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的那些事
2017-06-20
科普文章看多了,有些人有时反而被弄糊涂了。比如好多人都知道,体温超过38.5℃,才推荐口服退烧药,否则的话没有必要吃药,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可是常常会有病人问我:“医生,我体温不超过38℃,但我就是全身难受,没力气,怎么办?不超过38.5℃就不能吃退烧药,是吗?”这些病人显然对退烧药的应用时机产生了误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有关退烧药的那些事。
1.为什么体温超过38.5°C才建议吃退烧药
发热多是感染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以及其释放的毒素激活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上升。按照体温来划分,我们一般把发热分为以下几个程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这样看来,以38.5℃为界限,也就是中高程度的发热才推荐用退烧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因为高热主要会从以下这些方面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病人会出现头痛、烦躁、谵妄或淡漠、嗜睡等,严重者会昏迷。小儿高热比较容易引起惊厥抽搐。
②循环系统的改变。心率会加快,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脏病人容易诱发心衰。少数人也可能因大汗导致脱水,甚至循环衰竭。
③物质代谢的改变。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都明显加强,各种维生素的消耗也增多。持续发热会消耗自身物质,导致消瘦和体重下降。
而对于不是过高的体温,可以不急于解热。这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一些研究表明,发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发热还是疾病的信号,体温变化的曲线能够反映病情的变化。对于某些潜在的疾病,过早予以解热药物,容易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退烧药可能潜在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刺激、过敏、肝功能损害等等。可用可不用时,当然尽量少用或不用。
2.哪些情况下,低烧也可以服用退烧药
综上所述,是不是意味着低热就不能用退烧药了呢?当然不是!请注意“没有必要用”和“不能用”的区别。大多数不是高热的情况下,退烧药是可以不用的,但这并不意和消费模式,以政策鼓励合理的生活住房和小排量、新能源公民车,引导公众有序参与能源消费各环节的监督。
能源生产革命:清洁低碳
《战略》把能源供给革命概括为“构建清洁低碳新体系”。首先,立足现实优存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集中利用。以多种优质能源替代民用散煤,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高效、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实现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电厂水平,防止煤电出现新的产能过剩。推动化石能源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合理确定煤炭税费水平;第二,实现能源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洁新能源,开启低碳能源供应新时代。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提高水能、风能、太阳能并网率,降低发电成本。因地制宜开发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采用最新安全标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核电全产业链的协调配套发展。积极推动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倍增发展,力争203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比2015年增加两倍。推动分布式天然气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的能源利用方式。第三,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网络,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集中式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网络相互结合互动,建设基于用户侧的分布式储能设备,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及生产、消费一体化,建设“源一网一荷一储一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能源科技革命:能源转型的战略保障
能源科技革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支撑,也是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确保我国能源长远安全的战略保障。当前,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有力推动着世界能源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我国能源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升级的新的增长点,在这场能源转型的国际竞赛中抢占先机。我国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高效节能技术;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技术;智慧能源技术,包括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储能技术(含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的深度融合;加强能源科技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前沿性创新研究,特别是与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与深化能源科技与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推动我国能源体制革命取得新的实质性的突破。
为落实各项战略目标和任务,《战略》提出了“全民节能行动”、“农村新能源行动”等十几项重大战略行动,这些行动体现了主要的战略思想,也使《战略》的落地具有可操作性。
生活在一定时空环境里的人们,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十几年,能源科技革命很可能发生目前难料的突破,“巴黎协定”的实施将加速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碧水、青山、蓝天也会有更强、更高的诉求。未来更积极的重塑中国能源体系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将加速向绿色低碳的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绿色、低碳、高效也将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需要清醒认识到,能源轉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方向和路径是清晰的,需要全国上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重塑能源,创造一条“经济一环境双赢”的新型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