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机制
2017-06-19赵敏
赵敏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我国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项重要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向有限政府模式转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切实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社会管理 问题 创新路径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列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为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指针。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矛盾频发的严峻局面,加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路径研究,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已成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城乡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1.1行政管制过多,方式落后
传统社会管理的突出特征是地方政府以“单位制”为依托来对全社会实施严格管理。市场经济改革虽然导致了单位制解体,社会成员也由“单位人”转为了“社会人”,但地方政府仍深受传统权力体制影响,认为自己有责任而且有必要继续对所有社会领域和社会事务进行强制干预,习惯依靠自行政管制和经济处罚手段来管理社会事务和控制社会成员,造成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不对等,最终难以实现社会权利增长。
1.2法治建设滞后,社会管理创新缺少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主要依据的是《宪法》,其他基本法虽然对社会管理有所涉及,但并不明确。尤其是在社会管理组织、社会保障和服务、公共安全、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权威的工作依据。目前来看,地方性法规在有关社会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权限等方面仍缺乏权威细致的说明,基层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建设也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一些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的正常开展。以地方性法规为例,对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团体等缺乏明确的职能划分,法规或是内容模糊不全,或是数量繁多,或是存在矛盾。加之地区情况各异,使得已有的法律法规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这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中可见一斑。
1.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传统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处于分散的“碎片化”管理状态,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不同的政府部门对同一社会事务的管理存在重叠甚至冲突等问题。政府部门、领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而且我国政府的大数据利用,一方面数据挖掘程度低,导致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大数据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不同的政府部門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信息交换系统,难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与有效配置,这样就导致政府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困难,造成社会管理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的困境。
2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2.1完善体系,实现科学评估
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实际成效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上级政府的肯定评价,能够调动地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把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到政绩评价体系中,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一是要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该体系对社会发展的评价要全面、客观且能够综合反映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实际成效,从而强化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要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官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失责行为予以严厉追究。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考核,不仅要以经济指标作为其重要标准,更要注重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坚持公开原则,切实让公众参与到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来。
2.2构建协作治理机制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换言之,社会需要地方政府、市场力量和公民社会等多元主体来共同治理。就现阶段而言,地方政府应重点培育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大构建城市社区的力度,完善村民自治,同时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导向的改革,建构完善的非政府组织格局,充分发挥其“调节器”的作用,建立起地方政府主导与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模式。
2.3革新理念,明确职责职能
新形势下,实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应当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公众的实际需求,从其根本利益出发,把地方政府定位于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政府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政府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为社会提供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的服务理念。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及质量。地方政府职能的优化,要切实体现在对社会管理职能的高度重视与科学运用上。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调整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职责体系,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使社会管理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方政府管理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展开。
3结语
新形势赋予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价值目标。因此,为克服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地方政府必须立足于新目标,着力构建以协调利益为重点,以完善制度为核心,以构建安全保障为依托的多元主体协作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袁建伟,李生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机制[J].企业经济,2013,05:151-154.
[2] 盖宏伟,魏秋霞.大数据环境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4-6.
[3] 殷俊.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