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特征成分切入,快速断句

2017-06-19裘少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高考

【摘 要】文言文断句是高考常考题型,但因为学生的古文功底比较薄弱,考试时间又不宽裕,不容易看懂相关句子的意思,因此断起句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该题型的得分也普遍较低。但是,从特征成分入手,快速断句,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断句;特征成分;解题技巧

一、断句题的重要性

为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把握其内容大意和情感思想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题就成了语文高考的常客。

高考试题一般选取文言文中的几句甚至一小段话来作考查。该题的分值一般设置为3~5分,虽然各地具体改作的标准并不固定,并且时有改变,但大致遵循以下的标准:①断对得分;②可断可不断不得分;③漏断不扣分;④断错倒扣分。

因此我们在具体断句时,要准字当头,无把握不断,多断不如精断。

二、学生的困惑

本人执教于浙江省的一所位于农村的省三级重点中学,生源经过本市几所高中的层层筛选,因此学生的总体学业成绩和语文素养均不是很理想,文言文的功底更是不够扎实,不容易读懂考试中的文言文,做断句题时也缺少相应的解题技巧,断句起来不易找到方向,考生在做文言断句题时通常是凭感觉,甚至随便乱画,得分率通常比较低,误断、漏断较多,得分较低。

三、常见的特征成分

1.名词和动词

语法知识告诉我们:大多数句子的主干是主谓宾,名词在句中常常充当主语或宾语,因此主语的前面或宾语的后面往往可以断开;而动词在句中常常是作谓语动词,它的前后往往伴随着名词;我们在第一次阅读时就要及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或动词。

常见的文言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代词等。例如: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

常见的文言动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代词等。

2.句首词

(1)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2)疑问语气词:如何、何、曷;

(3)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4)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3.句中词

说话词:“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例句:《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

4.句末词

句末语气词“也、与、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5.抓固定结构、特殊句式

习惯句式:“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者,……也等,可以帮助断句。

6.固定词组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能帮我们做好这一题。

7.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據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8.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重复出现的成份断句大致相同: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四、简单而快速的对策

尽管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艰深难懂的,不容易断句,但从一个句子的角度,一定有相应的特征成分,抓住这个切口,简单可行又快速的方法地断句,力求能得分、多得分。

1.读,读懂句子的大意

句意决定句子的停顿,是断句的依据。我们先阅读全文,把握相关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将要断的语句放到整体语境中予以考虑。

2.抓,抓特征成分

聚焦于相关的特征成分,捉摸其义后考虑是否断开,从而实现点的突破,初步切入到句子中,为进一步断句作好准备;

3.断,先易后难,有的放矢

根据特征成分断开后,再从内容结构入手,进一步断句,集中精力分析较难的句子,但如没有把握要敢于放弃。最后通读看断句是否得当。

作者简介:

裘少华(1975.11~ ),男,浙江嵊州人,本科,中学一级,高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高考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此类解题技巧是否有强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