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胖多等4种紫花苜蓿在西藏林芝地区引种栽培试验
2017-06-20白玛玉珍
摘 要:2014-2015年在西藏农牧学院试验地进行了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经过2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皇冠、胖多、201+ E、401+E)在西藏林芝地区这种独特的高原气候下生物学特征明显,越冬率、返青率、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表现良好,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t>t0.05)。表明这4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均适宜在当地种植,对解决藏东南高寒山区缺乏优质豆科牧草问题以及冬季饲草料短缺问题,提出了新的答案,对今后草地资源开发更新的草种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西藏林芝;紫花苜蓿;引种栽培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富含氮素和高产而在农牧业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优质豆科牧草。我国栽培苜蓿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本次紫花苜蓿引种栽培试验地区属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试验为高原高寒低纬度引种栽培试验。林芝地区国土总面积为11.7万km2,北纬31?09?—22?14?,东经93?19?—98?58?。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森林茂密,覆盖度达71.3%,天然草地面积81.9万hm2,多属于温性灌草类。试验地位于尼洋河畔八一镇,气候属于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970m ,冬季漫长较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湿润,夏季最高气温25℃,冬季最低气温-17.3℃,年平均温度8.6℃,平均气温≥10℃的有效积温1800~2200℃,平均气温≥10℃的日数为160天左右,年总辐射为6.1~7×109J/m2光合有效辐射为2.5~3×109J/m2,无霜期160~180天,年平均降水量634.2mm,雨热同季。试验地土壤耕层多为粉沙壤土和粘土2种,耕层浅薄,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有机质含量为1.375%,土壤PH值为5.7,呈弱酸性。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从2014年春季开始,引进的紫花苜蓿4个品种分别为皇冠紫花苜蓿、胖多紫花苜蓿、201+E紫花苜蓿、401+E紫花苜蓿。这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来源于北京克劳沃集团。播种前,先从每个品种的苜蓿种子中随机各取出100粒种子做种子品质鉴定试验,将取出的每个品种的苜蓿种子分别放在模拟土壤条件的培养皿中,再把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进行培养。恒温箱中的温度恒定保持在25℃。试验时间为2周,每天上午十时定时观测记录。供试种子的品质鉴定结果见表1。试验重复1次。
表1 供试种子的品质鉴定 25℃
牧草种子 发芽势 发芽率 纯净度 种子用价 小区播种量
(%) (%) (%) (%) (%)
皇冠 60.7 92.3 91.0 84.0 13.4
胖多 58.3 90.0 90.3 81.3 I3.8
201+E 62.0 94.3 90.0 84.1 13.2
401+E 65.3 95.7 92.7 88.7 12.7
2.试验方法
(1)试验地选择与预处理。试验地选在尼洋河畔可耕作的熟地上,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总面积为24㎡,规划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m×2.5m,小区间隔距离0.5m。于2014年春季进行土壤播种前预处理,由于紫花苜蓿适宜在PH7.0~8.0偏碱的土壤中生长,在翻耕时,撒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用来调节土壤酸碱性。翻耕采用铁锹人工作业,耕作深度为18~21cm,为防止新耕土风大跑墒,故随耕随耙,耙后地表严实,无残茬和杂草外露。
(2)播种。播种时,施“伽利乐“有机无机复合肥20g/m2作为底肥,人工耕耱,除草灭茬,混合土肥,使种床上虚下实而平整,保证耕地质量高、墒情足,为苗全苗壮打下良好的基础。播种时期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引种苜蓿生物学特性而定在5月中旬,确定播种量(见表1),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条距20~30cm,覆土2~4cm,播后略微镇压,促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每小区单播种植1个品种。小区随机排列。
(3)田间生长管理要点。
①雜草防除。控制和消灭杂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苜蓿苗期生长慢,持续时间长,极易受杂草为害。整个苗期使用钉齿钯或采用简单手工作业适时除草。苜蓿的幼苗多而密,瘦弱的植株挤占了有限的空间和水肥资源,成为一种间接的“杂草”,为控制田间密度,做到合理密植,实施了一次去弱留壮的“间苗”措施。分枝后,使用圆齿钯耕作,以中耕松土除杂为主要手段,不仅改善土壤耕层理化性质,还能直接根除杂草的幼苗、植株和地下繁殖器官,达到去除杂草的目的。
②施肥。增施肥料和合理施肥对苜蓿高产、稳产、优质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豆科牧草来讲,氮肥主要施用在生长早期,在苜蓿齐苗时施“天建”尿素18g/m2,有助于根瘤菌的接种和幼苗生长,刈割后追施“天建”尿素10g/m2促进苜蓿再生。钾肥是苜蓿的关键肥料,除作为底肥外,分枝期和现蕾期各施1次“晨环”生物钾肥18g/m2,促进苜蓿高产和延长使用时间。苜蓿喜欢生长在含钙较丰富的土壤中,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月撒施过磷酸钙1次,同时还补充了土壤的磷元素。
