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骗局下乡,乡亲们千万当心被忽悠

2017-06-20蓝风

妇女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保国骗局大叔

蓝风

编者按:

提起“下乡”,相信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知青下乡、家电下乡、科技下乡等说法,但有一种“下乡”你可能想象不到,即“P2P骗局下乡”。最近一两年,原本在城市猖獗一时的金融骗局被不法分子带到了乡下,导致不少信息相对闭塞、金融知识匮乏的老百姓上当受骗。这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不惜欺骗亲友,不但让受害人钱财受损,也给广大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带来冲击,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百度搜索“P2P骗局下乡”,相关信息多达30余万条,诸如“P2P骗局正席卷乡下大妈”“P2P下乡中不为人知的猫腻”“披着P2P外衣的庞氏骗局下乡,中老年人难逃魔掌”等,林林总总。那么,不法分子都有哪些惯用的骗人伎俩?广大百姓又该如何擦亮眼睛避免落入陷阱呢?

披着P2P外衣的骗局下乡了

年近七旬的杨大妈生活在粤桂交界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子,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后,杨大妈与老伴儿仍固执地生活在山里,靠种果树为生。后来年纪大了,渐渐地干不动了,加上老年病缠身,老两口卖掉了果树,于前年开启了养老模式。他们盘了存,这些年种果树的收入,除了维持生活,攒下的并不多,但两个女儿每年都会寄钱给他们,日积月累老两口手头也有小20万元积蓄,养老基本不成问题。

最近几年,由于扶贫政策给力,村子里面貎一新,还建了文化活动中心。白天村民可以去活动中心聊聊天、看看电视、打打牌,晚上还可以到中心广场跳跳广场舞,杨大妈与老伴儿的日子过得挺安逸。

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各路消息的集散地,天南海北的信息都从这儿进入这个小村子。杨大妈就是在广场跳舞时听一个舞友说起“P2P”的,她也听不懂这种洋名词,舞友其实也讲不清楚个所以然,但跟她说了一个叫“××宝”的理财产品,并给她打了个比方:“就是让你的钱像孵小鸡儿一样一孵孵一窝钱出来。”“有这种好事?”杨大妈很好奇。“当然有啊!”舞友语气坚定,把“××宝”的投资方法详细给她做了讲解。杨大妈听得似懂非懂,但有些心动,便取出1万元钱让舞友也帮她“孵一窝”。

一个月后,舞友帮杨大妈盘点她的理财账户,由原来的1万元增加到了1.0273万元,就是说,一个月增加了273元。杨大妈心中一喜,把增加的两百多元取出来,让1万元本钱继续“生钱”。而且,事后她还做老伴儿的工作,想要多投点,但老伴儿不同意。杨大妈只好瞒着老伴儿又取了1万元交给舞友。就这样,越投越上瘾,越投越多,短短一年内,杨大妈取光了存折上的钱,先后向“××宝”投了17万余元。

2016年春节前,杨大妈的两个女儿相约回乡探亲,杨大妈存折上没钱,就请舞友帮她从“××宝”取1万元钱过年。舞友帮她联系后,却吞吞吐吐地告诉她需要等几天。杨大妈预感到不妙,追问究竟,舞友才说公司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需要缓一缓才能恢复正常。杨大妈虽然不信,但也没办法,只能等。那个春节,她背着老伴儿找娘家兄弟借了几千块钱才勉强度过。

