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德与社会课堂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7-06-19林海
林海
【摘 要】云无常形,教无定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也日新月异。本文作者在践行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合理渗透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關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认知、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四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和深化道德认识。
一、巧设教学情境
设置情境是教学艺术的升华,即再创造教学。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品德与社会》教学属于情感熏陶的范畴,其核心是带动学生的情绪,这就对教师情境创设的巧妙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狠抓教材蕴藏的真实情感,直击学生内心,营造一种真实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始终保持在学习的最佳状态。绝大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或剪辑视频,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多个画面、多个镜头、音乐及旁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且形象,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促使全班学生可以听其声、观其形,在享受其中乐趣的同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注重角色扮演
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经常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促使他们进行换位思考。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以“假期安全真重要”为主题,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假期中会遇到哪些安全问题,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各个小组很快便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排练之中,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有的小组表演的是暑假去游泳,结果发生溺水事件,引发大家对自身安全的思考;有的小组表演的是遇到坏人抢劫的故事,展现如何自我保护,如何进行自救并成功报警的过程;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在小摊上购买旅游纪念品,结果被人骗了钱,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讨回公道的故事……大家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角色扮演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三、开展移情体验
情感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学生道德行为健康发展的“催化剂”,而移情体验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进行自觉的情感体验,与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人、事、物产生情感并进而促进情感内化,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以“怎样与人相处”为主题,教师提出“班级中来了一位新同学,你该怎样拉近与他的距离呢”这一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有的说不能孤芳自赏,要主动与新同学说话,不能让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有的说要写小卡片送给他,介绍自己,要与他交朋友;有的说找出新同学的优点向他学习。在活动中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赞美他人是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情感,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尊重对方的表现,理解和尊重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通过移情体验,实现人际间的交往。
四、组织情感活动
学生从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是知行统一的表现,是学生道德情感升华的体现。小学生道德思想的形成,不但要依靠外在的影响,还需要在自我实践活动中去探究问题的真相,获得直接体验。
在“绿色小卫士”为主题,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校园周边的环境,并对一些污染源进行统计。学生们看到有的人随手乱丢垃圾,有的人随地吐痰,有的人随便泼脏水……原来身边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在破坏和谐环境。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发放自己制作的环保卡片,并给路人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起初,不少学生很害羞,但在我的鼓励和带动下,他们也能和路人进行交流,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出来。看得出来,他们真心想为绿色家园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回去后,我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也提醒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动周边的人。
五、提高自身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充当着学生指明灯的重要角色,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教师需明确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可塑性较强,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尚不完善,教师的言传身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重视细节,如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重视仪容仪表,注意教学用语的规范化,轻拿轻放教学用具,时常使用“你好”“对不起”及“非常感谢”等字眼,给学生做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一定要善于以情育情,以情动人,以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学生的心,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达到以情育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云.浅谈小学品德情感体验[J].新一代月刊,2014(1).
[2]杜中华.浅析情感因素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