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与写作共生

2017-06-19陈鸳鸯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竹筏游览威尼斯

陈鸳鸯

【摘 要】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教学要为学生树立篇章结构的概念,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实践点,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和谐共生。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读写结合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教学如何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呢?为此,我进行了探索。

一、阅读教学要为学生树立篇章结构的概念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一篇文章的结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但是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单靠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范本,处处渗透,处处引导学生悟得并学会篇章架构的方法。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散文,文章按游览的顺序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作为一篇游记,我们该如何凸显它的特质,给学生学习的范例呢?不断研读文本之后,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学习作者的游览路线,初步培养学生游记的篇章构架能力。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颐和园走一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完成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生交流,出示五个句子: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⑤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师:借助这几句话,谁来说说作者的游览线路图?

生:大门—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师:看着板书,谁再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

师:作者又是如何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请同学们再去仔细读读这五句话,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动词起着什么作用?

生:这些动词,非常准确的写出了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

生:都是表示走的意思,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准确。

师:动词表示脚步的移动——板书:移步。走到不同的地点看到不同的景物。——板书:换景。这就是游记最常用的写作手法——“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师:把这几句话送回到整篇文章,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都在句子的开头。

生:连接两个景点。

师:作者用上不同的动词,把游览的路线交代的非常清楚。同时这些句子放在每一段的开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板书:承上启下)

师:看了作者的游览线路,你是否也想去玩一玩呢?来,让我们一起去温州动物园游玩。动物园有三处大门——北门、东门、西门。你想从哪里进入,又想游玩哪些景点呢?请为你的游览设计一条线路。(温馨提示:至少要游玩3——4处才能值回票价。)

学生画线路图,说游览路线并写下来。(评价要求:①准确运用动词;②每个句子放在文中能起承上启下作用。)

通过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品读文中介绍游览路线的这几句话,学生对游记的篇章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让学生自己设计线路图、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写游览路线,则一步步引领学生渐渐学会了如何写好游记的框架。在语言实践中,学生对游记散文的篇章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生写作的篇章架构能力需要我们正确地去引领,并在言语实践中强化。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关注文体,把握文体特点,凸显文本特质,从文体特点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和积累,帮助学生树立篇章结构的概念。

二、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涵咏语言,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

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传神。”读书,我们要能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悟出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咀嚼揣摩,从而深入其中,思而得之,感而契之。

如《威尼斯的小艇》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分明可以感受到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着的魅力。水面宁静,月影摇曳,作者抓住细微的动作,将大家带进了那迷人的威尼斯之夜。课堂中,我抓住“将细小的动作放大”这一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运用。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威尼斯之夜啊!(安详、宁静)你从哪儿读出了这份幽静?拿起笔圈出让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生:摇晃。月影的摇晃都能看到,可见威尼斯的夜晚是多么的宁静。

师:月影摇曳,作者正是抓住这细微的动作,写出了夜晚的静寂。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还有哪些动词也让你感受到了这份静?

生抓住“耸立、停泊、横、笼罩、入睡”等词继续品读。

师小结:这是一个静寂的夜晚。原来,宁静就是细小的动作被放大。作者正是运用准确的动词写出了夜晚的寂静。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学这一招,让我们的文章更富有韵味。

随即,我出示了三张图片,让学生学学作者将细小的动作放大,并运用恰当的修饰词和修饰手法,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处风景,写一写。

朗读涵咏、品味感悟后的写作,是有效的,是对阅读教学的反刍。学生在写作中有目的地运用了从阅读中汲取的营养,较好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习得了语言表达的方法。

总之,我们的课堂只有善于去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我们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回归他的本位。

三、阅读教学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实践点

阅读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历语言,习得表达,更应让孩子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实践点,将学生从文本带向生活。

《威尼斯的小艇》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展现了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文章的最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写话环节。

师:瞧,作者反复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把威尼斯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在我们永嘉也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楠溪江的竹筏,坐过的孩子請举手?没坐过的孩子别着急,请看!一定要仔细观察竹筏的样子,船夫的动作,还要注意船两边的景物哦!

生观看录像。

师:看完视频,如果让你写楠溪江的竹筏,你会写什么呢?

生:竹筏的样子、坐船的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拿起笔写写你想写的内容,或直接、或间接、或直接和间接相结合描写楠溪江竹筏的某一方面,可以写写竹筏的样子、坐竹筏的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

从威尼斯的小艇到楠溪江的竹筏,这不仅是写法上的迁移,更是阅读、写作、生活三者的有效结合。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等,内化为自己积极的语言库存,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获得了情感上的熏陶。

再如《牧场之国》,作者抓住动物的动作、外貌、神态、声音展开自由地联想,写出了牛犊的端庄,老牛的尊严,骏马的剽悍等。学完这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如树袋熊、长颈鹿、鸵鸟、野兔……但我们的习作要求要与阅读教学相一致: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刚学过的方法,既有准确的观察,又有自由地联想。

每一篇文章,我们要挖的点有很多,要教的点也有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只能顾此失彼。因此,在文本的研读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我们应该遵循一点,那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阅读与写作共生!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5

[2]王卓瑶.亲历语言,习得表达[J]作文成功之路2014.2(下)

[3]董大伟.让风景在笔下流动[J]小学语文教师2013.07-08

[4]李振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2

猜你喜欢

竹筏游览威尼斯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威尼斯商人
春到遇龙河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激流中的竹筏
嘿,真开心
游览路线
威尼斯狂欢怪人
阳朔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