后来的情况急转直下,舞友说公司接连几日发布公告,本金提现期由30天转为48天,后又变成60天、90天,再后来,又传出这家公司被查封的消息。

那天,得知自己的钱有可能无法追回时,杨大妈神情恍惚,走到村头的一个池塘边时,一不留神栽进了水塘,所幸被村民及时救起。

无独有偶,皖北农民陈保国也曾被P2P骗局忽悠,下场比杨大妈更惨。

陈保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出打工,是最早的一批农民工,那一年他18岁。从附近的建筑工地做到县城、省城,在工地上他从提灰桶干起,木工、油漆工、砌砖工等几乎每个工种后来他都干过。结婚生子后,儿子患有先天性癫痫病,陈保国为了多挣钱更加拼命,开始尝试架子工、安装起重工、登高工等工钱更高的工种。为了照顾孩子,妻子不能出去做事,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陈保国肩上。2014年初,陈保国在工地上遭遇意外,从三层脚手架跌落,导致左腿足根骨粉碎性骨折。后经治疗,腿虽然保住了,但他无法再干重活,更别说在工地上打工了。无奈之下,陈保国只好带着工程承包方赔偿的十几万元钱回到老家。当时有人劝他拿这笔钱做点生意,也有人邀他一起做投资,让钱生钱,但陈保国认为那是一家人的养命钱,一直没敢轻举妄动。

2015年2月,陈保国的一个侄子从省城回来,跟他促膝长谈,问他知不知道P2P。陈保国摇头。侄子一脸惊讶:“你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连P2P都不知道?”然后,现身说法地教他如何投资一个叫“××资本”的网贷平台,说能赚取高收益。但陈保国不相信钱那么好赚。侄子一脸怒其不争的表情,说:“别人的话你可以不信,我是你亲侄儿,我的话你也不信?我还能坑你?就你那俩钱儿,存在那儿是死的,挪一挪就变活了。”最终,经不住侄子的劝说,陈保国第一次向“××资本”网贷平台投资了5万元,三个月后除收回本金,还得到2000多块钱利息。陈保国自从出事后一直在附近打些零工,月收入只有千把块钱,这笔利息收入相当于他打零工两个月的收入。

陈保国原本不是一个贪心之人,尽管没费力气坐收2000多元收益,但取回本息后他不想再投,因为他心里还是没底,怕万一有个差池连本儿都收不回。可是,经不住侄子巧舌如簧,加之确实尝到了甜头,他咬咬牙追加投入5万元,几个月后又追加了5万元,把赔偿金全投了进去。他指望用这笔钱的利息给儿子治病并贴补家用,自己再打些零工挣点钱把房子翻修一下,争取给渐渐长大的儿子娶个媳妇。可就在陈保国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时,2015年12月,“××資本”发布公告宣布暂停新业务。陈保国预感到不妙,急忙联系侄子,侄子却淡定地告诉他:“不用担心,公司暂停新业务恰恰说明公司对原来的投资人负责,耐心等一等,公司很快就会向投资人兑付本金及收益。”尽管陈保国并不完全相信侄子的话,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等。没想到,一周后噩耗传来:运营“××资本”的公司遭警方查封。陈保国这才知道,“××资本”正如他原来担心的那样,是个骗局,以高息引诱公众投资,进行非法集资!而他的侄子就是公司的一名职员,每拉到一笔投资就会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酬。陈保国两眼一黑当即昏倒!

温柔陷阱为大叔大妈们订制

近几年,P2P金融平台崩盘事件层出不穷。经专项整治和舆论引导,城市居民已经对相关金融骗局有了警惕,但农村地区因风险教育不足,加之很多人缺乏相关金融常识,正成为金融诈骗活动新的重灾区,像杨大妈和陈保国一样的大妈大叔正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目标。不法分子的套路,基本都是以P2P投资为幌子,通过夸大宣传,承诺极低投资门槛,快速、超高回报,利用农村特有的熟人环境,以上线发展下线的传销模式不断开发新的投资者,犹如病毒传播,让受骗者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被“收割”。

总结起来,这类骗局有以下特点:

拉大旗作虎皮,先从气势上镇住受害人。比如有的骗子公司在媒体上大做广告,以装修豪华的门店或办公场所显示自己的“实力”,或以“扶贫帮困”为幌子,或拉上某个国家项目、国家政策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一招,往往能博取人们信任。苏北一农民李大叔就是这样上钩的。李大叔为人谨慎,年轻时在外打过工,有见识,有主见,从不轻信于人。2015年农历腊月,当村里在外打工回来的邻居动员他投资网贷平台并许诺两分的月息时,他不屑一顾:“骗人的!无利不起早,哪有这种好事!”邻居却对他说:“人家拿咱们的钱去投资大生意,赚大钱,出这点利息算什么?这叫双赢!”李大叔依然坚持:“做啥生意能有这么高的赚头啊,这事儿跟赌博一样,高收益必有高风险,我不信!”

