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7-06-20黄铃
黄铃
摘 要:随着我国无公害农业进一步发展,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已经成为马铃薯栽培必经之路,在栽培马铃薯过程中,引入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土豆的品质,增加土豆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高产稳产。文章主要分析了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希望能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借鉴。
关键词:马铃薯;无公害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85
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已有450a的历史,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食用和产品开发越来越广泛,当前我国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的就是无公害马铃薯[1]。我国无公害马铃薯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1982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开展了无公害马铃薯的研究、示范以及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一套零污染、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1 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1.1 选用良种,精选种署
在选用种薯过程中,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商品性良好、结薯集中、高产量和块大的早熟品种。根据福建省宁德地区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选择克新1号、中薯系列和早大白品种做种薯,在种植前,应淘汰不良形状的署块,选择没有伤口、病斑和虫眼的署块,然后根据套种田每667m2种植125~150kg,纯作田种植200~250kg。
1.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种植前每667m2施肥3~5m3,以粪肥为主,尽可能使用机械进行深耕、耙平。开沟后的施肥量为:每667m2的CO(NH2)2、K2SO4和过磷酸钙用量控制在10kg、40kg、50kg内。粘重土壤,需事先播种,覆盖底膜后再灌溉;中壤土壤,耕种前洇地;沙质土壤开沟施肥后需浇沟水,待到湿度适宜后即可播种,保证足墒播种。
1.3 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种植种薯前,应按照种薯重量的0.1%~0.2%用辛硫磷乳油50%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并在1.5~2.5kg水中加入粉锈宁粉剂20%或者是150~200g的70%甲基托布津乳油,拌种50kg来防治瘤黑粉病[2]。
1.4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种薯时,应对地表温度进行检测,待到5cm低温达到6℃以上即可栽植。大棚马铃薯播种期和地膜马铃薯播种期分别在12月下旬、2月下旬,播种规格为33~40cm×23cm,播种密度为每667m2种植6000~8000株,深度控制在10~12cm內。
2 马铃薯种植期间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田管,防治病虫害
2.1.1 查苗补种
种薯出苗后,应做好查苗工作,对于烂种程度大、缺苗达到50%的地块,需要重新选种进行栽植;针对缺苗较少的地块,可采用挖穴定植方式补种带绿叶的大芽,也可在大田中选择健壮苗从种块基部掰下,直接种植。
2.1.2 培土扶垄
出苗后需做好培土扶垄工作,对赤露在地面的署块和土壤裂缝进行培土,以免署块变绿。
2.1.3 肥水管理
马铃薯开出花蕾后,每667m2需施复合肥20kg,连续喷0.2%KH2PO4溶液,数量为2次;遇到干旱期,需要适时浇灌,以免水分蒸发。对于超过50cm的株高,应做好打顶工作,抑制马铃薯的营养生长,让署块膨大,以免薯苗倒伏,并将花蕾摘除。阴雨天气还应将田间积水及时排除,降低土壤湿度,以免署块腐烂。
2.1.4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种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9大类,分别是地蛆、晚疫病、蝼蛄、早疫病、蛴螬、青枯病、二十八星瓢虫、病毒病、蚜虫和根结线虫病。应结合病虫害具体情况进行防治,真正做到防治结合。例如病毒病使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20%的500倍液,采用喷雾方式进行防治,每间隔1晚喷1次,连续喷雾3次。
2.2 适时采摘,加强后续管理
大棚马铃薯、底膜马铃薯以及露地马铃薯的采摘时间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上旬、5月中旬。在采摘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被机械损伤,尽可能在通风阴凉处贮存,以免霉烂变质。例如在采收马铃薯过程中,需要仔细检查全部采收工具,确保工具清洁、零污染和卫生,产品贮藏没有泥沙、变质的问题,尽可能选在干净、凉爽和通风的半地下窑进行贮藏,禁止和农药、洋葱、化肥、机油、大蒜和大葱等产品贮藏。应在干净的沙土上堆放署块,每隔10d翻捡1次,捡出腐烂、霉变的署块,同时需要销售的马铃薯,应按照分等分级方式进行包装。
3 结束语
马铃薯营养丰富,具有高产量和效益的优势,不仅是粮食与蔬菜作物,也可用于畜牧饲草,是营养均衡与生产安全的一种作物,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想确保高产、稳产、无公害,必须精选良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做好种子消毒工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此外,还需做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工作。
参考文献
[1]崔迎军,李艳.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151.
[2]郭林飞.土豆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