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山村数学教学的整合

2017-06-19游先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整合创造性数学教学

游先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仅靠自己去理解、去学习数学,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2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图文并茂,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而且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感知,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对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信息技术与山村数学教学的整合。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教材呈现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正在做操的学生,伸开两臂组成的角;正在踢足球的学生,球门上的角;拿三角板的老师和剪花木的护工拿的剪子……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因此,教学前,我用数码相机拍下校园的情景,根据学生做操时的场景,将教室的门框、窗户、课桌和校园

的拉闸门、风景树、文化长廊等图片做成课件,并把能组成角的地方用色线标示出来,课中由此引出“角”的概念,

课的基础上再和师傅合力备课;课堂实际教学除了徒弟的试教外,师傅也需亲自上台“领课”。通过结对子的“一课多轮”活动,骨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艺术会渐渐地影响着青年教师,引领他们从“学术”向“悟道”发展。此外,为激发各结对教师的磨课热情,磨课组还应以PK的方式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使教师间实现相互交流和反思。这样的PK交流活动,师徒都会有压力,真正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2)名师主持,带领专题研究。

教师的磨课必须根植于课堂教学实践,务实求真,所以磨课组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研究。磨课前,磨课组要召开讨论会,收集待提高、待发展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与困惑,将其作为磨课研讨的专题,让所有成员围绕这个专题做好解决问题的理论准备、观课准备和总结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名师往往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一共性问题有较强的敏锐性,或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具有前瞻性。因此,对于此类专题的磨课教研,要由一位校内名师主持活动,组织大家针对教学实际中产生的困惑或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然后回归课堂,验证对策的有效性。

为使磨课教研有质的提升,让教师走出就课论课的误区,可开展由一节课到一类课的专题研究,探索某一类课中相同的教学规律。如通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开展“几何和图形教学”的专题探讨。为避免“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现象的重复出现,此类的专题研究,磨课组可以邀请专家、名师来学校或通过网络在线等形式带领大家进行研究,以起到“四两拨千斤”、常研常新的作用。

三、实践中的思考

价值引领下的磨课教研,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与探究。

1.《观课维度记录表》的使用

观课时因每人分工不同,记录的观课维度及视点就会不同,所以容易导致教师在观课时出现“碎片化”式的观察和记录,缺少对整节课教学的总体把握。因此,不是每次磨课每位教师都要使用《观课维度记录表》,要根据磨课的目的、阶段或专题研究的特点来灵活选用。同时,《观课维度记录表》中的视点有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课型进行调整,而视点的拟定和调整需要预测或前测,因为观课视点的选择会影响磨课的效果。

2.规模活动的开展

价值引领下的磨课应立足于大、中型学校规模,所以磨课教研的形式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化零为整。对于乡镇类的非中心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因同年级学生人数少、班级数少,有些活动不容易独立开展,如“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等活动。那么,联校、联片式的价值引领磨课教研可以作为一种尝试,需要继续探索、研究。

总之,教无止境,磨课亦无止境。只有正视前行中的困難,才能提高磨课教研的效益,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整合创造性数学教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