可春节过后不久,当一个“扶贫帮困团”进村时,李大叔的立场开始动摇。那时,年轻人都陆续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像李大叔一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上学的小孩。那天,村干部带着一群人挨家挨户进行登记,说是寻找万家特困户发放500万元脱贫救助金。登记完后,这个团队又拿出国家支持互联网金融的“红头文件”,动员乡亲们将家里暂时不用的闲钱投到“××宝”,并声称,这也是这个团队扶贫帮困的一个举措,其投资项目为精准扶贫项目。当李大叔听到“××宝”时不禁一愣:这不正是邻居年前向他介绍的挣钱门路吗?原来还真有上级的文件,尽管文件上的内容他看不大懂,但他已经放下戒备。紧接着,他跟着团队到了县城的营业场所参观,看到门头上赫然挂着“防范金融诈骗远离非法集资”的横幅时,他确信这是一个真正的扶贫项目,立即回家从存折上取出5万元投了进去。可时隔不到半年,“××宝”所在的公司便被查封。

以高息为诱饵骗人上钩。这一招最常见、最直接,也最管用。比如有的公司以响亮的宣传口号大造声势:“P2P投得好,媳妇任你挑。”“P2P投得对,买豪宅不嫌贵。”然后再推心置腹地给乡亲们算一笔成本收益账。本文第一个案例中受骗的杨大妈,就是听舞友算过成本收益账后才动心的。“这种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高达25%至32%,就是说1万块钱一年有2500元到3200元的利息,平均每天可以拿到9块钱左右,利息每天到账,本金30天后可以随时支取。”舞友介绍完以后又问杨大妈家有多少存款,然后再给她算一年的利息:“你这些钱放在银行,一年的利息不到6000块,而投资‘××宝可以得到6万元收益,整整翻十倍,十倍啊!有了这笔钱您二老想怎么吃怎么吃,想怎么玩怎么玩!”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她又现身说法:“我去年投了5万,今年得到1.5万元利息,相当于我进城做家政一年的收入。我家老头子让我别出去做事了,在家吃利息就行了。这不,我这才辞了城里的工作回家享清福的……”而这个舞友以前的确在县城做家政服务,杨大妈想不信都不行。

利用亲友的信任发展下线。农村是天然的熟人社会,人们一般都对亲戚朋友信任度更高。有些骗子便利用这种信赖,进行传销式布局,比如先有意识地将村里人脉广、威望高的村民发展成为业务员,再依靠他们发展下线。豫南一村民黄玉姣就是因为相信权威,才上了伪P2P的贼船。当初,一家投资公司的业务员到村里吸储,有村民参与,但黄玉姣不为所动。到了2013年,当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会计也将自家存款投放到这家公司的网贷平台时,黄玉姣动摇了。尤其是当老会计向她拍胸脯担保“绝对没问题”时,她彻底信了,将家中仅有的5万元投了进去,月利1分。半年后,在老会计的介绍下,黄玉姣也成了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只要发展下线,就能拿工资。她这才知道,老会计早已是公司的业务员,而他们这些业务员发展下线越多,“工资”就越高,其实就是一种传销。2015年底,黄玉姣接到公司通知,称公司遇到困难,本金取不出来了。她顿时慌了。因为亲友经过她投入的资金已高达30余万元,那是11个家庭的血汗钱,她就是砸锅卖铁也还不起啊!当那些被她拉进来的乡亲找上门来时,她只好四处躲藏……

