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AM模型的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研究

2017-06-19陈英俊郝明华刘庆顺

消费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

陈英俊 郝明华 刘庆顺

摘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与质量,对本校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从图书馆资源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等两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较低。是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征。

关键词: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21日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WiFi覆盖提升、3G的成熟和4G的启用为网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機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4.59亿,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7.1%。2016年1月1日笔者以“图书馆”为关键字搜索微信公众号,发现山东众多高校已经搭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随着网络资源的数量多、范围广、使用方式多样等特点,高校教师对于图书馆各种电子、纸质资源的利用情况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资源利用不再是使用者单方面作用,而是与馆员间的交互行为。

本研究针对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信息传递不畅通等现象,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有用性和易用性对高校教师资源利用情况的影响程度。在山东众多高校已采用自己微信公众号进行新一轮信息服务的同时,我校仍采用传统的图书馆网页进行信息服务。本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号、将图书馆主页链接嵌入微信公众服务中等积极措施,提高信息传递速度、资源流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文献综述

(一)基于TAM的研究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 Model,TAM,1989年),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l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一个解释说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of use),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

明均仁等人在TAM理论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先后引入系统特征、界面特征、个体差异、社会影响、感知愉悦性、感知风险、感知信任、感知成本等变量,构建模型,通过数理分析逐一确定用户接受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有效解释图书馆用户的个人使用行为,在此基础上为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开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基于TPB和TAM的研究

王双的研究是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TAM,引入内部变量和外部影响因子构建模型,分析个体影响因素。杨雅芬等人分析了个体差异、系统界面、组织环境、外界条件、社会影响等因素对用户接受数字图书馆的影响,为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许应楠通过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在TAM和满意度理论基础上,添加个体差异、组织服务、系统特征,构建并验证了图书馆网站用户接受模型。目前国内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主要是对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网站、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赵宇翔、曹培培等学者就技术接受模型的角度从社会公众对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研究有用性、易用性对网站使用情况的影响。

(三)小结

基于学生视角,将TAM模型引入到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中的研究比较少,基于此视角可以不受自身情绪或群体压力的影响,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本研究在我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期间初步观察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不是很充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的方法探讨我校教师阅读现状及图书馆意识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图书馆馆藏情况、资源利用的特点规律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后台数据处理技术,查询图书馆电子资源、纸质书籍及期刊杂志的馆藏情况,根据问卷数据和电子统计资料,将影响因素拟合为有用性和易用性两大维度,分别建立有用性、易用性与使用率指标的线性关系。指出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图书馆日行渐远的高校教师。通过创建教师与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平台,图书馆可以随时发布馆藏情况、馆况变动以及制度措施等事项,使专注于教学、科研的教师在也可以在忙碌的办公时间获得最新的图书馆资讯。

三、研究设计与初步统计分析

(一)问卷内容与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改形成的。首先进行了20份预调查和15位老师的访谈,就多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之后进行了第二次正式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无效10份,回收率91.67%。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包括图书馆资源利用基本情况、电子资源及数据库相关情况、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信息服务与沟通。

同时,为了调查教师对电子资源的访问情况,特从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办公室调取了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数据库访问情况,主要有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人大报刊复印、中国知网、中国资讯行、超星移动图书馆和Springer图书馆电子资源点击下载量以及访谈获取的资料。

电子资源点击下载量显示(如表1):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在2013-2015年间的下载量逐年攀升,但与近几年学校师生对课程、学术的需求而言,增长幅度却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学校现购买的电子资源版权不能满足师生对资源的需求,除中国知网和超星图书有较多学生使用外,其他电子资源多为教师使用,而其中的北大法意和人大报刊近几年的下载量反减不增,由此可见教师对其利用率并不高。

(二)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23进行分析。参与此次问卷调查者、受访者主要是在校教师,涉及各专业、各学科,包括政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九个学院,人文艺术类的教师占比为21.82%,社会科学类的教师占比为60.91%,自然科学类的教师占比为17.27%,基本覆盖全校二级学院,调查范围较广,具有一定代表性(如表2)。

表2图书馆资源利用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被调查者(表2)中25岁-45岁占80%,且正处于职业上升期,对教学和学术的需求都很高,能够真实的反应此次调查研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三)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3,此问卷基本采用五点刻度,比较客观直接地反映教师对各项评价的认同程度。由表的,多数教师选择了2(比较满意)和3(满意),说明教师对图书馆的整体评价较高。

尽管许多教师并未经常到馆,但就希望开馆时间方面的统计调查分析(如图1),有79.10%的老师认为应当全天开放;有20.90%的老师认为在正常上班时间即8:30-16:30开放就比较满意。同时,就认为最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问题的调查分析(如图2),认为APP或公众.号更方便获取图书馆资源信息的老师占比为55.45%,认为网页更方便获取信息的占比37.27%,认为同事提供信息和其他途径获取信息较方便的人数比为7.28%。

四、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有用性与易用性分析

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感知有用性由频度、用途、资源了解度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反映,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感知易用性由频度、资源使用度、满意度和服务追踪四个方面反映。

“独立样本检验”表中显示了检验方差齐性的F值和显著概率P值,由于P值为0.967大于0.05,所以两总体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两样本独立T检验为0.574,自由度为108,双侧检验显著性为0.567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平均数相同,男女教师对图书馆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变量分析”中显示频率与有用性的相关性是0.49,频率与易用性的相关性是0.51,显著性都小于0.05,显示结果与TAM模型理论基本吻合,解释了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仍是意愿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该校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情况仍受感知的有用性和感知的易用性的影响,影响程度都比较显著,且从分析来看,感知的易用性更加影响资源利用程度,正好和前面问卷中的咨询、途径、微信平台等相联系。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信息咨询服务的调查显示,学校线上线下咨询服务水平总体偏低,缺乏更深层次的跟踪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尚待提高。被调查者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说明教师未能完全掌握图书馆信息,并希望获得图书馆方面的帮助。

在对若干开放性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方面主要应用数据库、电子期刊、纸质图书等,而由于咨询服务不到位、宣传活动太少导致对图书馆方面的信息比较闭塞,以至于不清楚学校购买的数据库类型及检索方式。从教师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经常更新图书馆信息、获取信息方式更加快捷高效、线上线下资源及时更新可以提高他们访问图书馆的频率,并希望图书馆可以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教师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满意度日趋降低,获取图书馆资源途径少,信息传递不畅通,且根据数据显示,高校教师更倾向于公众号信息服务。山东众多高校已搭建自己的微信公众服务,而受调查学校至今未有自己的微信公众服务,所以,搭建微信公眾号进行资讯服务已是势在必行。由模型显示,利用率低主要受感知的易用性影响,因此如何使读者更快更便捷更有效地获取资讯、采取行动是图书馆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

通过建立感知的有用性和感知的易用性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感知的易用性与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而与感知的有用性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即当读者认为信息容易获取、资料容易获得时,他们便容易采取行动。

图书馆应当与高校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将图书馆的动态及时传送到教师手中,教师也应当及时回应图书馆工作。高校图书馆也可通过馆际互借,馆际交流等途径,打破传统更新方式,促进资源高效流通。学校图书馆信息发布的唯一途径是官网,但其点击量较低,用户获取资源信息匮乏,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建设微信公众平台,使广大用户方便快捷获取图书馆最新资讯。针对我校教师的数量、结构、层次及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程度和类型,探讨如何满足教师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并提出改进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将为大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述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