③灌溉。苜蓿抗旱性较强,但对水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苜蓿高产,试验地主要以粉沙土为主,保水性差,灌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苗期春旱春寒,每天灌溉1次,有利于牧草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还能调节土壤温度,避免冻害。分枝后,每周喷灌2次。豆科牧草的根对水分较敏感灌溉时,土壤含水量不得超过田间持水量。灌溉易造成土壤板结,可用中耕方法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特性。
④防治虫害。分枝期和现蕾期使用“辛硫磷乳油”“甲基1605.敌乳油”“强克”农药对苜蓿喷洒了2次。这些农药都属于高效低毒的新型复合杀虫杀螨剂,对棉蚜、地老虎和金龟子等各种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幼虫取得了一定的杀伤效果。
⑤刈割。刈割时期根据产量、茎叶比、总可消化物含量、对再生草的影响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总的营养物质产量而定在开花初期。留茬高度为5~6cm。刈割后略施钾肥和氮肥,有利于苜蓿的再生和下茬优质高产。
(4)牧草生产性能测定。把每个小区分为1m×2.5m规格的2个样方,在每个1m×2.5m的样方中,选取10株苜蓿作为高度测量的个体,再另选取10株苜蓿作为分枝数测量的个体,随机选取,并且标定。每周测量1次。同时观测和记录牧草的各个生育期。开花初期各品种独立实施刈割,刈割后马上分别称其鲜重,再把苜蓿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待一周风干后再分别测其风干重。在田间应用标记法准确地记录牧草越冬返青后成活的株数、死亡的株数,确定牧草的越冬率。牧草按常规方法采样,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均由西藏农牧学院进行化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牧草生长性能
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的生长性能和生物学特征非常近似(见表2),4~6天出苗,15天齐苗,30~34天后进入分枝期,56天左右进入现蕾期,75天开始开花,翌年3月中旬返青,从返青到分枝期34天。其中,牧草实际高度和分枝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的高度都相差无几,而第二年与播种年同期相比都有所增高,同时也优于野生的天蓝苜蓿和黄花苜蓿的高度。由于播种当年刈割,所以第二年此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分枝数均有所增加,且分枝粗壮。引种紫花苜蓿牧草绿草期长,都在10月上旬或中旬才开始枯黄,延长了牧草的利用时期,并且均能开花结实。越冬时,4种苜蓿的根颈入土深度为2.3~2.7cm,主根长51.5cm~67.2cm。
2.牧草越冬、返青状况
牧草越冬、返青状况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牧草的生产。从表3可见,这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越冬性能好,抗寒能力强,翌年返青时间均在3月上中旬,返青率最低的胖多也在87%以上,并不比当地野生苜蓿逊色。返青后长势良好,说明引种苜蓿牧草比较抗旱和耐寒,适宜西藏林芝这种春暖春旱的气候。
3.牧草产量
从表4中可以看出,这4个品种的紫花苜蓿播种年平均产量为10431.75kg/hm2,翌年平均产量为13335.0kg/hm2。采用总体平均数假设测验的统计分析法,对4个苜蓿品种的产量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得出︱t︱=9.816,而当df=4+4-2=6时,t0.05=2.447,t0.01=3.707。故︱t︱> t0.01> t0.05,说明栽培第二年的苜蓿产量与第一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第二年苜蓿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再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与方差分析法对4个品种的苜蓿之间生产性能的差异性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得出,反映品种间差异性的F=7.83,而F0.05=9.28 ,F0.01=29.46,F 4.牧草营养成分测定 牧草营养成分分析见表5。4种苜蓿粗蛋白含量均在13.89%以上,粗纤维平均含量28.60%,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的是204+E为38.50%。粗脂肪含量最低的是201+E为2.71%。 三、讨论与结果 1.引种紫花苜蓿在西藏林芝地区引种后的适应性较强。这4个引种紫花苜蓿品种为新培育的抗旱耐寒牧草品种,适生范围除高山高寒荒漠区、半荒漠区外,其他各类型区为其一般适生区,河谷地带为其适生中心区。 2.引种紫花苜蓿在西藏林芝地区生长迅速,生产性能优异。4个引种紫花苜蓿品种在生长性能、生长势、分枝数、越冬返青状况均表现良好,优于当地一般天然野生牧草,每年可刈割1~3茬,其生产性能超过了天然野生牧草60%。 3.引種苜蓿的营养品质好,生态利用价值高。引种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较完全,4种紫花苜蓿的优劣顺序为:401+E>201+E>皇冠>胖多。引种苜蓿根系发达,主根粗而深,侧根细而密,在拦截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土壤提供氮素,改善土质。 4.引种苜蓿的栽培技术简便易行。春、夏均可播种,注意苗期管理,中耕松土除草,防止病虫害,适时灌溉与施肥是提高牧草产量、越冬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魏学红,田光华,李延彤,罗莉. 福建公园绿化的基况以及管理措施[J].草原与草坪,2002,(4):34-35. [2]林芝地区气象台.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林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3]西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西藏自治区畜牧局.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M].北京:科技术出版社,1994. [4]沈景林,苑吉魁. 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草业科学,1995,(4):8-12. [5]方国天. 高寒地区牧草引种驯化初探[J].中国草与牧草,1986,(3):24-26. [6]沈景林,张娟华,谭刚. 高寒地区优良牧草的筛选及生产性能研究[J].草业科学,2000,17(6):18-25. 作者简介:白玛玉珍(1980-),女,西藏山南人,本科,畜牧师,从事草业科学及草原生态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