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华:港台演员北上发展是大势所趋

2017-06-19独家专访白鸽

北广人物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元华洪金宝男配角

■独家专访□记者 白鸽

元华:港台演员北上发展是大势所趋

■独家专访□记者 白鸽

从武行转型演员,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我是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一代,对于元华的最初印象也是由于《功夫》这部电影。2004年,身为“七小福”成员的元华凭借“包租公”一角一举成名,获得第2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完成了从幕后到幕前的成功转型。很多人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元华曾参演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并有幸被选为李小龙的替身。之后便追随师兄洪金宝、成龙在香港电影圈打拼。如今,元华已年过六旬,身体依旧硬朗,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香港武行北上的故事。

8岁师从京剧武生于占元

8岁那年,因为太过调皮,元华被妈妈送进了中国戏剧学校,师从京剧武生于占元。元华坦言,“我是家中的老大,可是我最调皮,经常逃学闯祸,有一次几乎把别人家给烧了,老师都管不了我。一放假,我们就跑去山上跳水玩,就在悬崖峭壁边上,往下面的水潭跳,那时候也不知道危险,就觉得好玩,也不害怕,所以说从小胆子够大,适合进武行。我记得有一回,我还把炮仗埋在屎堆里,后来‘哐’的一声炸得满天都是,反正是闯了很多祸。所以还没毕业,我妈就把我送去中国戏剧学校练功了,想让师父管束管束我。调皮捣蛋了,师父就会打屁股。最难熬的就是每天练功的时候,扫堂腿先练一百下,站起来以后腿都是软的。然后还要双手撑地倒立一个小时,有时候熬不住了,头就会顶到地上,师父发现了,就会往我们两个手之间放一盆水,头放下去就淹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生活没有压力,比现在还开心,几个师兄弟也经常打架。我记得有一次,我拿那个雨伞做了一个弓箭,到处射着玩,然后就射到我师兄洪金宝了,因为这又打了一架。有时候谁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几个师兄弟会一起上,到了警察局,人家说怎么又是你们七小福啊。”

在香港电影历史上,武侠、功夫片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支。早年的香港影坛把出身武术行当,后参与电影拍摄的武师叫做“龙虎武师”,到后来逐渐变成了“武术演员”或“武行”。他们常以明星的替身身份出现,做吊在半空飞檐走壁、从高空跳下等高难度动作。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李小龙扮的角色有这样的一场戏:一个空翻把对手踢倒在地,这个动作就是由元华来完成的。“武行头跟我说,李小龙找我替他做一些动作,我当然很开心。我记得他跳舞很棒,可能是因为从小在美国长大,他很有音乐天分,随便什么音乐,都可以跳起来。私底下我们也会和他聊聊天喝喝茶,探讨一下功夫。我记得有一次准备要开工了,我在他进场的时候,想从身后偷袭他一下,刚要去抱他那个腿,他拳头已经在我脑袋旁了,很尴尬。他说你干吗,我说试试看你有没有那么厉害。”

亲历香港动作片黄金时代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名噪一时的“七小福”成员之一,元华既亲历了香港动作片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动作片的没落。“遥想香港武侠、功夫片辉煌的年代,武行演员很多,但是每个人天天都有工开,忙得不得了。我师兄洪金宝是最早进入电影圈的,然后他就把我们一个个都带进去了。那时候,武行头会安排我们一天赶好几组戏,真的是可以赚到很多钱,甚至可以买房买车了。但是现在由于传统动作片的没落,内地武行的崛起壮大,行业不规范等桎梏,香港武行已经走下坡了。我们以前武行是要论资排辈的,你有多少能耐,你能做到什么动作,你就能拿多少钱。我刚进行时候就是一天70块,我们分小武行、中武行、大武行,你一定要拼命努力,学更多东西,做到人家做不到的动作,才能拿到120块。但是后来都是一样价钱,实行同工同酬了,做也拿那么多,不做也拿那么多,一样的价钱干吗那么辛苦,所以大家都开始混日子了。”

香港武行来内地淘金

到了九十年代,香港功夫片的黄金时代已成追忆。而随着内地影视业的兴盛,内地市场的开放成了香港电影人的救命稻草,不少香港武行来到内地淘金。元华认为,港台演员北上发展是大势所趋,“香港那么小的地方,哪儿有那么多风景给你拍。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电线杆,只能拍一些现代戏。内地有横店这样的影视城,有一比一的紫禁城,非常适合拍古装戏。现在开放了,内地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投资方片方也都选择来内地拍戏了,演员自然也就跟着来了。我很早就来内地拍戏了,那时候大陆的武行境况不佳,很多人喜欢偷懒、睡个午觉什么的,现在内地武行逐渐发展壮大,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进步很多,个个都抢着去做,与香港武行形成抗争之势。”

对武行来说,摔摔打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即使再小心谨慎,武行们仍然面临着各类危险,意外伤亡事件仍时有发生。元华回忆说,“我十几岁时候就去做替身,那会儿有个电影叫《捉鼠记》,要从直升机上面直接跳到海里去,因为入水太深,压力太大,最后我的鼻子都出血了,毛细血管都爆开了。类似的事情很多,我记得有一个武侠剧叫《人皮灯笼》,其中有一场戏是要我从一个地窖里面跳上来,上来以后就看到一根竹子飞过来,然后我闪开。结果我跳上来的时候,威亚没有配合好,竹子已经飞到我眼前了,我要是没闪开,眼睛就瞎了。结果我闪开了,竹子直接插到我背后,到医院缝了好几针。”年复一年,元华开始思考,武行毕竟是吃青春饭,能摔能打的年数有限,“小时候觉得武行很好玩,那时候出去拍戏就好像表演一样,赚了钱都给师父。年长一些,就开始思考将来的路要怎么走,还继续做替身继续打下去吗?”于是,元华决定往演员发展看看,“刚开始转到演员这个职业,会非常不习惯,自己给自己很大压力,怕不被认同。但是演着演着就不紧张了,战胜了自己的心魔,就能放松地表演了。”2004年,凭借《功夫》包租公一角,元华获得第2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从一名幕后武行成为一名“露脸”的演员。“当时接到包租公这个角色的时候,周星驰让我减肥,希望我瘦成排骨,然后配上胖胖的包租婆才有喜剧效果。那时候我在加拿大,真的天天有餐单给我,但是我当时已经很瘦了,减了很久才减了5斤,最后没办法我找了一些黑的东西往腮帮子上抹了抹,打了点阴影,然后拍了一张照片给周星驰,他一看就笑出来了,说你有没有搞错。”元华强调演员是比较被动的职业,但既然选择这行,就要尽量做到导演想要做到的那个程度。

猜你喜欢

元华洪金宝男配角
诗书画苑
“最佳男配角”并非不可能
凌辱还是自愿?儿子刀下之人是否“第三者”
只因多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