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效用

2017-06-19林宝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语言

林宝峰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育可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情、意、行高度统一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效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实施呢?

现就本人在结合文本内容、赏析优美语言和作文指导中进行的情感探索浅谈些许看法,以期取得抛砖引玉之效。

一、精心设置导语,激发学生情感

设置情感导语,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在教授《南京大屠杀》时,我用了这样一段导语: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听着国歌在世界民族之林响起,当中华儿女在世界各地扬眉吐气,我们是何等的自豪,今天,我们能在和平的日子里欢歌笑语,在敞亮的教室里愉快地求知,但是,你们可知,在70多年前中国人尤其是南京人民所遭受的浩劫呢?当日寇的刺刀在中国大地上肆意挥舞时,当日军杀人狂魔在南京城中杀人比赛时,当……我们是否能够想象出当时的惨状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愤怒和悲痛?虽然逝者长已矣,但我们生者却能忘却历史的惨痛教训吗?不,绝不,忘却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那段惨痛的教训,听,“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尽管历史早有定论,但诸如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等人近日不是还有大言不惭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吗?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啊!让我们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与繁荣富强好好学习吧!”话说完后,教师沉痛而激动地注视着那一张张坚毅、沉痛甚至愤怒的脸,此刻仿佛一切都凝固了,随后教师沉痛地与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穿行在悲壮惨烈的历史画卷中,群情悲愤,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已过,同学们却愤痛未尽,课后纷纷搜集有关日军亲华历史的资料。一篇课文讲完,大家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从粗浅到深刻,从不大关心到愤愤而谈。

课后,教师让学生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都很深刻地从情感激愤谈到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思想转变了,对生活历史的认识也深刻了,从而大家懂得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社会让我们享受阳光雨露,从而真正达到了别林斯基所说的“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的境界。

二、引导朗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美是一切艺术美的基础,并渗透于其中,更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熏陶的基础。语言美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学会感受、鉴赏语言的准确精练的特点,体会其表情达意的和谐美,更应通过吟咏朗诵等方法,品味其富于节奏韵律的音乐美,领会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美。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学生不仅提高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同时在“美”的震撼下,提高了审美情趣,萌生美好情感,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写景文往往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文本中语言美的特点,带领学生去仔细体味鉴赏。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课文中的语言既优美又朴素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热、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又如写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生生的小精灵,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实践证明,《春》及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的语言美是足以让学生产生震撼的,我在教学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品味,让学生善感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美的情感洗礼,其心中油然而生的美好感情是多次僵硬思想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由此观之,文本是语言美的宝库,有待于我们去开启、鉴赏、品味,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震撼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在感受美中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品位,让美好情感在肥沃的心田扎根,并长出“美”与“善”之苗。

三、巧借作文教学,增强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指令性的命题作文,那命题就是给学生提供的情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者说在一定的限制下写出规定的文章。

而学生作文常带有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说:“一想到作文,就一片茫然。”他们之所以感到难,是因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如果没有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当然是“硬着头皮写”,东拉西扯,凑足字数,交差了事。学生作文又存在着一个通病,即平淡单调、感受苍白,感情贫乏。作文常常装腔作势,无病呻吟。鉴于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中,让他们“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从而激发兴趣,而不是从书上或者什么写作词典里抄来的套语、套话。

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感在文学的体验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情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亲情感受的指导。在一次训练时,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读完后,动情地对学生说:“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因为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沉默却蕴含着深沉的爱的人,以前是不懂,而今长大了,才能深刻地体会,也消除了以前对父亲的一些误解,是啊,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人与人之间,又有什么鸿沟不能填平,在至爱的亲人面前,又有什么不可以原谅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親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也一改往日看了作文题后咬笔、皱眉、翻这翻那的习惯,大家纷纷动笔,写出了一篇篇富有深情的文章。有的学生在作文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不是老师让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一番话,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无须不安,无须报答,然而现在我明白了。

有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通过几年的努力与探索,不仅使学生的学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付出。

可见,从作文主体的人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中都可以开发学生的作文潜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尽情地进行作文实践,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从而发展个性,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情感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用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指导学生越过思维的障碍,绕过学习的暗礁,架着学习的航船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3]赵妙荣.浅谈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快乐阅读.2011年10期.

[4]黄潮兴.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1期.

[5]梁奉续.浅谈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年.

[6]欧文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1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语言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我有我语言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