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掘课末反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017-06-20徐小君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徐小君

【摘 要】本文结合《纲要》通过对物理课课末反馈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物理课课末反馈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作用,找出提高教学物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及教学模式,以求提高综合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探索出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子。

【关键词】综合高中;课末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作为一个体系完备的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课程目标一块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它们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所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现实是:有关教育信息资料表明,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进行的提问式反馈、作业反馈、单元测试反馈等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如何从三个维度获得学生全面的课堂反馈信息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在以往的课末反馈形成性评价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形式单一:评价活动仅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缺少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2)方式传统:以黑板做题或通过提问回答完成。(3)层次较低: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的掌握,所考察的也是简单知识的再现,而对于思维、技能、品质、作品等对于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方面没有评价,所以作用甚微。 (4)近些年来,我校生源中物理“差生”的比例增大,物理成绩的合格率下降。要提高“差生”物理成绩和物理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从课堂教学质量入手,把握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而课末反馈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细节。

我经过认真地思考:反馈教学到底在新理念下应如何运用?怎样才能在三维目标上有所发展?制约物理成绩大面积提高的各种原因是什么?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是什么?教师将如何帮助他们?采取的措施或方法是否有用?因此,我提出本论文的观点。

二、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界定

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就是在每课时的末尾,留出几分钟的时间(统称为五分钟),然后根据本课时制定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安排五至七道练习题,来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情感、能力发展的信息。课末五分钟反馈,不同于课堂的巩固练习,它旨在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不僅仅是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包括情感状况、能力发展状况;也不同于单元测试,课末五分钟反馈能迅速地、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及掌握的程度,而单元练习是滞后地、大概地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情况。从这个意义来说,课末五分钟反馈为下一课时矫正程序的制定、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物理课末反馈理论二大支撑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子系统组成,而连接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载体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它使教学过程处于不停顿的运动状态,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取得新的平衡,从而使教学系统不断地达到动态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反馈与调控的过程。

控制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反馈手段、实施有效的教学调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四、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对学校教育及教学的作用

2年前我组织5人课题组对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提取到大量的数据,经过分析和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在各个层次中各取两个班(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研究,时间为一个学年。我们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并对确定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及学习行为用统计学手段检验。 “实验班”实施5分钟反馈实验因子,“对比班”不采用5分钟反馈实验因子,经过一个学年的“5分钟反馈实验因子”实施,期末再把这二个班学生成绩经过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确定“5分钟反馈实验因子”的效果。

1、作用一--“实验班”通过实施5分钟反馈实验因子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

通过实施课末五分钟反馈因子,我收集、整理了学生的想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适应现代生活的学习能力,我发现学生有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

(1)学习状态和习惯方面的障碍

不良的学习状态及习惯是造成学习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就是正常学习的第一个障碍。被动学习,学不得法。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心,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尤其是高一新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老师讲授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听不出“门道”。受定势思维模式的影响,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习惯于重套路轻分析,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思维水平停留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2)抽象思维的障碍

物理思维的核心形式是抽象思维。综合高中物理差生的思维水平与高中角色不相称,具体表现在:启动迟、起点低、效益差。这也就是说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障碍还是比较突出的。

(3)概括、记忆的障碍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知识的结果表现形式,还是认识知识的产生过程,都依赖对物理对象、结构、关系的概括。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物理差生对所学的内容不会概括、迁移。他们在对记忆材料的选择是盲目的,无概括的,从而是机械的,造成概括、记忆上的障碍。

(4)知识负积累的障碍

物理学习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前后紧密联系的,即物理学科学习具有延续性。综合高中物理差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在掌握知识结构方面与别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以后的连续学习中就会困难重重,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负积累也就越来越大,造成递增式的障碍理论上来分析,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收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其新旧物理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

2、作用二--“实验班”实施5分钟反馈实验因子,同时采用如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1)引导学生研究学科和章节的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物理中不同的章节应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实验班的教师思考更多的应是对实验班的学生及时地进行学法指导。物理学习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物理一定要讲究一个“活”字,对课本知识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总是少不了的。其中还有一个作业订正更为重要,所以在实验班中,除课代表外,另设8个小组长,针对作业订正情况进行评分,订正时分为三步:订正错误、分析错因、总结方法。这样就能更好的对每一位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监控。

(2)培养学生乐学的心理。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消除厌烦学习的心理,产生学习情感动机和认知的内驱力,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如下:①为学生营造乐学的课堂心理气氛。如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②激发学生乐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只有大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外力影响下的“要我学”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③运用学生乐以接受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学生活中的物理,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合作学习等。

