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语文教育的“文道统一”

2017-06-20关佳晶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文情感

关佳晶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具有教书育人,教文悟道的优秀传统。在学习、探索、实践新课程的今天,“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了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育人”、“悟道”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渗透于语言训练中,利用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顿悟”、“感奋”这样的心理内化效应,形成“知、情、意、行”的轨迹,从而实现“文道统一”。对于初入校门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要做到“文道统一”确实不容易。如何让孩子们“披文以入情”,通过语言文字去“沿彼讨源”,发扬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呢?我认为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接受熏陶

创设情景就是大量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凭借多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描述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程度,从而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教育。

我以归类识字(一)的第1课为例,谈谈情景教学的步骤:

(一)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

教学时,我先出示各种建筑时期不同且形状各异的北京建筑物图片,对北京作一番描述,把学生带入图片之中,整体感知北京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

(二)凭借情境,理解词句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看图及老师介绍的资料,体会北京为什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三)运用情境,训练语言

让学生看着图,想象自己正自豪地站在北京城中,会看到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从单句到复句,再加以修饰说出一段言辞准确生动的话,使学生“情动而辞发”。

(四)体会情境,指导朗读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课文的情境和感情,像身临其境那样表情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添民族自豪感。

刘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夫情必依于理,情得然后理真。”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抓住形”、“进入境”、再“激起情”进而“训练语”、“揭示理”,使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二、动手实践,明白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要发扬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就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体会,进行亲自体验,从中得出与作者相通的感受,并悟出其中的道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画鸡蛋》这篇课文时,我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其一,是要训练他的眼力,使他能看得准确;其二,是要训练他的绘画技巧,使他能画得熟练。教后布置学生亲自体验,回家练习画鸡蛋,然后回来畅谈自已的感受。通过再次体验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循循善诱,学生热爱绘画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而领悟到作文、弹琴、踢球等基本功都必须从小刻苦练习,才能练出真本领的道理。促使孩子们自觉、努力地锻炼自己,培养出坚强的毅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三、推敲语句,领悟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辩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和希望。”这里明确指出要从理解语言文字的“语义”进而体味内含的“情味”,最终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达到“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

语言文字是“表情”的符号。让学生锐利地觸觉到语言文字中内含的情味,体验语言传输信息的情感性,产生感情上的和谐共振,进入感情共鸣的境界。对于领悟文章旨趣,产生情感内化反应,这是达成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基本途径。如教《吃墨水》一文应抓住课文叙述的重点句,层层剖析,步步推敲,挖掘其中思想内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陈毅爷爷说的肚子里的“墨水”与他吃的相同吗?从“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了呢”这句话可以知道什么?通过步步分析,使学生不仅了解他喜欢读书,专心读书,所以知识非常渊博,后来成为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为祖国做出很大贡献。从而激励学生也要像陈毅爷爷这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对语言文字只是浮于表面的理解,启发不力,灌输有余,熏陶不足,教师又缺乏感人的情怀,那么情感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要以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绝对统一的,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就等于已进行了情感教育是极其错误的。认识上的片面性,方法上的简单性,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就不理想了。

四、引导想象,激发情怀

引导想象就是要利用多种媒体,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使学生脑现图景,继而进入“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兴趣爱美之情怀,在美的享受中自然地接受了教育,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

如教学《秋天》时,我先出示画有美丽的秋天的投影片,让学生听录音,领略秋天的美丽景色。接着让学生仔细观看课件,然后闭上眼睛想象那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荡;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高大的梧桐树,飘落的黄叶;自由嬉戏的小鱼和蚂蚁……紧跟着推敲秋天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最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堂自始至终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自然激起学生热爱美丽的田野,热爱美丽的秋天,这种爱美之情必将成为爱国之情,使孩子们在美的享受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国家。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要更好地发扬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实现语文教育的“文道统一”,就得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知识传递的课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无疑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文情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