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防病治虫增产效果分析

2017-06-20张新颜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张新颜

摘 要: 通过示范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新技术防治用药解决方案,结果显示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良好,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发达、苗壮,后期叶功能延长,抗早衰;增产效果显著。为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实施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防病治虫增产效果

一、示范目的

示范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防治用药解决方案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增产效益,为促进植保新技术推广,推动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示范地点选择及基本情况

本示范地点选择在淮阳县小麦主产区王店乡叶楼行政村,示范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质两合,肥力中等、均匀、排灌良好,上茬作物花生。播种前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亩底施复合肥(28-6-6)50公斤,磷酸氢钙50公斤,生物有机肥料50公斤。播种时间10月18日至19日,品种郑麦7698,每亩播种量15公斤;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好,播种当晚小到中雨,播种后连续两天中到大雨,对出苗的整齐度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技术方案区苗期有缺苗现象;对照区、常规用药区出苗较匀。小麦整个生育期间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药、调查、测产,6月7日机械收割。

三、示范方案及田间设计

1.示范区技术方案

示范点具体用药时间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调整喷药时间,但爱苗施用次数为2 次。一季小麦同一种类药剂使用应不超过2次,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

2.田间小区设计

田间小区要求三个处理安排在一个示范区内。处理一的示范面积10亩, 处理二的面积3亩,空白对照区1亩。

四、施药时期及方法

按照示范区技术方案,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具体用药时间及方法如下:

1.播种期种子处理。示范区:于小麦播种前10月18日上午用27%苯醚·咯·噻虫(酷拉斯)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处理方法:每100公斤种子(按干种计算)用27%苯醚·咯·噻虫(酷拉斯)种衣剂300毫升,量取药剂,加水稀释成药浆,按照100kg干种对应2升药浆的比例,充分把种子和药浆搅拌均匀(机械拌种)。在阴凉通风处摊开凉干后播种。

2.返青拔节期:主要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以及抗倒伏等。

3.抽穗扬花期:主要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及预防赤霉病等。

4.灌浆成熟期:主要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及促进增产等。

五、效果评价

1.药效评价:按照方案对蚜虫、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药效调查方法及计算方法评价各处理的防效。

蚜虫防效。结果显示,4月29日试验区施药前每处理区五点取样固定调查50株蚜虫基数,施药后7天(5月6日)调查,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常规用药区防效分别为99.3%和96.9%,施药后14天(5月13日)调查,防效分别为100%和95.5%;可见各处理组合用药对蚜虫均取得良好的防效,两处理区相比,速效性相当,但新技术方案示范区组合用药技术对蚜虫的防效持效期更长。

2.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调查及结果

调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于越冬期、返青期两个生育时期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三叶以上大蘖和次生根(条)数、总茎蘖(穗)数(万/亩)、根鲜重以及长势长相;调查方法,每样点选1米双行有代表性的样段,查总茎蘖数,求平均值折合计算每亩基本苗(或茎蘖数);并从中取20株样,查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三叶以上大蘖及称量根鲜重等。

越冬期调查结果显示,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平均主茎叶龄均为三叶一心(3.5片),单株茎蘖及三叶以上大蘖平均为1.0个;亩基本苗和亩茎蘖数调查数据一致,三个处理区平均分别为20.4万、23.2万和24.9万;均未见冻害情况,苗情较好;但新技术方案示范区有缺苗现象,分析原因主要与播种后立即降雨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越冬期调查结果,说明各药剂处理种子对出苗安全性较好。

返青期调查显示,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平均主茎叶龄分别为5.7片、5.7片和6.0片;单株茎蘖分别为6.4个、6.9个和3.3个;三叶以上大蘖分别为5.6个、5.9个和3.2个;亩茎蘖数分别为76.6万、83.5万和86.1万;20株根鲜重分别为7.62克、6.82克和4.18克;均无冻害情况,苗情较好。其中三个处理区主茎叶龄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单株茎蘖、三叶以上大蘖、20株根鲜重差异性不明显,但均较空白对照区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新技术方案示范区根鲜重最重,较空白对照区差异性最显著。综和说明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对小麦苗期长势有明显促进作用,根系发达,分蘖多,苗壮。

结果显示,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每亩有效穗分别为38.4万穗、40.6万穗和33.8万穗;每穗总粒数平均分别为43.8粒、36.6粒和32.4粒;千粒重分别为48.3克、46.9克和39.9克;计算理论产量分别为690.5千克、592.4千克和371.4千克,均较空白对照区增产显著;其中新技术方案示范区较空白对照区亩增产319.1千克,增产率为85.9%;常规用药区较空白对照区亩增产221.0千克,增产率为59.5%;新技术方案示范区亩增产最显著。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常规用药区每亩小麦价值分别为1588.2元和1362.5元;每亩用工用药成本分别为101元和77元,每亩总效益分别为1487.2元和1285.5元,新技术方案示范区经济效应显著。

安全性评价:通过每次药后调查,观察药剂的安全性,均无药害发生。

六、结论与讨论

小麥新技术方案示范区组合用药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良好,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发达、苗壮,后期叶功能延长,抗早衰;增产效果显著。特别是27%苯醚·咯·噻虫(酷拉斯)种衣剂拌种对苗期蚜虫持效期长,可持续到后期穗蚜的防治,苗蚜防效可达90%以上;建议进一步试验示范验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