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者如斯

2017-06-20敬若曦

友声 2017年1期
关键词:月琴格斯山庄

敬若曦

波浪线条的雕花窗框蜿蜒在音乐大厅内壁,仿佛窗外莱茵河的碧波在屋里荡漾。此刻,德国观众的心里,也许正荡漾着中国赫哲族人捕鱼晚归的波光。

这是在德国莱法州举办的中国民乐小组音乐会现场。演出地点名叫昂格斯宫。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观众们伴随着笛声,在清秀恬美的《姑苏行》中漫游中国江南;在起伏跌宕的琵琶曲《十面埋伏》里感受慷慨悲壮;聆听如泣如诉的二胡,体会着阿炳浸透于《二泉映月》中的悲伤……

始建于18世纪中期的昂格斯宫曾是特里尔大主教的夏季行宫,具有强烈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但其中带有些许中国风的壁画,似乎又讲述着两百多年前东方艺术在此的热潮。如今,这里成为了德国顶尖室内乐机构“音乐山庄”的培训基地,并且经常迎来中国音乐家来此演奏。

今年是音乐山庄成立30周年,来自中国黑龙江的民乐家10月受邀赴德演出,首演便在昂格斯宫。这场音乐会不仅给德国观众带来了中国的传统名曲,还带来了中国北方民族音乐的部分代表作品。月琴大师冯少先独奏的《驯鹿》,讲述着鄂温克族与驯鹿相依为伴的温馨与欢乐。在《渔歌》悠扬的旋律中,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人仿佛乘着扁舟,夜泊到了莱茵河畔。

这两首演奏作品取自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冯少先介绍,中国北方寒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具有豪放、刚劲、幽默特点的北方民族音乐。他演奏的月琴,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乐器阮。上世纪50年代,冯老对月琴加以改进,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品,并拓宽音域,增强了月琴的音乐表现力。至今,他仍致力向世界推广月琴,让其作为独奏乐器登上国内外众多音乐会舞台。

音乐会接近尾声,《莉莉玛莲》的旋律响起,引来观众们会心一笑,不少人动情地哼唱起来。这首曲目曾经承载着对和平的渴望,在上世纪欧洲乃至世界广为传唱。中国乐器的阐释更为该曲增添一抹东方色彩。器乐声与歌声交织,模糊了界限,正如模糊了时代和国界,留下的唯有感动。

中国音乐家此次在德国三个州一共举办了七场演出。时尚的音乐学生,优雅的白发夫妇,第一次来现场听中国民乐的,说着流利普通话重温中国回忆的……形形色色的德国观众来到这里,寻找属于他们的中国印象。有的在动人旋律中泪光闪闪,有的为大师的幽默演绎开怀大笑。也许一千个观众有一千种感触和享受,但这又何尝不是中国艺术使者们此行的意义所在?

黑龙江民乐团团长、笛子演奏家王锐说,德国观众的音乐素养极高。面对观众的专注和高度鉴赏力,中国音乐家演出比平时更加卖力,每一个细微的技术手法都处理得格外用心。艺术家与观众们保有这份珍贵的默契,让音乐会每场都很精彩。

“我一直坚持做原汁原味的室内乐,不要伴奏带,只要现场演绎,这符合德国观众的审美习惯。我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样的室内乐音乐会做成精品,”此次全程陪同的库尔特-卡斯特先生说道。1993年,时任音乐山庄前总经理的卡斯特先生推動其机构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合作,开创了中德隔年互派音乐家交流的项目。二十多年来,他与音乐山庄的各位朋友邀请接待了众多一流的音乐家,把中国各地的音乐精品带到德国大小城市,也把欧洲室内乐推广到中国,将两国热爱音乐的民众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朋友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卡”。

“在这里工作20多年了,昂格斯宫墙上的每一块石头对于我来说都非常亲切。”现已退休的老卡感慨道。如今,70岁的他热情不减,成立了美因茨一威斯巴登德中友好协会,继续投身德中文化交流。在他的积极奔走下,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在今年12月初正式成立。就连陪音乐家赶赴演出的长途上,他还带着老花眼镜,专注地用手机维护他的协会网页,并不断地思考安排来年的演出和展览场地……这一切都是纯志愿性质的工作,他却乐此不疲。

音乐会圆满成功后,老卡那份赤子般的激动,让在场的每一位音乐家和工作人员深受感染。一件事做到极致往往回归纯粹。音乐山庄、莱法州乃至德国还有很多像老卡一样的朋友。他们怀着对音乐的执着、对文化交流的热情、对中国朋友的友谊,几十年如一日,为两国音乐爱好者们带去殷殷感动,如这昂格斯宫脚下的莱茵河,流淌不息,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月琴格斯山庄
纪念希格斯玻色子发现10周年
捕捉希格斯玻色子之手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雪夜山庄行(外二首)
山庄春日
希格斯理论获奖姗姗来迟
希格斯子闯入了死胡同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