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一场“五四风雷”的呐喊

2017-06-19

青年与社会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学生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和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國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叫“五四风雷”。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运动何所来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年被废除。到了民初,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914年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即加入了协约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京学生痛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五四运动进行时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被焚烧,军警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释放返校,学生复课。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次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3日,徐世昌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派了代表参加。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廢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和归还租借地等七项条件。代表到达巴黎后,由于留欧中国学生的要求,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要求收回大战时被日本乘机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

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对“巴黎和会”的本质还认识不清,对于帝国主义、尤其是美英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认为美英等帝国主义的胜利是什么“公理战胜强权”,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看作“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大好人”。他们以为巴黎和会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这种想法当然是十分天真的。由于美、英、法和日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是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帝国主义根本不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反而无理地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至于日本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二十一条”,又借口不在会议的讨论范围之内而置之不理。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识清了这个真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命运。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进步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人民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在报上发表了,全国群情激昂,人们的悲愤再也不能抑止下去,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的爆发了。

晚上,北大法科大礼堂好像沸腾的海洋,内内外外挤满了北京的大专学校学生。听到演讲者讲述中国在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情形,都捶胸顿足,愤慨万分。有一个北大学生,当场咬破中指,撕破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悬挂在会场的台前,表示爱国的决心。会上,大家纷纷提出严惩曹汝霖(军阀政府的交通总长,“二十一条”就是他经手签订的)、章宗祥(驻日公使,他是出卖胶济铁路经管权、济顺和高徐两铁路修筑权给日本的经手人)和陆宗舆(币制局总裁,他是1915年的驻日公使,向日本进行各种借款的经手人),并举行游行示威等建议。会议一致通过:一、通电全国,联合各界一致行动,誓死力争;二、电致巴黎的中国代表,决不签字;三、通电各省于5月7日(纪念“二十一条”的国耻日)举行全国游行示威等决议,并决定次日(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在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

5月4日下午一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北京师大的前身)、工业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朝阳大学、汇文大学等十四个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纷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宣读《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及《北京学生界宣言》,开始游行。他们手里拿着各色各样的旗子、标语牌,上面写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字样,有的还绘着山东的地图和各种讽刺画。

当学生们正在天安门集会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步军统领和警察总监带着一批军警闻讯赶来,企图以“大总统”的命令解散学生队伍。学生们愤怒极了,高呼“打倒卖国贼”,他们见势不妙,只好低头溜走。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东交民巷使馆区,表示中国人民的意志,并企图使帝国主义改变对中国的态度。但是帝国主义的巡捕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军警不准大队通过,请愿书又因周末无人收受,学生们的队伍开始转向。大队退出东交民巷后,便愤怒地奔向卖国贼曹汝霖住宅所在的赵家楼。同学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沿途散发了一万多份传单。途中,许多工人、商人和市民都参加了游行队伍。

曹汝霖住宅的黑漆大门紧闭,门口有穿着制服挂着快枪的巡警守护,同学们怒不可遏,便把沿途拾来的石子,像雨点一样地掷过去,打碎了曹宅临街的全部玻璃,房子上的瓦片也被学生用竹竿挑下来,有几个同学从窗口跳进曹宅,把铁锁打断,打开了大门,大队便一涌而入。曹汝霖见势不妙,仓皇越墙逃跑,正在曹宅的章宗祥躲闪不及,被同学们狠狠地痛打了一顿。同学们捣毁了曹宅的所有家具,还不能解心头之恨,就在曹宅放起火来。不久军阀政府的反动军警气势凶凶地赶来,逮捕了学生32人。這就是有名的“痛打章宗祥”和“火烧赵家楼”。

同学们的正义斗争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广泛同情。甚至许多所谓“社会闲人”和段祺瑞的反对派都以“爱国者”自居。对政府当局提出了抗议。军阀政府害怕5月7日这一天会有全国性的行动,不得不在5月6日释放被捕学生。

5月7日国耻纪念会被强迫解散了,但爱国宣传是阻止不了的。北京的街道上,学生们三五一群,热烈地展开了活动。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广州、重庆等地学生都在这一天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游行示威,一致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运动像风暴般迅速地在全国范国内传播开来。

5月9日,北京军阀政府以为风潮已过,下令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并传讯被释放的学生,追究5月4日行动的主使人。

北京学生们对反动政府这种反人民的措施,愤怒到了极点,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要求严惩曹、章、陆三贼,取消诬蔑学生的反动命令。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北京学生在罢课以后,一方面派代表到全国各地联络,商讨采取一致行动,发动更大规模的斗争;另一方面组织演说团,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自此以后,北京全城的街道、胡同、游艺场所都有学生活动。军阀政府则采取极其野蛮无理的手段,制止学生们的各项爱国活动,不许学生举行会议,检查新闻,查封报馆。步兵和马队在街上往来巡逻,逮捕学生。5月25日,教育部开会:限各校学生三日内复课,否则将予以严厉镇压。

反动政府的镇压,激起了青年学生更加火炽的义愤,斗争也更尖锐了。6月3日,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反动军警逮捕170多人。北大法科竟被当作临时监狱。学校附近驻扎着大批军警,戒备森严。6月4日继续逮捕,北大法科容纳不下,又辟北大理科为临时监狱。

皮鞭和警棍,刺刀和监牢并不能使爱国学生屈服,反而更加强他们反帝爱国的斗志。6月5日,全市出动了五千多学生,其中还有许多中学生,他们组成了三个纵队,到处进行讲演,连警察厅门前的马路也成了活动的地点。同学们都带着行李、用具,准备坐牢,弄得警察也束手无策了。

6月3日军阀政府大肆逮捕爱国学生的消息,迅速传到全国。从广东到黑龙江,爱国运动的浪潮在二十多个省份的一百五十多个大中小城市都掀了起来。运动的广泛性,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工人阶级以空前的政治罢工规模加入了斗争,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从此,五四运动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运动的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也由青年知识分子扩大到工人阶级。

首先发动罢工的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上海。6月5日,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月6日、7日和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上海工人阶级的罢工风潮,迅速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罢工的斗争像野火燎原一般地在全国燃烧起来。

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推动下,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举行罢市。不过,他们是极为软弱的,不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主张“文明抵制”,张贴“幸勿暴动”的标语,甚至还对帝国主义提出“秩序井然”的保证。

五四运动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后,北洋军阀政府手忙脚乱,大为震骇。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使经济生活几乎陷于停顿,尤其是罢工的爆发和扩大罢工斗争的酝酿,对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更是意味着致命的严重威胁。在北京街上散发的传单就警告政府,如不答应群众要求,“则北京市民惟有直接行动,图根本之改造。”上海的工商学各界联合会也于6月6日打电报给北洋军阀政府,要求严惩卖国贼,反对在和约上签字。

爱国运动汹涌澎湃地发展着,一个浪头比一个浪头猛烈,一天比一天高涨。军阀政府眼看着“自身难保”,不得不于6月9、10日批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贼辞职。

6月28日是和约签字日,中国的留法学生和工人包围了中国代表的寓所,代表被迫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大为震动。

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个运动在其开始,只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6月3日之后,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圈子,形成为全国范围内工学商联合的广大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以崭新的战斗姿态、英勇顽强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显示出自己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锋队伍和领导力量。毫无疑问,中国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对五四运动获得重大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之震荡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以大罢工为标志,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顽强斗争精神,极大地震撼了反动统治集团和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以后,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每周评论》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