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给力”推进精准扶贫

2017-06-19滕德银

四川党的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仁和区第一书记贫困村

本刊特约通讯员 滕德银

“三个给力”推进精准扶贫

本刊特约通讯员 滕德银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如何在贫困村发挥好“精准扶贫”应有的突出作用?攀枝花市仁和区的10名第一书记,从“三个给力”入手,找到了发挥作用的“金钥匙”,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用“给力党建”,统领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到了贫困村,往往首先思考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对党建工作不重视,或者说是忽视。然而,仁和区的第一书记们,却将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从未放松过。

2015年8月,徐承来到平地镇辣子哨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在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中,他发现辣子哨村的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不给力”的党组织和党员,成了制约该村发展的一大短板。

“在村‘两委’委员中,有的同志团结队伍能力差,担当意识差,和群众的密切程度差,执行镇党委的决定差。如此‘四差’的村党组织和党员,又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徐承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分析问题。

如何办?徐承有针对性地将“三会一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一年多的时间,让村党组织和党员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该村30岁的李应红是入党积极分子,如今她正在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已经走上了一条“党支部+专合组织+贫困户”的致富发展之路。

辣子哨村党总支书记纳明付说:“我们村之所以成为贫困村,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徐书记的帮助下,如今,全村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务本乡大火山村的第一书记陈天锐说:“党建工作出生产力,这是村‘两委’一班人思想上的共识,不抓好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就会后劲儿不足。党员和群众团结一心,发展经济才会形成合力。”

在大火山村,他抓党建工作有办法,穷根逐渐被拔除,让这个省级贫困村逐渐“火起来”,变了新模样。

在仁和区,第一书记们用“给力党建”来统领精准扶贫中千头万绪的工作,才得以打开了新的局面。

用“给力项目”,念好产业发展经

第一书记在贫困村,如何找准工作的重点,发展经济当然是头等大事。但是,如何根据本村的气候、土壤、水源、交通、传统产业等实际情况,再结合市场,科学规划长远的产业发展之路,这却是一门学问。仁和区的第一书记们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用项目来支撑,使得每个贫困村都有了“给力项目”。

“现在我晓得了,老农民也要懂科学,才能挣更多的钱。梨树地里千万不能栽玉米,新栽的小树上挂的所有果子,也必须尽早摘!这是‘红梨书记’请来的专家教的,3年后,我就不穷了!”2016年8月9日,大龙潭乡大龙潭村的村民郑红云在自己的红梨地里,忙着摘果子。

他所说的 “红梨书记”,名叫罗国祥。在他的带领下,2016年全村已经种上了1600亩红梨。如今,红梨这个产业发展项目,成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一大希望,老乡们还给他送了一顶“红梨书记”的美称。

刁炜(右二)了解贫困户王开富的产业发展状况

其实,罗国祥在帮助群众找准产业发展之路上,特别不容易。

“种植烤烟多年,但没有形成气候,群众积极性不高。海拔正好处于1500米的芒果种植高度临界点,而芒果连年来遭遇霜冻,果树死了不少,发展芒果也不行。我们先外出考察,各小组、村‘两委’再反复讨论,前后干了两个月,才最终敲定了红梨产业。”罗国祥说。此外,他还三次请来农林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为敲定发展红梨产业注入“科技含量”。

何为项目?大龙潭乡干坝子村的第一书记刁炜,被群众称为“项目书记”,在该村着重实施了三个项目,让贫困村一天一天变了样。这三个项目是:深打“脱贫桩”,用“基础设施”项目脱贫;琢磨“产业路”, 用“珍珠产业”项目脱贫;摒弃“等靠要”,用“思想觉悟”项目脱贫。

乡党委书记赖云平说:“脱贫不是没有路,而是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刁炜同志这‘项目三板斧’,不仅砍得准,还砍得好,群众很满意!”

在仁和区,第一书记们用项目来推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了贫困村以往在产业发展上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却什么也抓不到、抓不好的通病。

用“给力汗水”,浇灌“发展蓝图”

贫困村的发展规划再好、再科学,理想蓝图要变为现实,关键还是一个“干”字。仁和区的第一书记们,用汗水浇灌贫困村的“发展蓝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前年,马书记多次奔走,向派出单位市安监局争取到10万元资金,为大箐组修建了一座提灌站。去年,经马书记多方协调,又争取到资金对口帮扶精准贫困户,还将4条村道和水库、拦水坝、沟渠等基础设施纳入建设计划,我们村的发展大有希望。”大田镇乌喇么村殷加友、艾芝银、张作云、汤洪新等村民,对第一书记马曾燕带领群众拔掉穷根充满信心。

自2015年以来,大田镇的乌喇么村共修建4个提灌站,60多口小水池,全村已硬化公路18公里。这位被群众称为“女汉子书记”的马曾燕,做事风风火火、干练实诚,赢得了村民们的点赞和信任。

“公路、水池这些基础设施建好后,更要抓紧干好精准扶贫工程。这也是今年贫困村摘帽的硬性指标,必须干好。”马曾燕站在精准扶贫户汤洪新规划修建的羊圈处,话说得铿锵有力。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事情都得党员干部带头干。这已经成为了仁和区第一书记们的共识。

“我家劳力不够,栽树苗时,罗书记帮我家抬水,推车到地边,用水管来浇水,他满身都是泥,也真苦了他!”谈起栽果苗时的情景,大龙潭村的钱永康还记忆犹新,很感激罗国祥这位“红梨书记”。

“2016年正月初三,为赶在大寒前栽下树苗,罗国祥就带着16台挖挖机一起在地里开槽了,足足干了20多天才回了一天家,难得有这样的好书记!”村民陈桂芳这样说。

2016年11月的攀枝花,室外温度仍然和夏天差不多,在仁和区务本乡大火山村的田间地头,却时常见到一个戴着草帽、背着挎包、水壶,手里拿着笔记本的人。他忙着查看公路、水池的施工情况,和农民彝族同胞拉家常、谈生产……这个彻彻底底农民打扮的人,就是该村的第一书记陈天锐。

“扶贫就是要和群众一起干!用汗水浇灌花儿,贫困村的乡亲们才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是罗国祥、徐承、刁炜、陈天锐、马曾燕等第一书记们的工作座右铭。(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委组织部)(责编:陈晖)

猜你喜欢

仁和区第一书记贫困村
仁和区
我的第一书记
仁和区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
一本谈话纪实簿,刹住违纪小苗头
第一书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