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域外实践及启示
2017-06-19
职教论坛 2017年10期
罗先锋、黄芳等人在《高校教育管理》2017年第2期中撰文,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副学士学位域外发展的背景及概况,并分析了其在政策目标、实施路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副学士学位是一种由两年制社区学院、初級学院、技术院校或四年制学院为完成两年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颁授的证书。高等职业教育副学士学位域外的发展多是基于国家宏观政策或是劳动力市场内部需求,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推动社会公平及促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等方面作用显著。
纵观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作者总结了各国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1.制定与国情相适应的政策目标;2.通过院校试点逐步推进本土化实施路径;3.构建多元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副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过程由多元机构共同参与,且方式多样;4.课程设置兼具职业性和学术性,兼顾基础学科和职业导向课程,将实习学生的全职或兼职学习转化为课堂学习的学分;5.重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采用了包括制定法律、政策,构建标准,建立数据库进行检测以及严格进行内外部评价等多种措施。
根据对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实践经验的总结,作者得出三点启示:1.重视顶层设计和院校实践的上下结合;2.重视自主创新和域外经验借鉴的内外结合;3.重视专业组织指导和经费投入的软硬结合。结合前述经验,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构建刚刚起步,作者认为我国应着力从政策顶层设计和鼓励院校试点两个方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