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秸杆还田栽培技术规程

2017-06-20牛芬菊张雷李小燕邸维利李胜克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

牛芬菊+张雷+李小燕+邸维利+李胜克+杨海兴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各种各样的农业新技术开始用到农业实践之中,对于我国的半干旱地区来说,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是半干旱地区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秸秆还田对土壤的水分和温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秸秆还田栽培技术和全膜双垄沟播相结合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单一模式相比能显著提升农业产量。本文就针对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33

一直以来,我国的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产量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技术研究专家进行多年专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全膜双垄沟播与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种植模式,这2种技术的结合,能实现农业增产的目标;也能保证土壤的肥力不下降,有利于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1.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现状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要将全膜平铺技术、地膜栽培技术和膜侧沟播栽培相结合,促进农业产量的提升,还有促进农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溫度和阳光、防治病虫害、操作简单、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这一技术在我国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高了粮食的安全性,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农业技术专家将该技术称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全膜沟播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90年开始了第1次农业试验,但当时的技术条件尚不成熟,所以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直到2003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结合实践经验,对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第1次提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3a的时间内,经过全甘肃市所有推广人员的协作,最终将该技术在10多个县区得到全面推广,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每667m2至少可增产20%,高的甚至可达60%多,自2007年起,该技术已在全国所有半干旱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截止到2013年,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已经达到90万hm2。

1.2 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现状

我国的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始于1960年,第1次秸秆还田技术试验是在北方1个农场中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山东省进行了秸秆还田的推广试验,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的形式逐渐从刚开始的单一模式发展到机械化秸秆换田、高茬收割、行间铺草、地膜覆盖等多样化的形式,20世纪90年代的秸秆还田技术由于受到农业机械的推动而出现还田数量的剧增,还田量超过1亿t,达到年秸秆总量的20%,现阶段,我国的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区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北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较少。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将秸秆还田模式划分为华北农区秸秆还田模式、东北农区秸秆还田模式等,这些不同的模式有利于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

2 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

2.1 术语和定义

“全膜”指的是起垄工作完成后要用0.008~0.01mm厚的地膜将地面覆盖起来,“双垄”指的是在起垄的时候形成的大垄、小垄必须按照相互间隔的原则在田间排列,“沟播”指的是要按照不同地区的降雨总量和土壤条件在垄沟内进行种植。

2.2 技术规程

2.2.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播种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选择地块,应选择肥力较好、土层深厚、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必须是前一年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玉米的地块;清除地膜;科学施肥,根据玉米的需肥特征、目标产量、前茬玉米长势合理配比;土壤进行处理,主要是针对杂草严重和病虫害严重的地块进行处理。

2.2.2 埋茬起垄

每幅垄还是分为大小两垄,垄幅宽110cm,大垄宽70cm、高15~20cm,小垄宽40cm、高8~10cm。使用起垄机沿原来垄方向开沟起垄,使大垄变小垄,小垄变大垄,秸杆压在原小垄垄沟内。人工覆膜时先人工将玉米秸杆顺垄沟方向压倒在沟内,用步犁开沟起垄,沿原大垄10cm处来回向中间翻耕起大垄,将起垄时的犁臂落土用手耙刮至大垄中间形成垄面,自然形成了大小2个垄,用整形器整理大、小垄面,使垄面隆起,防止形成凹陷不利于集雨。机械起垄时,先人工砍除地两头的玉米秸杆,以机械操作方便为宜,操作时以机械前面的束茬板对准小垄的中间时,可以开始作业,机械可以一次性完成埋茬施肥起垄喷药。注意玉米秸杆上覆土必须在5cm以上。

2.2.3 覆膜

覆膜最好选择在起垄完成之后要及时覆膜,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去膜后要及时埋茬起垄覆膜,且要连续作业,同一块地最好在1d之内完成。材料宜采用宽为120cm、厚为0.01mm的地膜,每667m2土地的地膜用量应为7~8kg。在覆膜过程中,应注意膜与膜之间不能重叠,地膜必须拉展开,并每隔2~3m横压土腰带。待覆膜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在沟中间需要打渗水孔,避免牲畜进入地膜覆盖区造成破坏,在地膜周边要用土遮盖严实,以免大风吹起地膜。

2.2.4 播种

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特征等,采用抗病、抗逆性能力强,增产潜能大、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播种期应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种植的作物选择。以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各地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应在每个播种穴中放1~2粒,播种的深度为5cm左右。用玉米点播器进行播种,播种后要使种子和土壤之间不留缝隙,利于种子的生长;还必须坚持合理密植的原则,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质状况、土壤条件等特征来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如,年降雨在350mm左右的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是3500株/666.7m2左右,对于不同的作物品种来说,其播种密度也大不相同,如紧凑型的品种可适当增加一些种植密度密。

2.2.5 出苗管理

出苗后应做好查苗、间苗、定苗工作。在出苗后应及时破土引苗,如出苗遇雨造成土壤板结的要及时清除板结、膜下的及时放出。不提倡补苗,可进行育苗移栽苗长到4叶时进行间苗,则每1个种穴应留1株苗,若旁边有空穴,保留双株。

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3 结语

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是一种专门针对半干旱地区农作物高效增产而推出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专门的技术规程,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规程,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治中,王伟.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规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06):78-80.

[2]杨密.水稻秸秆还田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0):49.

[3]刘广才,杨祁峰,段禳全,等.甘肃发展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主要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05):629-632.

作者简介:牛芬菊(1971-),女,甘肃榆中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旱作农业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张雷(1963-),男,甘肃榆中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旱作农业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葡萄优质丰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2015年公告发布的山西省地方标准
红壤旱地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简述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如皋香堂芋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玉稻518高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