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豆新品种晋小豆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2017-06-19张春明张耀文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豆新品种山西省

张春明,张耀文,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小豆新品种晋小豆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张春明,张耀文,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小豆是山西省的主要杂豆之一,其籽粒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还是人类需要的多种矿物质的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生产上使用的小豆品种,存在着品种杂、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生产效益,急需选育高产优质的小豆品种。晋小豆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小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丰产及抗旱性好等优点,适合山西及周边省份栽培种植。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对发展山西省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小豆;晋小豆5号;选育;栽培技术

当前,受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玉米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1-3],我国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4],玉米种植效益降低,发展耐旱杂粮杂豆成为山西省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小豆药食兼备,具有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适应性强、易于种植管理等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5-6]。国内消费、外贸出口及加工企业对小豆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7-8],饱满度及籽粒色泽等外观品质,直接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9-10]。但生产上品种混杂[11]、优良品种推广较少、种植技术落后[12-13],限制了小豆生产和品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及时调整小豆育种目标,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达到增产效果[14-20]。

晋小豆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为晋审小豆(认)2012001,具有高产、抗病、抗逆和抗倒伏等特点,适合山西及周边省份栽培种植。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对提高山西小豆主产区的产量及品质起到积极作用,对发展山西省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也具有重要作用。

1 选育过程

1.1 育种目标

选育丰产稳产、品种优良、具有广谱抗性、耐瘠薄、适于山西省种植的优质小豆新品种。

1.2 亲本来源

晋小豆5号(原系号JH986-5),杂交组合为小豆资源B4810×日本红小豆。其中,小豆资源B4810的优良性状主要表现在早熟,种皮鲜红,抗旱性、丰产性好,品质优。日本红小豆是引进的优质小豆资源,植株直立,紧凑,大粒,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耐病特点。

1.3 选育过程

晋小豆5号的选育系谱如图1所示。根据育种目标,1998年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小豆资源B4810为母本材料、日本红小豆为父本材料进行组配杂交,当年收获获得9荚26粒杂交种子;1999年从F1杂种圃中鉴定选择真杂种株;2000年按株行种植F2,扩大种植分离群体;2001—2006年种植F3~F8,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从抗病性、成熟期、产量、籽粒外观等方面综合选择,得到遗传性状稳定、产量突出的目标株系,定名JH986-5;2007—200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JH986-5连续2 a表现抗病、稳产、优质;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达到认定标准。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性状

有限结荚荚习性,田间植株长势整齐一致,茎秆直立,株型紧凑,株高48 cm左右,幼茎绿色,叶片卵圆形。主茎14节,主茎分枝3~4个,花黄色,成熟荚黄白色,圆筒形。单株荚数30荚左右,单荚粒数6粒,籽粒短圆柱形,种皮红色有光泽,百粒质量17 g,大小整齐一致,商品性好。

2.2 生物学性状

从出苗到成熟春播105~110 d,复播85~90 d,属中早熟小豆品种。该品种抗旱,耐瘠,抗倒伏,抗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适应性广,适播期长。

2.3 品质性状

根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蛋白质含量20.66%,粗脂肪含量1.00%,粗淀粉含量52.57%。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

2007年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1509kg/hm2,比对照晋小豆1号增产9.1%,居13个参试品系的第1位;2008—2009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08年平均产量为1 635 kg/hm2,比对照晋小豆1号增产11.7%;2009年平均产量为1 665 kg/hm2,比对照晋小豆1号增产10.6%,连续3 a表现突出。

3.2 生产试验与示范

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种子站组织的小豆生产试验(表1)。2010年试验结果,6个试点有5点增产,平均产量2 101.5 kg/hm2,比对照晋小豆1号增产14.7%,增产点次83%,居参试品种之首;2011年试验结果,6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1717.5kg/hm2,比对照晋小豆1号增产17.2%,增产点次100%,居参试品种第一。2 a平均产量1 909.5 kg/hm2,比对照增产15.9%,试验结果居第1位(表2)。

表1 2010—2011年JH986-5生产试验产量结果kg/hm2

表2 2010—2011年生产试验产量结果汇总

3.3 田间抗性表现

田间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晋小豆5号在各试点对锈病、抗倒伏均表现为抗;抗旱性好,6个试点中有5个试点表现为耐旱(表3)。因此,晋小豆5号是一个抗旱、抗锈病、抗倒伏的小豆新品种。

表3 2010年JH986-5区域试验抗旱、抗病虫调查结果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深耕整地

整地时增施农家肥作底肥,播种时忌重茬和迎茬。

4.2 适时播种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及时播种。一般应掌握“春播适时,夏播抢早”的原则。在一年一作春播区,从4月下旬至5月底均可播种。晋南复播地区,多在冬小麦收割后尽量早播。播种前进行选种、晒种和拌种。小豆的播种方法主要是条播和穴播,播种量一般条播30~45 kg/hm2,播深以3~5 cm为宜。

4.3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因时、因品种而定。一般应掌握早熟种密、晚熟种稀,春播稀、夏播密,肥地稀、旱薄地密的原则。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春播地区以13.5万~15.0万株/hm2为宜。

