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开发与技能训练
2017-06-19陈永花
陈永花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在阶段性的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开发和技能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如:不熟悉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词汇量不足、笔记条理不清、表述不完整,提出了勤听多模仿、拓展阅读、圈划关键词并熟用语义标记、强化基本句子结构知识等解决方法和策略,希望略有成效及仍待验证的这些方法,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
【关键词】学术性英语听力;笔记;语音变化;模仿;句子结构
一、引言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听力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的策略和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獲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英语的交际性功能。新课程背景下的听力教学强调整体理解语篇,倡导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但是,由于高考压力,实际的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趋于应试性。在中职学校中,英语听力能力的教学也侧重交际性功能。
然而,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和中职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而国外院校的英文授课环境对留学生的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学有所获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能听懂英文授课,并做好课堂笔记以备课后整理复习。一般的交际性英语听力能力,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听课需求。即使是国内很多大型的知名英语培训机构,也少有针对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课程。因此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是高中阶段学生,尤其是有志于出国的学生,有必要开发的一项重要能力。
笔者查阅文献后发现,国内关于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值得探究。而笔者执教的中澳合作TAFE五年一贯制班级,中职阶段侧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接受高职阶段的全英文授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学生现阶段学习的澳大利亚英语三级听力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懂学术讲座主题、大意和要点,并通过笔记整理详细信息,写出讲座概要。这为笔者探究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的开发与技能训练提供了契机,因此,笔者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相应研究。
二、阶段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不熟悉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
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会给学生设置听力障碍,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清晰识别单个单词,误以为遇到了又长又臭的新单词,从而产生畏难心理,裹足不前。但等文本呈现时,学生才发现其实不难。
2.词汇量不足
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不同领域的词汇量非常有限。比较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学生在听到相对熟悉的话题,如饮食、健康等时,显得轻松自信,反馈时能陈述的要点或细节较多;但当他们听到比较陌生的话题,如移民、法律体系等时,显得茫然无措,反馈时只能说出一两个简单的词汇。
3.笔记条理不清
不少学生的笔记有些共同点:要点缺失、逻辑关系不清、条理不分明。尽管大部分学生在一次次的面批后,笔记的基本格式改善,也能适时用缩写和符号,但要点细节不分,分级序号不明的情况仍较普遍。非关键词反复出现的情况也较严重。
4.表述不完整
学生在口头复述或书写概要时,往往堆砌笔记词汇,而不懂如何用自己的语言组词成句,往往表现为句子成分缺失,句不成句。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勤听多模仿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听说往往不分家,两者相辅相成。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常常通过倾听周围人所说的话,然后进行反复模仿,进行脑内知识储备,从而实现语言的内化,并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和说密不可分。
要使学生习惯并适应各种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就要鼓励学生勤听多模仿,敏感地应对语音的各种变化。只有当学生自己在读和说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语音的变化,才能在听时,对语音的变化提升敏感度,作出自然而迅速的反应。
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美剧,也认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但多数学生以看字幕为主、听为辅。而被动听能接收到的信息量,远远不如主动听所能接收的信息量,因为主动听时,通过大脑的积极运转而激活的相关知识网,有助于吸收新知、并通过有意义的联结网络加深印象。所以尽管学生手头资源丰富,但他们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值得商榷。
因此,笔者鼓励学生换种看剧方式,以听为主字幕为辅,劳逸结合,遇到经典语句,可以反复听,反复模仿,尤其是含有语音变化的。当然,学生看剧习惯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旁人也无法监控。所以,该方法的应用就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其中有几位学生开始尝试看英文字幕,虽然一开始不太习惯,但收获却比之前只看中文字幕大,从而使他们有意识地慢慢过渡到以听为主。
2.拓展阅读,广泛涉猎
扩充词汇量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新事物的出现,促成新词汇的出现。大量媒体带我们领略日新月异的世界,但我们不能仅仅受视频、图片的吸引,更有效的增广见识、增加词汇的途径还是拓展阅读,进行广泛的涉猎,熟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话题。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可以起统筹引导作用。在不同时间段,布置不同话题的任务;在同一时间段内,让学生就相同的话题,自寻阅读资料,并整理相关的词汇,然后与班内同学分享,共同提高。在学生组织能力强的班级,还可以在不同阶段委派不同的学生,组织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活动,教师从旁协助。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单纯每次都由教师组织的效果好。
检查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同步跟进相同或类似话题的听力材料实现。在听前预测时,先告知学生听力的主题和题目,然后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反馈相关词汇和知识,把读和听有机结合。
3.圈划关键词,熟用段落标记
学生第一次阶段性随堂小测的结果差强人意,因为小测的听力材料是之前学生自己练习时听过的,而且小测时还有一份条理清晰的提纲式笔记,试题类型是填空补充完整内容。分析小测结果时,学生普遍反映:虽然大部分内容听懂了,但不知道具体该写什么。究其原因,是关键词的识别没掌握好,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没理清。
为提高学生识别关键词,以及句子间逻辑关系的能力,笔者在每日听力练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看文本圈划关键词,并记笔记的练习。这些文本经过精心挑选,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如此,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该类作业得到“总体结构不错,但关键词略多(少)”的评价后,树立起信心,然后经过教师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分析特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后,改进各自不足,得以进步。
但是,仍有个别同学仍分析不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老师加强个别语言点知识的教学,通过开小灶的方式,学练结合,争取赶上班级总体进度。这些语言点知识主要涉及一些连词、语义标记词等。如and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but和however往往表示转折关系,now和allright在讲座中可以提示话题的转换等等。强化并巩固连词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整理笔记。
4.强化基本句子结构知识
现在的英语教学比较注重英语的语用交际功能,弱化了传统的语法教学,所以不少学生对一些语法知识一知半解。
尽管有些传统的语法教学有其弊端,但不可否认,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法句法知识,对理解长难句有较大的助益。因为通过掌握的词法句法知识,学生可以更快捷的判断出句子的主干,排除干扰冗余信息,从而找出关键词,再把关键词通过句法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最后的输出。
所以,在发现学生口头復述和书写概要,句子结构不完整时,笔者适时补充了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例句分析,学生模仿造句,学生间交叉批改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一步步了解、理解并掌握基本句法知识,然后反过来应用到口头复述和概要书写中。
经过几次反复讲解和练习,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部分学生仍偶尔犯错,还有一部分则错误较多,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也由此体现。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随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日趋发展成熟,实际应用效果将更好。
四、结束语
英语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能力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学术性英语听力能力的开发和技能训练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但它也可以贯穿之后的英语学习、英文授课的专业课学习。在这个阶段性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习。文中所提策略和方法仅为笔者愚见,有些略有成效,有些仍待进一步反馈验证,希望能真正帮助学生通过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刘海霞.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6):259
[2]罗之慧.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发展的教学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8):1-5.
[3]杨琼.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设计与教材整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