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身份认同角度看名士与名妓的婚与恋
——以《花月痕》为例

2017-06-19吕俊红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名作欣赏 2017年17期
关键词:妓女身份

⊙吕俊红[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从身份认同角度看名士与名妓的婚与恋

——以《花月痕》为例

⊙吕俊红[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花月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晚清“狭邪小说”。书中韦痴珠和刘秋痕、韩荷生和杜采秋都是名士与名妓的关系,但是却有一悲一喜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结局。本文从“身份认同下名妓的社会地位与自我追寻”“有恋有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杜采秋”“有恋无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刘秋痕”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同样是名士与名妓但为何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花月痕》 身份认同 妓女

一、身份认同下名妓的社会地位与自我追寻

“身份”一词在汉语中有如下三种意思:一是指出身和社会地位;二是指身价;三是指姿态、架势,总的来说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地位的一种称谓。身份认同则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路历程。妓女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她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妓女(如宫妓、私妓等),她们姿色超群,擅长歌舞,但她们的地位却卑微如蝼蚁,毫无人身自由。所以,容美色艳是妓女的生命价值,青春年华是妓女的黄金时代,一旦不再美艳,一旦不再年轻,她们就失去了保护罩,落入尘埃之中。《中国妓女文化史》中介绍妓女的归宿大概有四种:从良为妻妾、色衰被弃置、作为牺牲和出家为尼姑女冠。

《花月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书中两位女主人公杜采秋、刘秋痕都是妓女,都美貌无双、色艺兼优,但是在面对自己妓女身份的时候,两人采取的不同行动,出现了不一样的结局。杜采秋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妓女身份,她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同时她比刘秋痕更有谋略和胆识,她所追求的也就并不仅限于那些所谓达官显贵的青睐,她有更高的定位,也为此做出了最积极的努力。刘秋痕寻求身份认同的失败,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二、有恋有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杜采秋

1.夜梦芙蓉 冰雪聪明 杜采秋的母亲贾氏夜梦一仙女手拈芙蓉将花掷于怀中遂生有一女,这不凡的出生就注定采秋不会甘愿做一个没有人身自由、被人呼来喝去的妓女,加之她“生而聪颖,词曲一过目,便自了了,不特琵琶弦索,能以己意谱作新声,且精骑射,善画工书”,这种超出常人的天赋注定采秋更不会甘心于自己的妓女身份,她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份,在努力寻找另外一个自己认同的身份。所以“旧年十二月,关外讹言四起,采秋将万贯钗钏衣服,尽行弃去,购书十余架”。自古极少有哪位女子会用自己的钗钏衣服去换书,这是她在用行动来证明她对人生有更高的定位。

2.初见荷生 赋诗品茗 韩荷生与杜采秋初见时,韩荷生觉得杜采秋“宝月祥云,明珠仙露”,当采秋从他身边经过时,他感觉“那一缕魂灵儿好像就给他带去”,他觉得这女子似天上神仙,人间绝色,不曾发觉她是个妓女。采秋却看得出荷生是个名流,“这人丰神澄澈,顾盼不凡,定是个南边出色人物”。又因看见青海骢,因而推断此人可能就是韩荷生,简单一面,采秋就推断此人是韩荷生,证明她的聪慧和心思细密。韩荷生第一次来愉园时看到室内装饰就笑说“倒像个名人家数”,之后还未见其人就觉得“人影尚遥,然香风已到”。一番深谈之后,采秋“不识公门桃李,许我杜采秋追队春风,参入末座否”说出她的心思,她在一步一步向自己更高的定位走去。就这样,她一步一步走进以韩荷生、韦痴珠为首的名士圈子中,成为这个圈子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圈里的人都文采斐然,志同道合,大家相聚于此,一起行雅令,品香茗,笑语缠绵。与此同时,荷生与采秋也步入热恋时期。

3.心比天高 不凡人生 愉园是荷生、采秋这一群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知己谈心之地,但原士规附庸风雅占用愉园请钱同秀、施利仁等人,采秋万不情愿,对他们无好印象。她不调侃别人,也不贬低自己,自在说笑,周旋其中。这就是采秋,身为妓女但知书达礼、不卑不亢,这就助她成就不凡的人生。李谡如曾说:“采秋事事要占人先,秋痕却事事甘居人后。”采秋自己也说:“我倘变个男子,去做这些应制功夫,就也不准荷生旁若无人了。”可见采秋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她若是男儿身,定能在朝为官,建功立业,也从另一方面再次告诉我们采秋想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强烈愿望,她想摆脱妓女的身份,她不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仍在寻找,在努力,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时机。恰巧此时天公作美,她随手作的一篇《大阅赋》深受明经略赏识,明经略便买下寄园想为她和韩荷生谋一段好姻缘。之后又因为自己带领女兵在战场大破虚牝阵,跟着荷生保家卫国,最终成为一品诰命夫人,“华贵雍容、珠围翠绕、锦簇花团”。

