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

2017-06-19胡晓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年11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

胡晓松

摘 要:城市湿地规划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保护湿地占地面积就是在保存人类未来生活的基础性资源。湿地,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类生存的环境,同时还可以对城市整体的大气进行调节,是工业和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元素之一。本文针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进行了内容上的探讨,希望得到的结论可以给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许多城市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时,往往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可以作为参考,这就致使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口号,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市政湿地园林建设的投入力度,让这些湿地面积可以得到相应的保证。

与此同时,生活在湿地公园周围的居民也应该对公园的环境进行保护,避免在娱乐活动进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生活垃圾。只有政府与居民共同对湿地公园的建设与规划进行支持,才能让这些湿地公园使用寿命得到相应地增加,让湿地对城市整体的气候环境贡献自己调节上的作用。

1.基本的概念

1.1 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

1.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是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是指: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3 人造

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让社会民众亲近、感受、体验自然,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公园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

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顧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

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随着政府工作的落实与推进,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已经有了定位上的工作部署。这些内容主要是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上的力度,湿地的生态系统可以得到有效地维护。加大人力资源上的投资,让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得到相应的恢复。城市湿地进行规划建设时,应该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采用各种手段,让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美观与整齐上的保障。让人们可以在娱乐活动时享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带给人们的便利。与此同时,城市基础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对湿地的破坏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让城市湿地保护与公园建设得到最大限度地落实。

2.1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关管理部门在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时,应该按照城市公园基本规划方案开展施工上的步骤。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城市的基本情况,对城市的环境以及气候信息进行系统上的掌握,根据这些基础信息对建设力度以及采用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的调整,尽量做到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在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应该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的协调建设原则,对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进行系统性的保障,防止生物多样性在建设过程中遭到破坏。如果城市湿地建设规划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建设标准开展施工步骤,很可能就让园林建设失去了原有的功效性。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起到调节的作用,还有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污染与混乱上的阻碍。

园林建设过程中,在对外来物种进行引进时,应该严格把关,防止外来物种在引进过程中因没有得到严格地把控或是天敌制约,导致这些外来物种在城市中大肆繁殖,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设计人员也应该根据城市湿地环境的整体规划开展湿地改造步骤,防止进行过度分割的处理造成湿地功能退化。

开展整体规划上的施工步骤时,城市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利用原有的水源、植被、地形与地势等这些基础要素,对城市的湿地公园整体规划进行完善,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设方法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与物种多样性上的保障。

2.2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园林建设设计规划人员在对生态环境关系进行协调时,应该按照相应的参考条例开展施工上的步骤。这些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必须可以达到协调发展上的要求。为了让这些要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落实,施工人员应将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湿地环境完整性这两个方面作为施工的重点进行控制。

为了城市总体环境可以不对湿地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在建设湿地公园时,也应该在公园的周边开发出一条过渡带,可以保护湿地水域环境以及陆域环境的完整性,起到缓冲上的作用,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产生过度的干扰。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湿地公园中的珍惜物种上的繁衍与生存能力,应该将这些湿地公园建设在城市的周边地带,只有这样,才能给这些生物提供一个良好且安静的生活环境,避免因生活节奏遭到破坏,致使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2.3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生态环境只有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上的原则支持,才能为人类的后代留出重要的生存基础资源。这不仅是对人类未来负责任的一种体现,也是在保障人类生活基础资源的一个基础点。对城市园林湿地中的原有生物以及气候等进行充分地利用与保护,可以让湿地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地挥发,这也是在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时,应该在不损坏后代人对城市湿地资源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保回收资源利用等方式开展建设上的施工步骤。与此同时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也应该采用那些高能效生态型的资料以及工艺手段,尽可能的保障湿地资源弹性,在这个范围内开展施工上的调整。让这些施工手段以及材料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湿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结论

通过以上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上的内容论述,可以发现湿地公园让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以及生态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可以让城市的气候与湿度得到相应的调节,创造出更为适合人类生活的居住环境。所以,园林设计规划人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时,也应该将教育功能进行适时地发挥,开展造景施工步骤时也应该符合美观设计学上的要求。这些景观资源的整合,可以让湿地园林基础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多种设计理念开展施工上的步骤,让湿地公园的园林景观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水准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与此同时,这些细节上的完善,也可以让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功能得到促进。

参考文献

[1]李娟娟.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7-9.

[2]宋永昌.发展城市森林,建设生态城市[D].华东师范大学,2002:5-6.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
规划设计作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