土,肥力中等;面积0.073 hm2,属于茎基部腐烂病重发区,2015年种植甘薯育种低代材料,发病均匀。试验地6月上旬拖拉机翻耕,然后整平筑垄待种。

供试甘薯种苗为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提供的二代甘薯脱毒苗浙薯13、当地品种、CS3010。

供试杀菌剂有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陶氏化学公司)、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陕西亿农高科药业有限公司)、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农用硫酸链霉素(72%可湿性粉剂,重庆丰化科技有限公司)、戊唑醇(430 g·L-1悬浮剂,宁波三化益农化学有限公司)、菌核净(40%可湿性粉剂,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噻菌铜(20%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噻唑锌(40%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氧化氯(10%土壤消毒剂,山东维坊鼎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GB1~GB10等10个处理:GB1,代森锰锌1 600倍浇根、320倍喷雾;GB2,腐霉利2 500倍浇根、5 000倍喷雾;GB3,多菌灵+农用硫酸链霉素1 600+2 300倍浇根、300倍喷雾;GB4,戊唑醇1 100倍浇根、200倍喷雾;GB5,菌核净1 000倍浇根、200倍喷雾;GB6,农用硫酸链霉素2 300倍浇根、500倍喷雾;GB7,噻菌铜1 500倍浇根、300倍喷雾;GB8,噻唑锌2 000倍浇根、400倍喷雾;GB9,二氧化氯土壤消毒剂,在薯苗插种前1日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水浇施垄背后即盖上地膜,四周压严实;GB10,对照,只浇清水20 kg,喷清水4 kg。

浇根本应在扦插后当天加水20 kg浇在茎基部,由于扦插当天有小至中雨,故延迟至扦插后5 d,先松土再浇施,只1次。在茎基部喷雾3次。第1次7月12日,田间未见病株;第2次7月21日;第3次7月29日。

小区长宽为5 m×2.6 m,净面积13 m2。长向分6行,行距0.83 m,每行种9株,株距0.25~0.30 m(平均0.29 m),6行共54株,相当于667 m2种植2 770株。薯苗移栽前先开沟施基肥,667 m2用三元(N、P2O5、K2O各为17)复合肥40 kg,然后覆土再插种薯苗。试验重复3次,共30个小区,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其他栽培措施同常规栽培。11月18日收获。

扦插当天6月25日有小到中雨,26日开始晴天,一直到7月31日有小雨,连续晴天35 d。8月初雨日偏多,后晴雨相间,后期雨日为多;9、10月雨日偏多。整个甘薯生长期间,气温较常年偏高,雨日偏多。

1.3 田间发病情况调查

病情分级标准。0级,甘薯植株健康无病斑;1级,茎基部出现病斑,或有1个分枝发病;2级,茎基部病斑扩大完全包围整个茎且长度不少于8 cm,或有2个分枝发病;3级,茎基部发病枯死,或有3个及3个以上分枝发病,甚至整株枯死。

根据往年该病的田间发病情况,结合当年天气、移栽时期的实际,自7月12日开始,每隔10~15 d调查1次田间发病情况,至9月7日。对前期(8月31日前)田间发现的病株逐一进行插牌标记发病日期,收获时逐株收挖调查、测产。

1.4 数据处理

病情指数=∑[各级病枝(株)数×各该级级数/调查总枝(株)数×最高级级数]×100。

实际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值-处理区病情指数增长值)/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值]×100。

病情指数增长值=调查药效时的病情指数-施药时的病情指数。

统计分析方法,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茎基部病害的影响

第1次喷药于7月12日下午4:00后进行。于当天上午进行田间病情调查,所有小区均未见病株;第2次喷药前未调查;第3次喷药前进行调查,未见病株。8月11日开始,每隔10~15 d调查1次。表1显示,8月11日有3个处理开始发病,分别是GB5、GB7、GB10,尤以GB10为最重,其余处理未见病株。8月22日,GB2、GB6、GB9也开始发病;除CK外,发病处理数增至5个,还有4个处理未见病株。8月31日,试点开始下雨,甘薯生长加速,茎叶开始逐步覆盖全田,田间湿度增大,加上气温偏高,发病加速。9月7日调查,除GB1、GB3、GB4未见病株外,发病处理数增至6个,且病情加重。