采秋不幸沦落风尘,但从不肯向命运低头,不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妓女身份,而且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勇敢成为一品诰命夫人,成为贵族。此外,她收获地位的同时还和韩荷生有了美满爱情,她和韩荷生从相知到相恋,从相思到相守,虽然过程比较辛酸,但好在结局是幸福的。聪颖勇敢、积极进取的妓女杜采秋与通达世故、春风得意的士人韩荷生终究拥有美好的结局。

三、有恋无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刘秋痕

相较之下,书中另一位女主人公刘秋痕,就没有采秋这么好的结局,她的归宿是牺牲。

1.童年飘零 悲剧人生 她“三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生母焦氏改嫁,靠着祖母侯氏长成。后植荒年,侯氏饿死,被堂叔阿虎领着逃荒,到了直隶界上,卖给章家为婢。章家有一媪,即秋痕现在的妈牛氏。彼时秋痕年才九岁,怯弱不能任粗重,以性情冷淡,不得主人欢心,坐此日受鞭朴”。秋痕的童年是十分不幸的,本该无忧无虑地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小女孩却在别人家为奴为婢,被朝骂夕打,后来牛氏拐骗秋痕逃离牛家和李裁缝一起生活,但也是时常被鞭打和谩骂。刘秋痕悲惨的人生经历以及自己年幼涉世未深,被人拐骗,最终沦为妓女的命运就决定了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悲剧的人生之路。

造成刘秋痕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悲惨的人生经历造就她多愁善感、不谙世故的性格;爱情的失败让她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愿望未能实现,这是她悲剧结局最主要的原因。

2.性格孤傲 痴心付珠 韩荷生一眼就在十妓中看中了刘秋痕,对她另眼相待,为她屈居花选第十而抱不平。所谓花选,不过是名士才子们一时兴趣所致,他们对自己熟悉、赏识的妓女加以比较品评,并逐一写诗词、评语来概括她们的特征,然后公之于众。花选上,采秋明明艳冠群芳,却因性格孤傲、不圆滑世故被压在煞尾,她自己都冷笑说:“我们本是凭人摆弄的,爱之加膝,不爱之便要坠渊。”韩荷生第一次见她就待她与其他人不同,对她更为赞赏,临走还将自己身上戴的一块翡翠九龙佩送给秋痕。如果这一切换作别的女子,心里早已感激万分,但是秋痕终是冷冷的,不为所动,子慎为她好说了她两句,她回说:“自己会巴结,尽管巴结;人家不会巴结,必要教人巴结,这是何必呢?”一句话就点明秋痕一点不喜欢自己妓女的身份,她在等一个心意相合之人来带她脱离苦海。终于,她等来了那个人,那个她盼望已久的韦痴珠。她在秋华堂看见痴珠的几笺史稿及其小照就动了心,等到第一眼看见韦痴珠时就“不觉一笑,便有一种脉脉幽情,荡漾出来”,后来还将韩荷生送给她的翡翠九龙佩给了他。

四、结语

杜采秋和刘秋痕作为妓女,都有摆脱妓女身份的想法,她们都在寻求自身身份认同,但采秋和秋痕不一样,采秋有自己的理想,敢于去主动追求,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而秋痕却只会被动等,从不自己去争取。秋痕用自己表面的坚强来隐藏自己内心的那份脆弱与孤独。她渴望的东西无力去追求,就注定她不会有采秋那样寻找身份认同的成功以及美满幸福的人生,最终造成这两对拥有一喜一悲截然相反的爱情结局。

① 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69—75页。

[1]魏秀仁.花月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3]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

[4]刘红林.试论晚清小说《花月痕》的现代属性[J].明清小说研究,2008(3).

作 者:吕俊红,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妓女身份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假如你和孩子互换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封建伦理中女性的压抑与反抗
论度脱剧中度脱妓女的主题传统
男性的欲望与妓女的救赎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