4.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首先要早间苗、早定苗: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按计划种植的密度留壮苗、留匀苗。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小豆一般在封垄前中耕2~3次,中耕结合培土壅根,在开花后停止中耕。小豆苗期较耐旱,在有底墒的情况下,苗期不浇水。花期和结荚期为需水高峰期,干旱年份,有灌溉条件的应在始花期灌水一次,以促进单株结荚和单荚粒数,在结荚期再灌水一次,增加粒质量并延长开花结荚时间。

4.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豆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白粉病等;小豆虫害有地老虎、蚜虫、豆荚螟、豆象等。

叶斑病:可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适当减少种植密度,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耕,在发病初期喷施7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代森猛锌可湿性600倍液等,隔7~10 d喷洒一次,连续喷药2~3次。

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施40%福星乳油5 000~8 000倍液或25%粉锈宁2 000倍液等能有效控制病害。

锈病:用15%的粉锈宁对水1 000倍,或石硫合剂喷洒效果较好。

根腐病:实行轮作,将多福杀菌剂以种衣剂的形式进行种子处理,可以防治苗期根腐病。

地老虎:将5 kg麦麸炒香拌入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制作毒饵,诱杀4龄以下幼虫,也可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喷洒或用50%辛硫磷乳剂1 500倍液灌根防治。

蚜虫: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亩旺特2 000倍液或丁硫克百威1 500倍液等叶片喷洒防治。

豆荚螟: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40%灭虫清乳油或5%锐劲特胶悬剂2 500倍液喷雾,每隔10 d喷一次。

豆象:豆象是小豆主要的贮藏害虫,用磷化铝熏蒸效果较好。

4.6 收获

可采取分次采摘和一次性收割2种方式。收获后要及时脱粒、晾晒和清选种子,种子含水量在13.5%以下时,即可入库贮存。

5 小结

山西省各区试点田间自然条件下鉴定结果表明,晋小豆5号是一个耐旱、抗锈病、抗倒伏、优质、高产的小豆新品种,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上推广种植;也可将其作为育种材料应用于新品种选育,以促进山西省小豆品种的更新换代。

[1]朱明.支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12(6):46-49.

[2]关望辉,白文斌.“镰刀弯”地区发展高粱种植的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43-145.

[3]乔颖丽,王艳华.中国玉米需求及供需平衡趋势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1-85.

[4]习银生,杨丽.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和进口前景分析[J].中国农垦,2012(11):36-41.

[5]程须珍,王述民.中国食用豆类品种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

[6]张春明,张耀文.品种与肥料对小豆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34-7035,7124.

[7]张春明,张耀文.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途径[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46-1148.

[8]王丽侠,袁兴淼,张涛,等.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的豆沙特性评价与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4):883-887.

[9]张红梅,顾和平,陈新,等.小豆新品种苏红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27(4):63-65.

[10]金文林.小豆品质性状研究进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5,10(2):94-105.

[11]周桂梅,刘振兴,陈健,等.小豆品种形态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5):1144-1149.

[12]顾和平,陈新,袁星星,等.红小豆新品种苏红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98-99.

[13]陈新,顾和平,张红梅,等.适合江苏省栽培的小豆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8,28(4):270-271.

[14]张海平,王志,李原萍,等.大豆新品种品豆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1573-1576.

[15]段国占,周晓明,任建军,等.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许豆8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6):62-64.

[16]张海生,李秀珍,吴聚兰,等.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L-6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26-1028,1039.

[17]吴聚兰,张海生,李秀珍,等.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3):221-223.

[18]吴聚兰,张海生,李秀珍,等.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3):24-26.

[19]李海朝,文自翔,张辉,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郑4066的选育及启示[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8):70-71.

[20]张春明,赵雪英.用GGE双标图分析区域试验中小豆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J].农学学报,2013,3(1):6-9.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New Adzuki Bean Cultivar Jin 5

ZHANGChunming,ZHANGYaowen,ZHAOXueying,YANHubin,ZHUHuijun,ZHANGZeyan
(Institute ofCrop Sciences,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Adzuki bean is one of the main mixed beans in Shanxi province,which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high protein and low-fat characteristic,but also because it is a good source for various mineral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adzuki beans,such as messy varieties,lowyields and poor quality,which seriously affects its production efficiency.Therefore, breeding new varieties with high and good qua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A new adzuki bean Jin 5 has been developed and bed by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hich has high yield,good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by Shanxi Province Committee of Agriculture in 2012.It is suitable to cultivate in Shanxi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The newvariety can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rural economy and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n Shanxi province.

adzuki bean;adzuki bean Jin 5;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ology

S521.032

:A

:1002-2481(2017)06-0894-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6.07

2016-11-17

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CARS-09-G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重点攻关项目(YGG16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项目(2017CGZH);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色攻关项目(YGG17119)

张春明(1973-),男,山西文水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豆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小豆新品种山西省
青菜新品种介绍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小豆丁的探险之旅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为什么不买台相机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