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017-06-19李慧转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校本研修工作中,河南省李慧转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有效校本研修、促进专业成长”的主线,遵循着“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反思提高为特征,以同伴互助为宗旨,以专家引领为契机”的工作思路,从前期调研、建章立制、运行实施、反思改进、推广应用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探索出了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经过近两年的不断研修,工作室“混合式”研修模式,很好地促进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也带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混合式”校本研修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一)研修目标
基于研修学员专业素养和发展需求,着力落实新课标精神,针对数学学科的具体情况及学员的年龄、职称结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经历,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扎实工作,以团队协作为研究方式,构建数学名师培养新的平台,形成新的思路,寻求新的突破。通过混合式主题研修,深入研讨和总结培训经验,提升专业发展技能;结合名师带动,规划学员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集中学习,使研修学员在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合专项教研,提升研修成员的学科素养,带动并培养一批“拔尖型”教师,成为潜在的中原名师候选人,从而能够在本学校、本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混合式”校本研修任务
(1)开展专题研修,通过专题培训,对课标进行深层次解读,提升研修成员的教学理论素养。
(2)开展课例研究,依托“同课异构”活动,提升教师“读懂课堂”的能力。
(3)开展网络教研,依托工作室网页以及网络学习网站,形成网络互动机制,养成网络学习和教研的习惯。
(4)开展问题研究,积极参与其他业务机构课堂展示,在共同探讨中深入研究课题问题,使学员在参与活动中更好的提升课堂“观、评、辩”能力。
(5)开展风格研究,在风格打磨中学员反思、提炼、建构教学风格,并形成對自我教学风格的初步定位。
二、研修方式与预期成果
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以“混合式”研修培训为主,有效整合“讲授、诊断、行动”“参与、分析、分享”、“任务、自主、合作”、“体验、实践”等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员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找到自己的节点,实现“讲授、参与、分享、合作、体验、实践、反思”的一体化培训。
(一)“混合式”校本研修方式
1.专家讲座、注重引领
紧紧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通过内容精当、素材充实、表达生动、引领性强的讲座,加之课堂教学案例指导,促使学员在名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方面有新的认识。
2.专题研修、注重实践
以学员的学科能力提升为核心,突出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特征与方法价值,关注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学员困惑,引领学员在体验中提升。
3.集中学习、注重提升
以学员关注的问题为核心,负责人引领学员进行专项学习,针对每位学员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层次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
4.情景体验、注重研讨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营造学员参与的情境,让学员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介入到活动中,从而获得教育经验,在研讨中,在多元视角的研讨和观点的碰撞中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观摩展示、注重示范
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常规课堂,研究典型课例,开展深度同课异构,引导学员在参与体验中收获提升,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打磨精品课堂,工作室负责人特别要发挥好示范、点评和指导力度,将研与培有效结合。
6.网络研讨、注重交流
开展网络研修活动,通过李慧转名师工作室网站、平顶山市教育局鹰师联盟、博客、qq群、微信群、名师微博等平台,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研修机制。混合式研修的起点是教学问题,其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混合式研修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教与学的结合:首先是向自已学习,以网络为平台的培训课程和研修资源为支撑,不断设计、反思、改进,实现在“教中学”。其次是向专家和同伴学习,把自已的问题和案例在线上分享,获取专家和同伴的指导和批评,在碰撞、交流、研讨中,分享践智慧,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教与思的结合:首先是教前反思。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探寻策略,并预期效果。其次是教中反思。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效果评估和策略改进。最后还应教后反思跟进,从而形成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第三、教与研结合。“问题即课题”,要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作为“小课题”,与本校同事、与网络同伴互助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实现经验提升和转化,发展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二)研修内容及预期成果
1.开展学员共读一本书活动
采取集中辅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员积极学习史宁中教授《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定期在工作室网页上发布一篇读书心得,以此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学素养。
2.开展基于课标核心理念的研究
解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与此同时,开展对于课标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核心关键词的问题研究,建立研讨qq群,然后在网上交流,形成课程资源共享,为一线教师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
3.研读多种版本教材
通过每位学员对人教版、苏教版、青岛版多册教材的研读,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并思考编者如此编排的意图、目的。了解其版本教材的编排情况,比较异同,写出心得体会。
4.聘请专家指导
工作室将聘请省内外小学数学教研员或有关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每位学员递交1篇学习心得体会。
5.组织学习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各级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每个学员及时充电加压,以促进其快速成长。
6.依托“和乐课堂”开展教学风格研究。
(1)打磨一节特色课堂。综合各版本教材内容,设计一节课,制定磨课计划;认真组织课例打磨的实施全过程;负责人对学员给予充分指导,群组其他学员及时参与研讨,及时调度打磨进程,撰写磨课总结。
(2)开展教师教学风格研究。学员进行内省性的课堂研究,研究自己的课堂,反思调整自己的课堂,总结归纳自己的课堂,写作提升自己的课堂,在“我的模式我的课“的基础上,坚持”突出一项,改革一项,研究一项、获得一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构思并参与科研课题。工作室以“和乐课堂”为研究抓手,依托《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为载体,学员积极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学员要结合各自实际、立足课堂,形成各自研究成果,并为下一阶段自主课题研究做准备。
三、学员管理和要求
(一)梳理专业人生
每位学员都制定了自己的成长目标,要确立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举措;在研修结束时,客观分析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研修负责人对教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提出以后成长重点建议。
(二)健全成员档案
建立规范的工作室学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
(三)规范日常管理
工作室主持人引领成员组织相关活动及工作例会,总结反思并布置新期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加强与其他工作室、研究团体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共同提高。
河南省李慧转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