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2017-06-19王莉
王莉
厌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这类学生现在普遍存在,他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动静所吸引。在回答问题时,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信口回答,答非所问。不完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更严重的甚至逃学、辍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呢?首先要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和父母学的,是被逼迫的。因此消极对待,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很被动,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2.学习基础不行,没有进取心,自暴自弃
由于学生没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连接不上,前面知识没掌握,后面的自然就理解不了,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因此上课听讲不专心,盼望早点下课,课后作业不会做,只有抄同学的,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长期以往学生的上进心就会丧失,遇到困难时就逃避,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心理。
3.学习习惯不好,没有自制力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放学回家,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还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磨磨蹭蹭。作业完不成,导致成绩不良,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因素
1.落后的教育观念
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仍然以学生成绩为主,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你基础差,我就给你补课,加作业,你上课不专心听讲,我盯着你一遍一遍的提回……教师费尽心思的教,学生并不领情。在这种强制学习下,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对学习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2.教师的素质较低
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还是以“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为主,讲课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的兴趣渐渐丧失。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是歧视、批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师生关系紧张。学生远离教师,也就远离了学习兴趣。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要求过严或放任自流
一类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完不成时,对孩子不是责骂就是痛打,孩子就会有恐惧心理,甚至不堪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痛苦的事,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另一类家长文化较低,但有丰厚的物质财富,父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懒惰性。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父母感情不和,或家庭破裂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当父母各自陷入复杂的感情纠纷中时,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减少,这时的孩子往往感到迷悯。因为家庭的变故而产生自卑心理。忧伤,孤僻,畏缩,做事缺乏自信心。有的孩子甚至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他们会无故指责父母,顶撞老师,厌恶学习。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这些厌学的学生,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对症下药,共同努力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1)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平时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多鼓励,少批评。对孩子的成绩,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对厌学的学生,教师首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赢得学生的信赖,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五、小结
总之,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