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2017-06-20郝志平
郝志平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林业病虫害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8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保护,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我国也开展大面积的林业种植活动。但是,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又出现了,阻碍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对林业病虫害问题展开研究,只有提高防治病虫害水平,才能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供养方法不够科学
在林业的日常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林区面积大地形复杂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不便。虽然农药可以暂时缓解病虫害的发展,但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生物,还会降低树木的抗虫害能力,使树木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另外,长期使用药物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农药只会杀死更多的有益生物,而害虫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过度使用农药还会污染生态环境,致使生态的损伤程度加剧。此外,有些林区缺少先进的防治观念,导致林木营养的供应方法不够科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率也无法提高。
1.2 树木的抗病虫害性差
在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中,主要是通过木材生产获得经济收入,所以人们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的纯林,纯林的抗病虫害性普遍比较差,同时林区工作人员也没有定期进行病虫害检疫工作,导致林区的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因为单一的生态系统抗病虫害性差,所以树木之间也容易发生传染情况,会导致林区发生大面积的同种病虫害,既影响林业的实际生产,又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由此可知,单一的树木种类是引发病虫害的主要因素,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针对这一点加强研究。
1.3 防治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林区的防治工作都存在缺陷,很多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也无法有效贯彻,而防治体系不健全更是直接阻碍病虫害工作。同时,因为经费问题,林区无法进一步完善防治体系,相关设备和工作方式都比较落后,对于病虫害缺少监测,出现病虫害的时候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去防治,导致病情快速蔓延,更多的树木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2.1 设计科学的供应方法
林区营养供应不科学是阻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工作人员要认真商讨制定出科学的营养供应方法。不同的地区营养供应方法会有所区别。比如说东北地区,黑土地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其营养成分多,所以要准确搭配氮磷钾的分量,让树木得到更充分的营养。除了供应营养,还要定时去检查林木生长情况,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树木能够得到所需的养分,促进林区的正常发展。只有提供科学的林区营养,才能实现林区资源的合理规划,加快林区的综合发展步伐。
2.2 选择多样化的树木品种
针对林区树木品种单一的问题,可以选取多样化的树木品种进行种植。即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抗病虫能力,同时通过引进天敌的方式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既可以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又可以消除阻碍林区发展的障碍。比如说,可以在林区引进益鸟来消灭病虫害,啄木鸟、杜鹃和猫头鹰等都是益鸟,对于消灭病虫害大有益处,能够减轻树木的损伤程度。实施多品种树木种植,形成平衡的生态系统,对于林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微生物防治也是防止病虫害的重要举措,而且微生物防治比较环保,有效时间比较长。虽然化学药物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对于林业品种多样化会造成影响,所以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
2.3 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
要想提高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員要对此充分重视,并且给予有力的支持,严格执行林区防疫工作,这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部分工作。通过开展检疫工作,可以有效制止多数病虫害进入林区,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林区工作人员应在培育树木的基础上适当砍伐,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向着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的方向努力。
3 结语
病虫害的出现会导致林业生产效益下降,也会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也会妨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应不断研究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减轻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林业工作人员还要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林区检疫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林业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病虫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从而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2(1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