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关键句子 挖掘深层含义

2017-06-20张坤杨鲲鹏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9期

张坤+杨鲲鹏

新材料作文是当前重要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写新材料作文时,分清材料类型,把握审题的关键词句。这样,才能切正、切准题意,建起思想的桥梁。

一、寓意性材料,要注意找出揭示寓意的句子。

对于寓意性新材料作文而言,找出材料所揭示的寓意是关键,这种材料作文的特点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蕴含哲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写这个作文之前首先要清楚地理解这个材料的寓意,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材料的主旨,从而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如:

“北方的苹果为了运往南方销售,必须在其还很生涩时采摘,因为熟透的苹果在长途运输中容易腐烂;而酿酒师发现,葡萄酒加温到55摄氏度味道最醇厚,温度再高了香味就没有了……

是呀,如果迎春花要等到阳光明媚时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季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时才动身,就会误了占领制高点的先机……”

这个材料中,第一段讲了两种现象,一是及时采摘苹果,二是葡萄酒加温到55摄氏度即可。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如果不及时采摘的话,那熟透的苹果在长途运输中容易腐烂;二是温度高了的话葡萄酒的香味也就没有了。显然作者是赞成这两种做法的。材料的第二段道出了材料的寓意——创业也要把握机遇,抢占先机,这样才能成功。综合两段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材料并不是介绍苹果运输和加工葡萄酒的知识的,而是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阐述一定道理的。这是一篇寓意型新材料作文。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及时”“机遇”是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我们写作时只有把握住了这些,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材料。因此,学生写作时可重点从机遇是“人生的转折点”“事业的起跑线”上来入手。

二、寓言性材料,要注意找出反映寓言本质的句子。

寓言性材料的寓意除了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找准隐含寓意的句子。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这则寓言隐含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诉我们: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遭到失败。

三、评述性材料,要特别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

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这点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关键。如: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个烧瓶,结果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做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易破碎。由此,他发明了不易碎的玻璃,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挡风玻璃等。可见,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如果你用心发现,你也会拥有创新能力。”

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如果你用心发现,自己也会拥有创新能力。”抓住这一句即可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四、事件性材料,關键要找出表示因果的句子。

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学生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句子进行分析。如: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起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继续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失败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这则材料中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失败后,它不再进攻了”。分析这一“因”和“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应该冷静分析,寻找新的出口。

五、文学性材料,要注意体现哲理的句子。

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精粹且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断,这些材料往往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或象征意义,或者通过意象(形象)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哲理,有时候其哲理在材料中是直接揭示出来的。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是一首精粹的现代小诗,其中“你”“别人”这两个形象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

再如: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这也是一首写得十分精巧的哲理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用宽容的心态来审视材料作文,其立意往往有多个角度;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学生应吃透材料,找准关键词句,在切正、切准题意上下功夫。

六、漫画性材料,题眼是漫画的标题。

漫画家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表达某种观点。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我们在写漫画作文之前一定要仔细审视画面,准确把握画面的内容,掌握命题的主旨,即写作的最佳的切入点。如:

仔细观察下面题目为“障碍”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比如这幅漫画的标题是“障碍”,画中也显示了一批运动员要想达到终点,就必须要跨过这一个个“障碍”,这个障碍也就是实现目标时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想要表达的寓意所在。如上幅漫画中的最后一个障碍,作者把它画得很高,这显然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障碍赛是不相符的,但这正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学生只有体会到了作者的这个心思,才能从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