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2017-06-19易木寿裴军林日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十三五人才培养模式

易木寿 裴军 林日弟

摘 要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随即拉开帷幕。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省开设体育专业的11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传统本科压缩、三段式的办学模式,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走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单位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道路,并就“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和创新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0前言

社会对体育运营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与学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重叠、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和“供需二张皮”。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好体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目前我省开设体育专业的11所高职院校(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等)。

1.2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工作过程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查阅借鉴与本文论题有关的国内外多部文献资料,根据对象的不同,设计并发出问卷600份问卷,收回问卷596份,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达98.7%。最后对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均使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据数据统计,目前我省开设了体育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11所,且开设的专业大多都是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方向有体育保健、体育舞蹈、高尔夫等。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全面发展、体育运营管理的专门人才、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重叠较多。分析原因,其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培养的校本位思想,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传统本科压缩、三段式的办学模式。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单位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体育专业运营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2.2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与创新动力分析

(1)社会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壮大。高职院校培养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体育社会指导员岗位,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每千人配备2-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至少为65万人,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离这目标远远不够。加强高职院校培养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一批有特色的、与用人单位需求相适应的体育运营管理、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型体育人才应当是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2)用人单位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敬业与进取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从部分毕业生问卷调查以及对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调查来看,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岗位的人数只占调查毕业总人数的42%,其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满意度较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寻找一种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的“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高职院校办好体育专业、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途径。

2.3“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2.3.1“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嵌入式”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区别于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同时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在大学一年级,通过体育职业入门课程的学习、聘请体育运营与管理专家开展职业入门及职业规划讲座,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及要求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体育运营类工作的氛围,了解体育运营与管理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等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打下专业基础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大学二学级,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项目化教学中充分地嵌入用人单位文化(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体育运营与管理理念、体育运营与管理手段与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营基本能力、体育运营核心能力、体育专项技能及职业素质。在大学三年级,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事实际的体育运营、咨询与服务工作,全方面地嵌入相应工作的各个要素。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3.2“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首先与用人单位联手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初期,就要求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修改,使学校培养的体育运营类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然后与用人单位合作确定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职业基本素质模块、体育运营能力模块、体育运营类核心能力模块和体育专项技能拓展模块四个部分。引入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体育运营技能的提高,又缩短了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再者是用人单位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到用人单位参与培训,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同时,聘请体育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形成一个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最后是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聘请用人单位体育专家,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利用用人单位的培训教材,进行教材开发和建设,编写一套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

2.3.3“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多方位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嵌入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用人单位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与发展的目的。

(2)制订“综合素质+体育运营能力+体育技能”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基本素质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日后持续发展提供潜力;第二个模块为体育运营能力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基本能力;第三个模块是体育运营类核心能力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体育运营与管理典型技能,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第四个模块是体育专项技能拓展模块,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各体育专项技能,为更好地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提供保障。

3结论与建议

探索高职院校培养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高职院校办好体育专业、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169-172.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十三五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