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遍天下,再无蔡元培
2017-06-20
一
1917年1月4日的北京,寒风萧萧。一辆马车迎着漫天飞雪,簌簌而来。车行至北京大学门口,骤然刹住。蔡元培一撩帘一挺身,健步走下车来。
北大门口,校工们早已整齐分立两侧,齐刷刷地向迎面行来的新校长鞠躬致敬。蔡元培摘下礼帽,回敬以深深一躬。校工们面面相觑,全都愣了——这在北大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大是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待遇,从不把校工们放在眼里。“校长竟然鞠躬致敬,感觉不同以往啊!”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受孙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他担任教育总长时,教育部连他就三人:总长、次长和秘书。不久,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不满其独裁,蔡元培毅然辞去教育总长之职。袁世凯诚意挽留:“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蔡元培回了一句:“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这一句回答,是何等的胆大包天。
点击
蔡元培之前,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校长。严复、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皆何等人物?但最后都灰头土脸地被“赶出”了北大。面对好友劝阻,蔡元培道谢后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好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不但彻底改变了北大,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帷幕。
四
1916年12月26日,一接到委任状,蔡元培就直奔北京正阳门西河沿胡同。胡同里有家旅馆,住着一个安徽人,姓陈,名独秀。
陈独秀是一介白丁,既没学位,也无任教经历。要说服教育部同意,不是一桩易事。蔡元培竟然胆大包天:为陈独秀编造了“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和“曾任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陈独秀这才得以“妥妥地”进了北大。如此“造假”之魄力,舍蔡元培其谁?
1917年,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写的一本哲学书寄给了蔡元培,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得到赏识,进北大读书。不料蔡元培回信说:“你可以到北大教授印度哲学。”梁漱溟惊呆了:“我只有中学学历,而且近几年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没有多少见识。”
面对邀请,梁漱溟哪里敢答应。蔡元培找到梁漱溟,彻夜长谈:“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但我也没有发现旁的人比你更精通。我认定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就大胆地干吧!”梁漱溟感叹:“欲当北大学生而不得,却一下子成了北大教师。”如此用人之魄力,舍蔡元培其谁?
1920年,蔡元培更是石破天惊——让北大招收女生,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男女同校之先河。有人问:“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何不先请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大学令,并无专收男生的规定。”如此揽才之魄力,舍蔡元培其谁?
点击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蔡元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才为大学之根本,兴化致治,必俟得人。”正因不拘一格揽人才,北大师生力量才得以大幅提升。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师生阵容。顾颉刚说:“这所维新变法遗存下来的旧书院摇身一变,遂成为中国现代大学之楷模,成为新思潮旋风之中心。”
二
蔡元培就任校长前的北大,乌烟瘴气,如同魔窟。学生多是“官二代”和“富二代”,老师呢,多是开后门进来的不学无术之徒。1917年1月9日,北京雪花飘飘。这一天,蔡元培发表了就职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一开口,他就对大学的性质进行了精准定位。“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随即,蔡元培明确向学生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蔡元培为北大设计了校旗。用红色代表物理、化学等“现象的科学”;用蓝色代表历史、生物进化等“发生的科学”;用黄色代表植物、动物、生物等“系统的科学”;白色是七色的总和,故用其代表自然哲学;黑色可视作“无色之色”,故用其代表玄学。
北大之宏大抱负,盡展于校旗中。
点击
蔡元培为北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之学术渊薮。“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此篇演讲,抱负之宏大,志向之高远,惊震中国。“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
三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北大还有不少外籍教员,其中一个叫克德莱的英国人,仗着是英国公使朱尔典的亲信,屡屡缺课,还经常混迹烟花之所。北大评议会讨论决定:规范校纪,予以解聘。
说到评议会,就不得不说蔡元培之格局。从踏进北大那天起,蔡元培就有一夙愿:建立教授治校体制。“要使学校按既定方针办下去,不受校长一人去留的牵涉,就要建立以教授为中心的教授治校体制。这样,即使校长走了,学校也不会乱。”于是,蔡元培任校长才3个月,就在北大设立了“评议会”。“每5名教授中选举1名评议员组成评议会,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
克德莱被北大评议会开除后,朱尔典找到总统黎元洪,提出外交干预。黎元洪怕得罪洋人,派外交总长游说蔡元培,朱尔典也亲自出马找蔡元培谈判,蔡元培说了四个字:“绝无可能。”
点击
教授治校,规范校纪,北大之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罗家伦评价说:“陈陈相因、敷衍塞责之流弊由此尽去。”北大不但由此成为中国最自由的大学,也成为中国最规范的大学。
五
教授胡适是倡导白话文的旗手,而教授黄侃是反对白话文的先锋。黄侃讲课时,经常攻击白话文:“如果胡适太太死了,其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文言仅需四字——妻丧速归。”
胡适听闻后,回击也令人叫绝。课堂上,胡适对学生们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行政院做秘书,我拒绝了。同学们如有兴趣,可用文言代我拟一则电文。学生写完后,胡适选了一则字数最少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仅12个字,也算言简意赅。但胡适说:“我的白话电文就5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钱玄同等绝对提倡白话文学,黄侃、刘师培等极端维护文言文学,蔡元培不持门户之见,就让他们并存。胡适与梁漱溟对孔子的看法不同,蔡元培就让他俩各开一课,唱对台戏。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蔡元培也毫不干涉,就让他们共存。
点击
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可以这么说:当时学界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中国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并坐讨论;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同席笑谈。”蔡元培就这样以身垂范,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
六
如何育人?蔡元培主张:成立各种社团。“人人只有先改良自己,才可能重新振兴风气。”1918年初,蔡元培率先发起成立了进德会:“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乙种会员,于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二戒。丙种会员,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凡要入会者均须填写“志愿书”,写明自己愿为何种会员,签名盖章。入会以后,违反戒律者,将被罚之。
陈独秀、马寅初、胡适等人,选择了甲种会员。蔡元培自己和傅斯年等人,选择了乙种会员。梁漱溟、李石曾等人,选择了丙种会员。蔡元培践行承诺,终老没有一犯,绝对遵守“不嫖,不赌,不娶妾”三条,成为公认的模范会员。
在蔡元培率先垂范之下,几十个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静坐会,“以为卫生进德之助”;技击会,“以强壮体格研究我国固有之尚武学术”;体育会,“以强健身体活泼精神”;雄辩会,“以阐发学理修饰辞令”……
社团并起,仅仅一年,北大风气就焕然一新。
点击
“风气就是空气,空气好,使一班青年朝夕浸染其中。”“人人见贤思齐,图自策励,以求不落人后。”这样的风气,不仅浸染了北大,也浸染了整个北京。 梁漱溟后来评价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
七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床后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倒地,继之昏厥。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蔡元培死后無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代筹,其清贫叫人落泪。出殡时,很多香港市民闻声出来看热闹,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蔡元培是何许人。
这个现代北大的缔造者,这个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未留任何财产,仅有两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此后,蔡元培之名在中国渐渐消隐,如同他隐没在杂草丛生中的墓穴。
1977 年,余光中特意到香港祭拜蔡墓,他四问路人,没想到竟然无人知晓,几经周折,才在一处华人公墓内找到。因多年没人看顾,蔡墓已被荒草湮没。余光中心中一酸,顿时泪洒衣襟。
点击
这个健忘的世界,总还有些人不曾忘记他。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中国访问演讲,正好目睹了“五四运动”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了解了北大,了解了蔡元培后,他感慨万千:“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