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单元协同作用,更好服务实际教学

2017-06-19吴珏

报刊荟萃(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作教材课文

吴珏

摘 要:有人说苏教版教材的训练安排是以读书为“经线”,以“双基训练”、情感體验和迁移运用为“纬线”,它以孩子语言多维建构需要,因课设练,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元的、文质兼美的精品课文。每个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整合。

关键词:单元协同;服务教学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都为同一主题:“心中有祖国”。这一单元教学旨在突出文章的人文因素,倾向于语文学科的精神培养。《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赞美祖国的诗歌、《郑成功》介绍了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展示了艺术家肖邦特有的爱国方式、《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就收复失地、祖国统一这一问题抒发了诗人的喜与悲。将体裁不同,揭示文章主旨形式多样的课文纳入单元,教师在教学时若能指导学生前后联系来看,就发现郑成功与肖邦,一中一外,一文一武,反抗侵略、捍卫祖国领土是爱国,两首古诗一悲一喜,感人心魄。再联系第一课内容,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学生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振兴祖国的豪情壮志。

由此可见,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需以单元内的几篇课文或者包括补充的课文为教学材料,通过比较、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重视对学生整合信息、判断推理、创意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真正用好这套教材。

一、整合教学资源、服务实际教学

教师可从单元上整体把握教材,使之结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性、综合性学习过程。

例:苏教版五上第六单元《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前三篇课文讲人们如何通过不懈努力最后获得成功,最后一篇是说明性的文章,分下步骤进行整合:

(1)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教学,先讨论如何才能走向成功?指出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会给我们启示。

(2)《天火之谜》语言训练点分段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体会文章关键词语的意思,并通过数据的比较体会人物精神。《诺贝尔》抓重点句引导品味文本语言,再现形象。前两篇课文学习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第三篇课文进行创造性说写训练。

(3)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通过文中事例,回忆前三篇文章内容,懂得取得成功的途径,如何选择事例进行说理。

(4)在四篇课文学完后,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整合进行梳理,安排一节交流课:①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得到的启示。②讨论取得成功的要素有哪些?③回忆哪些人具备这些要素是我们学习的典范?④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突出品质。⑤课外阅读、收集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了解其成功的原因。

教师在本单元设计时采取“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教学步骤,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

由此可见,单元内容的整合能帮助学生集中思维突破重点,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到了高年段,教师甚至可以引入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对比,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体会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因此单元教学能树立教师的整体意思,让教师能从整体把握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语言积累,强化语言实践

中年级写景的作文向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可充分利用单元整合强化训练。

例如第五册第二单元安排了三篇写景文章《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三篇课文是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表现的方法的优秀范文。《北大荒的秋天》是按方位来观察并描写的,还需学习一个总分构段方式;《西湖》还注意了时间变化中的景物变化;《拉萨的天空》初步了解衬托的写作手法。这三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和拟人的运用,使文章更增不少色彩。我们可将本册习作三《这儿真美》习作四《山坡上》、练习四第一部分《处处留心》(学习描写秋天的词串、想象画面画画并涂色配诗)与这三篇课文相整合形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一单元内容将前后课文、习作的顺序调整,旨在有目标、有层次地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环节层次的教学程序中学习知识,积累语言,强化实践,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优化学习过程、立足长远发展

单元整合教学不是一个新生事物,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合理地组织课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和需要把联系紧密或者相同之处的教材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在一个单元教学中,有的精讲、有的略讲、有的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在单元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认真解读教材,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通晓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整套教材体系,确定它们的教学目的要求,提出它的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文课后思考和练习题,做到宏观控制,微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或由于疏忽造成的知识遗漏,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猜你喜欢

习作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