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
2017-06-19王亚梅
王亚梅
【摘 要】小学教育是小学生开始学习的启蒙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在行为和学习方面还处于模仿阶段,很难有自己独立的自主意识。通过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行为与性格培养,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满足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前,首先要向学生教授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品德。小学是一个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品和发展。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引导者,在学生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之余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加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扩展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二、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误区
1.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商品经济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各个行业的竞争都很激烈,金钱至上的观念横行,这种社会环境对当前的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很多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当前社会对于教育和人才的观念大都是看分数决定的,通过升学掌握专业知识是当前社会上普遍的价值观念,所以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加强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才而忽视了德,智育在当前社会的教育环境下被无限的抬高,德育反而无人关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德育工作地位根本难以得到提高。
2.德育教育脱离工作实际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力度加大了,但是德育工作的效果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德育教育的目标与工作实际脱离所致,教师教授的很多,但是学生却不这道该怎样运用和实践。当前小学的德育工作形式和内容大都一样,都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环境中,比如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等大的范畴,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不知道实际应该怎样做,对其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实施,很多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之后还会因为目标过高而产生退却心理,使德育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3.忽视了德育教育主体特点
德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应该与教育对象的特点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小学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小学生吗,德育工作的开展当然也应该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却忽视了这些,只注重生硬的、教条主义的知识灌输,忽视甚至无视小学生的鲜活性、丰富性、个性和多样性,对教育主体不够重视,这样会使德育工作变的冷硬、无趣,学生对其的兴趣减少使小学德育工作失去活力。
4.德育发展滞后性
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在观念上大都很闭塞,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德育教育的体系和观念更新缓慢,难以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使对教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现在的很多学校仍然采用的很多年前的教材,陈旧的教材和落后的教育方法无法使德育工作产生效果。
三、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式
1.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学生德育的重要教导人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学校要对班主任组织专门的活动或者培训讲座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小学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都会不自觉的对周围人、事进行模仿,班主任作为小学生主要接触的人之一,班主任的行为和处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行为和处事时,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表率,严格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自身的道德建设,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奠定基础。
2.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落后,难以适应学生群体的特征,所以无法产生明显的效果。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象为小学生。小学生的年龄小、模仿能力强,只有在对事情进行亲身的体验之后才会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创新和改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实现课堂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班主任可以组织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3.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什么教育都要做到因材施教,要認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消除学生在在心理上与班主任的距离感和畏惧心。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到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于成绩不好、心理自卑的学生要进行额外的关注,从内心尊重和爱护他们,这样才能够使德育工作真正发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