表1 不同时期甘薯茎基部病害的田间发病率

处理发病率/%7月12日7月29日8月11日8月22日8月31日9月7日平均发病率/%差异显著性005001GB100038148204278969aAGB700193874148877bBGB9000373737856cCGB60003774148851cCGB500197474148819dDGB80000074774eEGB200074111154675fFGB1000000463gGGB4000000361hHGB3000000300iI

10月23日,收获前,田间普查,所有处理小区逐株调查。所有处理以GB10(CK)为最重,田间发病率达96.9%;以GB3为最轻,田间发病率为30.0%。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除GB9、GB6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所有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均极显著好于CK。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小区折667 m2产量以GB3的最高,为1 791 kg,比CK增产9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GB4为次,再依次是GB1、GB9、GB2、GB6、GB8、GB7、GB5、GB10;除GB1、GB9以及GB6、GB8相互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所有处理均比CK增产,且增幅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产量在前3位的排序与田间发病轻重排序是相一致的,CK田间发病最重,产量最低;GB5、GB7发病早,且较重,所以产量也较低。

2.3 发病时期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对插牌标记的病株,在收获时进行了逐一考查。表3表明,8月22日前标记的3个甘薯品种共计29个病株,最后没有任何收获。8月31日标记的21个病株,其中10个病株(占总病株47.6%)没有任何收获,另外11个病株(占总病株52.4%)能结薯,但结薯量少,且63.6%植株的薯块已腐烂,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另36.4%所结薯块小,产量低,且薯块已开始发芽,有的已长成10 cm左右的薯苗,薯块品质变差,也严重影响产量。9月以后发病的,相对较轻,有少量薯块收获,但也影响产量。

表2 不同药剂处理每667 m2甘薯的产量表现

处理产量/kg差异显著性005001GB31791aAGB41671bBGB11497cCGB91474cCGB21361dDGB61289eEGB81247eEGB71170fFGB5994gGGB10905hH

表3 发病时期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日期(月⁃日)浙薯13当地品种CS3010有无有无有无07⁃3001000208⁃1102040808⁃2206040208⁃311/143/713/35

注:数据为调查标记的株数;有、无分别表示是否结薯;8月31日前后发病的用分数表示,分子为有结薯中的烂薯株数,分母为有结薯的总株数。

2.4 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

在田间调查发病率的基础上,对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进行了计算(表4)。病指的前3位比较轻、防效好,与产量结果、防治效果都是相一致的。最高的处理3防效达77.7%,第2位是处理4,防效达73.3%。

表4 药剂处理甘薯茎基部病害田间病情指数和防效

处理病情指数防效/%GB1318624GB2560338GB3189777GB4226733GB5667212GB6622265GB7749115GB8681195GB9632253GB108460

3 小结

从本试验的结果看,防控甘薯茎基部病害以处理3为最好,也就是多菌灵加农用硫酸链霉素,在薯苗扦插后用1 600倍的多菌灵加2 300倍的农用硫酸链霉素进行甘薯茎基部浇灌,然后在7月上、中、下旬隔10 d左右各1次用多菌灵300倍加农用硫酸链霉素500倍茎基部喷雾效果较为理想。其次是戊唑醇1 100倍和200倍进行浇灌和茎基部喷雾,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但易产生药害,应慎用。其他杀菌剂防控效果尽管比对照好,但实际产量不高,不宜使用。

防控甘薯茎基部病害宜早不宜迟。8月底前发病的基本上没有收成;9月后如果病情不重,仍有少量收成。因此,防控甘薯基部病害,除对薯块、薯苗和扦插时进行用药处理、防控外,应在扦插后早用药,早预防,才有较好的收成。

[1] 浙江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 作物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何贤彪,刘伟明. 甘薯白绢病防治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2015(2):133-134.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7-02-26

浙江省农业(粮食)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0-7);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0-C-17,CARS-11-B-05)

何贤彪(1963—),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甘薯等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工作,E-mail:hexianbiao9689@163.com。

刘伟明,农业推广研究员、教授,从事农学、园艺专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lwm4567878@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27

S345

B

0528-9017(2017)05-0806-03

文献著录格式:何贤彪,刘伟明,黄立飞. 9种药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806-808.

猜你喜欢

基部病株甘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