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价值

2017-06-19彭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浸润性

彭娟

作者单位: 210011 江苏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超声科

超声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价值

彭娟

作者单位: 210011 江苏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超声科

目的 探讨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B超穿刺或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炎组)36例,共42个包块,乳腺癌(乳腺癌组)354例,共386个包块。超声检查显示:两组在病灶边缘完整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炎组在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及内部Ⅱ~Ⅲ级血流信号所占比例均低于乳腺癌组(均P<0.05);乳腺炎组伴囊性成分、RI<0.70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3分所占比例均高于乳腺癌组(均P<0.05)。结论 超声在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弹性成像,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超声检查;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癌; 鉴别诊断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乳腺癌极为相似,但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因此鉴别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旨在探讨超声在两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B超穿刺病理诊断或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少数患者有乳房肿物,乳房胀痛、隐痛,乳头内陷、溢液等表现。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炎组)36例,共42个包块;年龄23~70(40.56±8.35)岁;肿块直径0.7~5.9(1.8±0.5)cm。乳腺癌(乳腺癌组)354例,共386个包块;年龄21~74(42.33±9.61)岁;肿块直径0.4~6.2(1.4±0.7)cm。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字同意。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保持在6~15 MHz。患者平卧,充分暴露乳房,从乳头开始放射状扫查,记录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回声。在病灶最大的切面切换成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模式,取样框约为肿块2倍面积大小,将肿块调至样框中央位置,进行评分。行BI-RADS分级:1级为阴性,2~3级为良性病变,4~5级为恶性病变。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肿块、肿块周围及淋巴结内部血流情况。采用Adler半定量法对血流进行分级,0~Ⅰ级提示良性病变,Ⅱ~Ⅲ级提示恶性病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乳腺炎组36例42个包块中慢性乳腺炎25个,浆细胞乳腺炎7个,肉芽肿性乳腺炎10个;乳腺癌组354例386个包块中浸润性导管癌270个,导管内癌45个,浸润性小叶癌37个,Paget病20个,黏液腺癌4个,浸润性乳头状腺癌9个,恶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个。

2.2 超声表现 两组在病灶边缘完整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炎组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及内部Ⅱ~Ⅲ级血流信号所占比例均低于乳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炎组伴囊性成分、RI<0.70及UE评分为1~3分所占比例均高于乳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与乳腺癌的超声声像比较[个(%)]

3 讨论

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度的提高为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1]。非哺乳期乳腺炎影像学特征与乳腺癌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回声不均、伴囊性成分的包块,病灶后方回声均可有衰减,均可伴钙化,病灶内均有血流信号。然而两者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因此术前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42个非哺乳期乳腺炎包块与386个乳腺癌包块的超声表现发现:①乳腺癌病灶后方多出现回声衰减,可能是病灶内钙化或胶原纤维组织增多所致[2];乳腺炎病灶后方回声常增强,并可伴囊性成分,可能是由于乳腺导管扩张或伴有小脓肿形成所致。②乳腺癌病灶多有微小钙化。研究发现,微小钙化是癌肿组织溶解、局部坏死、微小散在钙盐沉积导致,属营养不良型钙化[3],因此一旦发现沙粒样微小钙化时要高度怀疑乳腺癌。③乳腺癌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均多显示为Ⅱ~Ⅲ级血流信号,但乳腺癌多为RI≥0.70的高阻型血流信号,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多为RI<0.70的低阻型血流信号。究其原因,可能是乳腺炎血流信号是由于炎性组织毛细血管增生所致;而乳腺癌能释放大量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与相邻组织生成新的病理性毛细血管[4]。该血管特征是数量多、壁薄、缺乏肌层,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动静脉交通及紊乱的血管吻合并进入瘤体内[5-6]。

本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乳腺癌组织弹性系数大于非哺乳期乳腺炎(P<0.05)。弹性系数反映了组织的硬度,硬度与病理有密切关系[7]。硬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浸润性导管癌、非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化、正常乳腺、脂肪组织。乳腺癌组织间质往往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纤维间质内呈浸润生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乳腺腺泡、小叶结构破坏或消失,组织质地多较软,故弹性系数低于乳腺癌。但两者弹性系数会出现部分重叠,考虑可能为乳腺癌病灶内伴有出血、坏死灶及硬度值较低的髓样癌所致假阴性,或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病程较长,乳腺导管管壁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假阳性[8-9]。

综上所述,B超可为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1] Cho N,Moon WK,Kim HY,et al. Sonoelastographic strain index for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nonpalpable breast masses[J]. J Ultrasound Med, 2010, 29(1):1-7.

[2] Barr RG, Destouni S, Lackey LB, et al. Evaluation of breast lesions using sonographic elasticity imaging: a multicenter trial[J]. J Ultrasound Med,2012, 31(2):281-287.

[3] Hao SY, Ou B, Li LJ, et al. Could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help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with the usage of sonographic BI-RADS classification[J]. Eur J Radiol, 2015, 84(12):2492-2500.

[4] Chung SY, Moon WK, Choi JW,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from malignant nonpalpable breast masses: a comparison of computer-assisted quantification and visual assessment of lesion stiffness with the use of sonographic elastography[J]. Acta Radiol, 2010, 51(1):9-14.

[5] Ricci P, Maggini E, Mancuso E,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reast elastography: state of the art[J]. Eur J Radiol, 2014, 83(3):429-437.

[6] Sohn YM, Kim MJ, Kim EK, et al. Sonographic elastograph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sonography: how much is it helpful for diagnostic performance[J]. J Ultrasound Med, 2009, 28(4):413-420.

[7] 谭旭艳, 武心萍.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 3(5): 282-284 .

[8] Navarro B, Ubeda B, Vallespí M, et al. Role of elast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breast lesions: preliminary results[J]. J Ultrasound Med, 2011, 30(3):313-321.

[9] Zippel D, Shalmon A, Rundstein A, et al. Freehand elas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breast cancer size: comparison with B-mode sonography and histopathologic measurement[J]. J Ultrasound Med, 2014, 33(8):1441-1446.

彭娟,Email:383651530@qq.com

10.3969/j.issn.1674-4136.2017.02.016

1674-4136(2017)02-0123-02

2016-06-15][本文编辑:李庆]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浸润性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