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校协同创新驱动下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017-06-19吴汉周
吴汉周
[摘 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教育要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使其专业得到不断发展。广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外驱力和协调创新等存在不足。需要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共同创新建构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包括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和中小学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协调创新;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93-04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就不能没有创新,就要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離不开好的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不仅东西部之间有差距,西部各省区之间也有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大。缩小东西部差距,解决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统筹好教师资源,加大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用于教育的经费有限,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广西各地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应积极携手探索教师发展模式,组成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促进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地校协同创新驱动的内涵
协同源于古希腊语, 为协同学(Synergetics)的范畴,意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使之能较好地完成某一任务或目标的过程。英语的“协同”是synergy,意思是joint work,“共同工作”。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他认为,“协同”就是指系统中诸多子系统或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和共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的统一整体的过程。[1]
对于创新的理解,中外人士不尽相同。李海英对创新的解读是:“创新是人利用现有条件,亲自用工具完成的一件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新事物的过程。”[2]英语的“创新”是innovate, “to make changes, introduce new practices etc.”协同创新则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要素,基于共同目标,通过形成共享的观念,依托资源共享平台,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从而形成新的整体系统,产生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3]
校地校协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指由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组成教师发展共同体,从地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和“校际交流”等方式,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引导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及创新实践工作,扩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元素,突出解决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领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师专业发展对协同创新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施的核心力量,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好教师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和扎实学识基础的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发展自身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发展的愿望、需求等内驱力,也要获得政府部门、高校和中小学的强有力支持,是个系统的、多动力、多领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三方协同合作,打破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各自为政的藩篱,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协同创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要求协同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师个体本身,还涉及政府、高校及中小学三方面因素。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教师是教育系统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离开了这个因素,教育系统就会崩溃。政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是管理机构,也是服务机构,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搭建平台。高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较强的师资队伍,可引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科学能力的发展。中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便利。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要求协同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两个关键驱动力,即内驱力和外驱力。内驱力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驱力,表现为教师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而主动追求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学习和掌握新的学科专业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教师的内驱力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否有发展需求决定教师专业能否发展。有了内在需求的驱动,教师就会根据形势的发展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身专业得到很好发展。相反,如果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就会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专业上就不会得到发展。人总会有惰性,仅靠内在驱动也不能完全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外驱力。所谓外驱力,指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外在的条件、环境、制度规范的制约等形成的外部驱动力量。比如,学校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所需的软硬条件,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奖惩制度,提供专业发展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等。教师的主要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自身有发展的动力,也要有来自外部的一定的力量,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所辖的中小学齐心协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领域性要求协同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在某个领域发展的问题,更是涉及多个领域发展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教育教学问题也涉及教育科研问题,不仅涉及理论学习问题也涉及实践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共同参与解决:高校要根据教师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地方政府要在高校和中小学之间搭起桥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高校专家以及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形成彼此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从而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中小学要引入教师教育院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纽带,联合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强化在职教师培训及其专业可持续发展。
三、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能否得到良好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三个主体。近年来,广西对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对作为教育中坚力量的教师发展愈发重视,除了国家扶持的用于教师发展的项目以外,自治区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都对教师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促使专业发展的教师仍然很少,大多数教师没有这样的机会。长期以来,广西各地小学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有些教师虽然有发展的意识,但缺乏发展的渠道。作为广西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力量的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各自为政,独立运行,处于封闭、隔离的状态。各个主体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协同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
(一)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指教师专业发展潜在的内部的自我发展的要求,包括教师的发展意识、发展动机、创新精神等。教师缺乏发展的意识指的是教师满足于现状,没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有些英语教师自入职起就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简单,自己是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足以应对教学,不用再辛苦地学习和研究,发展自己。缺乏发展动机指教师没有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即缺乏促进自身发展的推动力。由于广西中小学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有限,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用于学习教育的时间有限,教师的学习动机不是很强烈。有些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如参加培训活动等,但由于培训没有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的内容,“多国外,少国内”,“多理论,少实践”,对高大上的东西讲解过多,缺乏实用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感觉没有学到东西,于是他们对继续教育學习产生抵触心理。缺乏创新精神意指教师教学思想守旧,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
(二)专业发展外驱力不足
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承担教师专业发展的政府和中小学。此外,经费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地处西部的广西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用于办学的经费紧张,加上有些地方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优先的地位,教育发展放在次要的地位,使得办学经费更加紧张。不少学校的经费只能保证教职工的基本工资,无法拨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难以开展。此外,许多学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取决于教师自身,学校没有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措施。
(三)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高校、政府和中小学的支持是教师能够开展继续教育并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都是由高校和中小学承担,而对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政府极少参与,形成高校和中小学单打独斗的局面,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近年来,广西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力度,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各地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上各自为政,没有实现资源共享。高校、政府和中小学是三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三方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负责对高校和中小学进行管理和提供财政供给,决定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命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负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中小学教师要发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离不开高校的强力支持。中小学是教师发展的原发地,负责为高校选拔和输送学校发展急需的教师,对教师发展责任重大。但长期以来,广西各级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在教师发展方面各自为政,有些地方政府只是负责学校的宏观管理和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教师发展由中小学自行决定,没有在高校和中小学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高校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职前人才培养上,忽略对职后人才的培养;没有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联系,就教师发展事宜达成协议。中小学对教师发展也重视不够,没有争取政府对教师发展提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也没有主动与高校达成相关协议。
四、校地校协同创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这项系统工程只靠教师自身努力,没有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之间的协作,其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必须建立起“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地共建、协同创新“三位一体”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地方政府与高校签订协议,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高校根据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为教师发展量身定制方案,各地学校从自身发展和教师发展出发,将教学骨干送到高校培训或研修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增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新时期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下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师的要求;意识到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开展创新自我教育、他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培训、研修、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开阔视野,改进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做出预算,拨出专款,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更要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要依据当地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委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高校和当地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牵线搭桥,建立起协调沟通平台。以广西教育学院和崇左市校地教师教育联盟为例,2015年,崇左市与广西教育学院签订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协议,实施时间为三年。根据协议,崇左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该地教师实际需求状况,将集中教师到广西教育学院或当地学校进行补缺补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发挥高校的引导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育科研能力强,可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提供引领、指导的作用和强有力的支撑。以广西教育学院和崇左市的合作项目为例,广西教育学院根据崇左市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为崇左市量身定制了《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共四个模块,即“教育咨询与研究模块”“扬长型模块”“补短型模块”和“基础型模块”等,共16个项目。“扬长型模块”指的是,利用崇左市现有强项,扩充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名师培养工程,培养50名优秀教师。“补短型模块”则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最紧缺、最紧迫的教师问题,进行补缺补漏,建立“混合式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由学科专家1-2名,县级骨干教师(坊主)3-5名,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农村教师50名组成。通过混合式学习提高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四)发挥中小学的主体作用
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不只是为了教师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学校领导要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与必要的研习场地。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案,主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过程,而不是只是将教师送到相关院校,作为旁观者存在。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协助教师制订发展计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教育要改革,学校要发展,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校自身的事,也是各级政府的事。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各地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起点低,发展极不均衡,城市的教师发展较好,乡村教师的发展相对滞后。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应肩负起责任,建立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使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促进广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英.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有效推进的必然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3.
[2] 李海英.创新定义的汉语文字学探析[J].大家,2010(2):206.
[3] 韓祥伟,吴伟伟.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探究教师群体专业发展[J].成人教育,2015(1):53.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