擦亮眼睛捂紧钱袋子

P2P是“点对点网络借贷”的英文简称,是互联网条件下一种借助网络平台来实施的借贷或投资理财形式。而P2P骗局则专指利用P2P投资理财模式进行包装的骗局。这些所谓的P2P平台,虽然看起来业务非常丰富,隔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个新项目,但基本都是假的,只是平台运营公司吸引资金的由头。虽然这种骗术并不高明,但在广大农村却大行其道,受害者层出不穷。那些淳朴的大叔大妈,因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往往被骗得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综合相关分析,P2P骗局之所以能在广大农村大行其道,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金融风险意识和防骗意识差。据不久前融360《维度》调查显示,仍有近10%的农村居民认为自己不太可能遇到骗子,远高于一线城市2.52%的比例。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对于诈骗缺乏足够的辨识和预防能力。此外,很多农村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文化水平不高,金融知识匮乏,很容易被忽悠。

理财观念错误甚至扭曲。融360《维度》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理财的认识落后,以种地为业的农民中,有54.54%的人不知什么是理財,或认为理财不是普通百姓应该考虑的事;17.01%的人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就是理财;32.0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炒金,而且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收益。

信息闭塞。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表示,“三农”人群本身可获得的金融服务有限,加上政府引导不足,致使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甚至闭塞,给不法网贷平台以可乘之机。而因信息不畅,许多受害者在钱财受损后并不觉得自己被骗了,而是认为(赌博)赌输了,把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既不维权,也不报警,而是自认倒霉,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骗子的行为。

客观地讲,对于蓬勃发展的P2P行业而言,农村业务不可或缺。当下祸害农民的不是P2P,而是披着P2P外衣的各类骗局。正规的P2P进入农村市场,既能给广大农村带来方便快捷的投融资方式,同时也是对农村融资渠道缺乏的有效补充。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遏制P2P骗局下乡,帮助乡亲们健康理财。对此,相关人士纷纷支招——

一是进行金融风险教育。捷越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表示,农村居民在理财时应首先进行基本信息判断,选择合法合规稳健发展的大平台进行理性投资,了解清楚产品性质、资金投向、投资收益、投资期限等,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切记高收益对应的肯定是高风险。基于此,各地應通过对农村居民进行风险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比如多举办一些金融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醒农村居民对金融风险要有敬畏之心,对欺诈性产品保持足够警惕。有条件的地方,应指导农民朋友合理选择理财产品,购买安全、综合性价比高并适合自己的产品。

二是加强打击和监管。对于下乡诈骗敛财的非法P2P平台,首先必须用雷霆手段给予打击。可喜的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其次要完善各项监管体系。金融专家薛洪言表示,鉴于金融产品的专业性和农村用户获取信息渠道的闭塞性,更多需要监管层从源头做好准入控制,包括建立高效的早期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等,及时识别风险、处理隐患,尽可能压缩金融诈骗活动的生存空间,为农村地区用户创造一个相对透明、安全的金融产品市场。

三是增强亲情沟通。在外工作的子女或亲属要及早告诉留守在家的老人,金融诈骗团伙已经转战广大农村,给老人讲明骗子的惯常套路,提醒他们远离骗局;乡下的大叔大妈们碰到以P2P名义推销理财产品的,不管对方给出多高的利息,都不要冲动掏钱,如果确想投资,一定要多问问在城里工作的晚辈,或者直接交由晚辈打理,毕竟年轻人接触新生事物较快。

四是学会说“不”。面对熟人介绍,不管他跟你有多亲,在村里多有威望,都不可轻信。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农村地区人员流动频繁,返乡过年、走亲访友的人比较集中,更应提高警惕,坚决拒绝伪P2P理财产品。

五是保存证据及时维权。一旦发现被骗,收集和保存证据非常重要。如果是向P2P平台线上投资,在投资初期一定要将电子合同打印下来备份,同时将平台的相关介绍、证明截图保存;如果是线下借款,要保存相关合同、借据。一旦遇到平台跑路,应理性分析,依据合同规定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维护合法权益。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保国骗局大叔
揭秘全国各地的骗局
欺世骗局
失眠的熊大叔
那些永不过时的“骗局”
阿狸的骗局
梨大叔说错了
爸爸去哪儿了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