(3)及时将学生学习障碍消除在学习过程

及时获取反馈的信息,进行知识结构缺陷的弥补,焊接知识的断链,将学习障碍消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长负责制在课外时间对同学进行答疑,对组员进行学习中的考核,另外教师及对小组长的业绩进行考核。

3、作用三--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通过实施反馈因子,高一(6)班学生魏雯菲是这样对我说:在新学年里,我碰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物理,物理和初中的自然可太不一样了,初中很简单,可现在的物理真难,难理解,难掌握,题目老是做错,真令人讨厌,我每回都在物理上感觉到挫败。

不过,我现在不会这么想了。我现在物理已经跟上了。这多亏了课堂反馈。老师通过反馈作业上的交流环节了解到我的情况,找我谈了话,并帮助我找出了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我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老师是这么对我说的:“你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1)、常常不复习,这样下次上课时就把上次的内容忘了个精光。(2)、不消化就盲目做作业,作业形式还停留在从书上找答案的方式上。(3)、没有信心导致没有兴趣。

是啊,我真的觉得我就是这样的问题! 常常不复习,使的我对知识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上课时,老师一提到哪个概念或公式,我常常只有一点点印象,具体是什么却想不起来,我就要去翻书,我翻书的时候就错过了上课,等我翻好了,老师那一段也讲好了,我就跟不上了,真着急,真郁闷,真难过!

知识不消化就做作业,我以前初中就是这样的, 而初中的知识相对简单,抄一抄,背一背,也能过得去,从来没觉得自己有问题,但高中就不一样了,知识难了而且前后知识的联系很紧密,不理解,不消化,不仅仅影响当堂的作业质量,还会影响以后知识的学习,难怪我的作业总是做起来这么吃力,错那么多!

最后,屡次的失败让我没了信心,没了兴趣,看到物理就觉得痛苦,其实我觉得是潜意识里我害怕又失败,害怕又看到作业本上一个又一个的红叉叉,害怕自己觉得自己不行的感觉啊,仔细想想其实物理还是挺有趣的,上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老师做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我以为水一定会往下洒,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水流星"转速慢下来,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学习了向心力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对了,找出自己的问题了,反思了,仔细想过了,我只要针对以上的问题逐个纠正,我一定会进步的!

4、作用四--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成效

(一)课末反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经一年实施课末反馈因子后,通过调查与测试我们发现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比学生在物理学习能力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的学生很好的消除大部分的学习状态和习惯方面的障碍以及抽象思维的障碍等,对物理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在物理学习上有了一定的成功感。(表格附下)

(二)课末反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末反馈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着力于让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品尝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失败的痛苦,经过一次次意志的磨练,一次次创造性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产生和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课末反馈有以下的作用: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4、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良好的物理学习情绪。5、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 在物理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处,可以帮助教师更新了一部分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此外,实验班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解决了课堂上的差异性矛盾,培养出一大批尖子生和特长生,其中有很多的经验在其他班级得到了推广。对提高全校的学生的物理成绩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课堂反馈能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从侧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在上了一节课后,反馈环节中常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请你谈谈你对于某某科学家的看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常常会真情流露,其中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①培养顽强意志,树立学习自信心

许多学生,有远大的理想,缺少顽强的意志,而科学的探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往往要经过曲折和磨练,这需要顽强的意志甚至是獻身科学的牺牲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受到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笛卡儿、牛顿、惠更斯、卡文迪许等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终身不娶;富兰克林为了研究雷电而冒险进行“费城实验”,李赫曼为同一目的而遭雷击身亡;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结合相关认知内容,讲述这些感人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及忘我的科学精神非常有效。

②培育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情感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物理教学要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情感,使学生敢于对传统的、权威的、公认的某种观点发出挑战,敢于不懈地追求真理。如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是坚持真理的典范,教学中可结合相关知识介绍相关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感人事迹。不拒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伦兹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槛,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发现都表明这样的事实:“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同时,真理具有相对性,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结论或发现都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也要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情感。

(四)物理课末五分钟反馈能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物理成绩分析:

参考文献:

[1]崔进平. 《非智力型物理差生转化案例》,物理教育学报,1999年2月。

[2]周建华.《高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困惑与元认知开发》,中学物理,98年第4期

[3]陈学军、何汉新.《高中物理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中学物理月刊(苏州),1997年第1期。

[4]徐史明. 《课堂教学中转化物理差生的对策》,当代教育科学 2003年第 24 期。

[5]查有梁著:《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6]李诚忠著:《教育控制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王岳庭著:《双向反馈教学法》,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